陳燕欽
摘 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模式、自由便捷的網絡空間和豐富的網絡鏈接資源為通用技術課堂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有力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等方式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通用技術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通用技術課堂;高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教學為通用技術的高效課堂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依托網絡資源和虛擬空間,把課程學習內容轉化為信息化的學習資源,為師生最大化地創設了一個合作探究的情境。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通用技術課堂促進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共同參與構建自由平等、輕松快樂的和諧型課堂,延伸課堂,擴充課堂教學容量,真正實現學生思想與感情、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全面升華與提高,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一、以立體、多彩的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經提醒我們: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才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才可能延伸學生的課后思考、實踐的積極性。眾所周知,書面教材普遍存在案例陳舊。因此遠遠不能滿足中學生課堂心理期待,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而一旦學生失去興趣,就不會順著教師的思路,更不會去動手實踐了。長此以往,課堂將回到教師一人唱戲,一人主導的時代。有鑒于此,我們可以借助網絡資源點燃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火花。例如《技術的發明與革新》一節中,教材中用到的案例是“顯示器的革新”,在傳統課堂下,學生幾乎都是一翻了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提示學生自己選擇一樣感興趣的數碼產品,例如“手機或MP3”,了解它的技術變革和發展歷程,通過視頻或豐富的網絡圖片讓學生自行體會技術每前進一步都需要經過艱辛的歷程,課堂上學生熱情高漲,選擇的樣品很多,從而深刻體會技術的創新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通用技術課程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讓學生選擇《我愛發明》等視頻觀看,他們可以自行選擇感興趣的發明。先觀看,再思考、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對設計者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也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在這些節目的熏陶下,學生也對自己周邊的設計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反思,針對現有物品的設計提出了改進意見。如有學生注意到輸液時易睡著,給醫護人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有同學提出通過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閉合來讓電鈴發出警報;也有同學提出用紅外感應的方式來感知是否還有藥液通過;更有一位同學想出利用心臟動脈瓣的原理讓液體只進不出,防止血液回流。雖然在實際設計中還存在經濟方面的問題,但他們的這些想法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新理念。
三、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效果,深化對抽象技術知識的理解
網絡教學能有效地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把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用視頻圖像或三維空間等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例如在繪圖中,信息技術課堂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三視圖繪制時,信息技術的優勢更是突顯,利用現場投影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幾個角度的投影效果,也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對需要講解的圖形,也無須繪制圖形。在講解“重心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內容時,我以兩個同樣的礦泉水瓶為例,將其中一個剪去上半部分并倒扣,對比兩個結構的穩定性。這時有同學提出了臺北101大廈也是利用類似的結構。于是,我讓學生搜索了解臺北101大廈,從更多的、更形象的生活實例深化對“重心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的理解。
四、延伸課堂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有力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交流
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的交際性、快捷性和互動性為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方式,更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師生、生生對觀點可以相互點評,進行及時的多向互動交流。在《發現問題》這一節中,我充分利用學校的貼吧,讓學生將所發現的問題以回帖的形式發布到網上進行探討。比如有同學針對熱水瓶易倒且易碎的問題,提出改成不倒翁的造型。對此,另一同學馬上回帖提出如此改造開水極易傾瀉,且不倒翁造型必將增加熱水瓶的底端重量,從而增加整個熱水瓶重量,不便老人、小孩等人群提用。此后,很多同學都加入了回帖隊伍,貼吧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此外,在每一學年作品完成后,我們都將作品拍攝整理,標注作品名稱及簡介以照片的形式上傳到空間交流。一方面,這種交流使提出的想法得到其他同學不同的反饋聲音。這些意見不一的聲音最能促進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乃至自我的多角度審視。而這種審視,又能促進修改、激勵創新。同時,多角度的評述對讀者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和借鑒。另一方面,網絡上的改進想法不留名不標姓,這樣既能增強受褒獎者的信心,又不會直接打擊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在一種你批我改、你提我評的氛圍中激發思考的興趣,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通用技術課堂的重新建構創新了教學模式,延伸了課堂教學時空,豐富了教學資源,增大了教學容量,創設了愉悅有趣的學習情境,為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從而就真正落實了快樂、高效的通用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于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10(12).
[2]龍家茂.信息技術環境下通用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讀天下,2018(19).
[3]王玉蘭.網絡環境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評價及課例研究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