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卿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社會經濟結構以及商業模式的改革發生重大變化。農產品關系到國家經濟和人民的生活,因此產業鏈的構造與形成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其中農業產品在網絡銷售上為農產品解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重要關鍵,從而在現實操縱中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該文根據以上問題,對農產品在網絡上的銷售提出了新的計策。
關鍵詞:農產品? 網絡營銷? 互聯網? 策略
中圖分類號:AA000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a)-0056-0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form of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business mod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 so the construction and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s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changed. Among them, agricultural products solve the important key from the field to the dining tabl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network sales, so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new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network sal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et marketing; Internet; Strategy
當前,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經濟模式為傳統的商業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在社會地位中占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傳統農產品在商業經濟銷售形式中,不管是銷售方式還是銷售路徑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農產品的銷量、收入和流通途徑都受到了嚴重阻礙。在當今“互聯網+”的潮流下,農產品銷量也要緊緊跟隨著時代潮流,不停地摸索探究農產品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從而指引我國傳統農產品營銷走上一條全新的途徑。
1? “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的含義
“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是運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來進行對農產品營銷宣傳的新形式,從而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不同的宣傳和銷售。這樣的銷售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商家把農產品的宣傳以及相關信息消息迅速傳播,當然農產品的買主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迅速獲得產品的宣傳和相關消息,這種全新的營銷消費方式可以把買家和賣家的利益展現出來。網絡營銷和傳統營銷方式相對比,網絡銷售農產品有很大的優勢特點。首先,在互聯技術的支持下,買方和賣方交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購買商品和支付,其在網上進行各種交易行為,同時也高效率的提升了農產品的營銷效果,從而發現諸多潛伏的消費者。其次,網上銷售是一種方便的交易平臺,將網絡消費者和賣家可以進行實時互動的優勢利用起來,在整個互動過程中,賣家應及時獲取消費者在消費上的要求,從而為消費者制定滿意的服務,消費者在交流過程中讓自己有明確的消費目標,買賣雙方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商量調整價格達到最低的優惠從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最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網絡營銷管理的有效整合。隨著互聯網營銷在網絡上一天比一天有所增益并從中也發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加強網絡營銷對消費者信息保護,對實現網絡營銷的規范操作和統一管理有很大幫助。
2? 互聯網時代下的農產品營銷現狀
2.1 農產品網絡營銷主體不明確
以目前形勢來看,已有諸多的農產品生產者與相關從業者了解互聯網和網絡營銷的優勢,但要想真正操縱起來需花費很久的時間,尤其是農產品生產者多半原因都受限制與自身素質,沒辦法將網絡銷售實施起來;當然還有一部分從業者擔心網絡營銷存在很大的風險與安全隱患問題,從而不知如何在網絡營銷上進行銷售。這些問題都限制了農產品在網絡營銷上的運行。
2.2 網絡營銷的配套環境有待提升
發展電子商務需環繞3個方面開展:及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然而農產品自身因素限制于季節、儲藏等方面,因此物流一系列設施相對來說比較高。當前隨著農產品電商的進展來看,冷鏈物流的發展有了較好的局勢,但市場規模與流通需要不一樣,所以限制了電子商務下一步的開展。同時農產品在網絡營銷上信息流通、資金流通方面的認知和應用普及與一系列配套設置等全方面需要進行改進。
2.3 網絡營銷媒介的發展有待提升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幾年經濟總體有了飛快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嚴重的二元現象,城市地區發展的速度飛快遠高于農村地區發展速度。再加上是在網絡營銷和信息技術方面,該農村在這一設施上嚴重缺少網絡建設。第一,我國大部分農村相對偏僻,不適合建設信息點,從而致使很多信息不能準時到達農村。第二,因我國網絡技術發展還有待提高,所以導致農村建立完善、自我管理的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很是艱難。因此農產品的種植與采購不能及時得到市場的需求來進行調整,以及農產品在網絡上的營銷發展也出現了制止。
2.4 網絡營銷環境帶來的阻礙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法律法規方面還不太全面,使很多問題都不能及時得到解決。起初,電子商務平臺不能只靠網絡上的一些法律法規,因為在網絡市場上根本就不實用。從而讓很多心懷不良的商家成為漏網之魚,將一部分劣質農產品拿到網絡平臺上來進行交易買賣,從而讓農產品的質量問題和名聲信譽在網絡營銷中大幅度降低。另外,農產品的積極性在網絡營銷中也不高,因網絡銷售在政府很多部門沒將其重視起來,政府更不會用積極鼓勵的政策來表示對農產品在網絡營銷上有好的發展。最后,還要面對網絡安全上出現的問題。網絡市場具有一定的虛擬性,消費者在享用條件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風險。近幾年來網絡安全不斷出現問題,從而農產品網絡營銷進一步發展也受到了阻礙。
3? 互聯網時代下的農產品營銷策略
3.1 打造完善的網絡營銷支撐體
要想確保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的有效實施,先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以此宏觀調的控作用政府應竭盡全力去發揮,在構建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時做好引導和促進工作,確保在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力保障。同時當地政府會提供政策扶持,也推進農產品在網絡營銷體系的系統化和完整性。同時,相關政府應對農產品生產者以及相關人員進行網絡營銷概念和互聯網建設的培訓,從中激勵從業者更好地去深入了解與學習互聯網以及網絡營銷的知識。為更好地接收外界信息,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從而更進一步明白市場需求,找到市場滿足市場需求。
3.2 農產品網絡營銷應用提信息建設
建設完善的農產品網絡營銷應用體系,從而保證市場調查研究的準確性與即時性。同時,也要保證農產品生產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在使用網絡平臺對其農業產品進行出售時,把相關的網絡信息充分應用起來,將其對市場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獲取相關有用信息,馬上掌管市場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對農產品的營銷策略進行調整。只要市場的需求能夠滿足,才能對生產與采購有更好的指導,形成良性循環。對此,我們要樹立良好的產品與品牌形象,就要加強宣傳力度,更好地完善農產品在網絡上的營銷。
3.3 農產品網絡營銷保障體系建設
在此過程中應加強對網絡營銷安全立法的必要性,更好地為網絡營銷提供足夠制度上的保障。從而在法律法規的完好基礎上,還要做到對虛擬市場的督促并加以管理,有效保證農產品網絡營銷在安全的情況下有秩序進行。交易雙方通過在網絡上營銷可以把自己真實的信息告訴雙方,將在有效時間內做出最好的選擇。然而在網絡營銷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危害,精簡農產品交易程序,從而保障了在企業信息查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精簡談判過程,對交易的全過程有了更好的監督,將其交易效率提升了很多,而交易成本下降了。
3.4 農產品網絡營銷配套措施建設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電子商務的發展與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構建與完善有著緊密的聯系,只要有了這3個配套設施,那問題就得到徹底解決,要想做好農產品在網絡營銷上的開展就要以此入手。在此應加大力度做好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和農民自身素質建設,第一,只有農產品在工業化的普及上做好第一步,或許能實現互聯網時代的多元化。第二,農產品在網絡商營銷上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技能的人才,除最基本的網絡營銷知識外,還需對計算機技術相當熟練和對農產品相關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確保各方面的相關信息在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構建過程進行有效的整理結合,從而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網絡營銷體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5 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通過市場需求指導上游的生產
農產品不管是種植、流通還是銷售都是自行發展的,由于農民自身文化素質教養低,再加上信息封閉等原因,造成了多年來農產品市場的需求與生產嚴重脫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農民普遍存在著跟風生產的情況,加大了農業生產損失。在互聯網時代可以把互聯網與大數據相結合,可以快速無誤地掌控市場需求等信息,按照要求來對農產品的種植與采購問題進行輔導,同時也可以采取一些網絡營銷手段,實施農產品預定銷售,從而確保其資源充分合理使用,盡可能地保證農產品產業鏈在各環節具有較高的盈利性。
3.6 開展有效的農產品網絡營銷與農業信息化培訓
在農產品營銷和農業信息化培訓的過程中,必須將農產品的營銷主體,例如:當地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農業基礎組織等作為開展培訓工作的主要對象,經紀人在農民科技信息和紐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可以使用一些其他渠道,如網絡、信函、報紙、電話等面向國內市場,把農民的需要和要求及時對外面公布,從而農產品信息及時供應給當地農民。
3.7 建立網絡營銷渠道,通過營銷溝通促進銷售實現
要想把農產品經營企業和經營主體在網絡營銷上展開,不但要掌握市場需求與學習互聯網思維,還要為農產品提供方和需求方打通各種營銷渠道。不僅能在政府農業管理部門提供的網站上進行信息發布,而且也可以自己創建一個可以宣傳的產品網站,或者借第三方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網絡農產品店鋪。將在各種網絡上渠道上進行對產品特色的宣傳。當前隨著農產品在網絡上的發展,從中可以發現網上營銷洽談、線上成交線下交錢為主要形式。對此,營銷導向的企業網站建設和升級、網站優化與推廣、搜索引擎營銷、網絡廣告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農產品的“訂單農業”的發展。
4? 結語
回顧我國互聯網發展的20年歷程,在全世界范圍內成立了很多商業同時也推倒了很多商業。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農產品,要想在新的商業時代中持續發展就必須找出其合理的方法。雖然在近幾年中農產品網絡營銷廣泛流行,但是要想找到長期在網絡上營銷的戰略還比較遙遠,還需相關學者和從業人員更進一步地去努力學習和摸索。
參考文獻
[1] 張世杰.“互聯網+”助特色農產品走向大市場——湖北民族地區發展“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營銷淺析[J].民族大家庭,2017(1):43-44.
[2] 王玉霞.遼寧“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99-101.
[3] 陳小芳.論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構建策略[J].邢臺學院學報,2020,35(1):109-112.
[4] 扶秀紅.“互聯網”時代來臨與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7(9):129-131.
[5] 杜銳.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農產品營銷[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54-55.
[6] 趙楠.農產品營銷對接“互聯網+”消費需求的模式創新[J].農業經濟,2019(12):127-128.
[7] 劉廣燕.互聯網時代農產品銷售的發展前景分析[J].現代商業,2016(36):62-63.
[8] 程軍,張麗娜.基于印度利用互聯網技術于農產品銷售對中國“互聯網+”農產品市場的啟示[J].價值工程,2017,3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