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
摘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合同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管理的手段之一,為構建企業內部管控體系以及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合同管理的全過程進行風險防范與控制。本文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分析,探討下對企業合同管理中風險控制措施。
關鍵詞:合同管理 風險 控制策略
一、引言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合同管理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一般包括合同簽訂管理、合同履行管理、合同變更管理以及合同檔案管理。任何企業從事商業交易,需要與其他主體簽訂合同,在合同上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以此為依據展開經濟活動,一旦出現糾紛,合同就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證據,否則將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為避免經濟合同風險的發生,從合同簽訂到合同履行完畢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風險控制。
二、合同管理的流程
合同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合同準備階段,包括調查、初步確定合同對象、合同洽談、談判、擬訂合同文本、合同審核等會簽程序;合同簽署階段,包括正式簽署合同、將合同分送相關部門等程序;合同履行階段,包括合同履行、變更或轉讓、終止、處理糾紛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階段,包括合同歸檔保管、執行情況評價等程序。
三、合同管理存在的風險
(一)合同主體風險
簽訂合同前對合作對象進行初步審查,是合同風險控制的第一步。一是要了解合作對象的基本情況,獲取經年檢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如果合作方是個人,應詳細記錄其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電話,有助于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以及在供貨、付款條件上采取相應的對策,避免防范風險。二是對合同相對方主體資格的審查,即審查對方是否具有簽訂合同的資格,是否具有履約能力等。我國法律對某些行業的從業資格做了限制性規定,如藥品、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行業,對主體資格要求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或是批準證書,才能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經營活動。
(二)合同內容風險
合同內容包含主要條款和附屬文件兩個部分,簽訂合同時要對合同標的、規格型號、數量價格、質量要求、付款條件、發票開具、適用稅率及違約責任等主要條款約定明確,否則在合同履行時會引起爭議,甚至產生糾紛訴諸法律等。特別是“營改增”政策全面實施后,合同中涉稅條款及發票開具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稅負水平。在以合同控稅的情況下,對合同內容中的稅收條款,首先應當對納稅主體信息、應稅行為種類及范圍、適用稅率等內容進行詳細約定,確保合同主體信息與發票記載信息一致。其次要明確發票種類,對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尤其要約定合同相對方開票義務以及發票質量要求、開具與送達時間、發票遺失、發票記載項目變更等情形及其處置措施,確保進項稅額合法合規抵扣,做好前期風險防范,規避履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相關爭議,切實做到防范風險于未然。
(三)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
合同的履行過程有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雙方可能會對合同內容進行變更,影響合同的正常履行,進而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及資產安全。如產品市場價格上漲、行業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未按期發貨、發貨產品規格不符、運輸途中的損失等因素,雙方需要重新修訂合同條款,如果其中一方不同意進行合同內容變更,會影響合同履行的效率或者致使合同無法履行。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若是其中一方企業受到自身因素的影響,無法繼續履行合同,會給另一方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四、合同管理中風險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企業應當制定合同管理的相關制度或辦法,統一認識,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規范合同條款。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成立法務部門,從專業的角度重點檢查合同條款中是否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現象;對于合同條款中存在的漏洞和歧義進行必要的修改,確保合同條款內容準確、明晰、合法、合規。
(二)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機制,明確合同管理的任務
要想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有效地防范風險,在合同的管理過程中,就必須要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責任,督促相關的業務部門落實自身工作,通力合作,共同防范合同風險的發生。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并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使之承擔起合同管理的任務,同時還要明確部門的具體職責。另一方面,將企業的合同管理工作根據需要劃分到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在合同的簽訂、履行的過程中,要組織各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建立企業各部門參與的合同風險防范機制。
(三)建立健全合同流程管理體系
加強合同管理,明確合同擬定、審批、執行、歸檔等環節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健全流程管理體系。主要有前期的市場調研、合同策劃、合同條款的談判、合同文本擬定、合同內容的審核、合同的簽訂、合同義務的履行、合同內容的變更、合同的解除以及合同文本的存檔等環節。將合同管理各個流程節點中的責任人、管理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落實到位;建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或部門,定期檢查和評價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采取相應控制措施,促進合同有效履行,控制合同管理風險,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使得合同管理流程規范化、完整化,使合同管理事前、事中、事后都處在可控狀態。
(四)嚴把合同審核關,重視合同訂立和履行的監督和管理
合同簽訂前,首先要爭取合同文本的起草權,起草完成后須由合同歸口管理部門提交給企業法律顧問或專業律師審查,提出修改意見并反饋給合同管理人員。合同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法律意見進行相應的修改。尤其要注意的是,對于格式文本合同,不能接受合同內容中有明顯傾向對方的條款。對于重大合同,在對合同文本審查的同時,也要對合同背景進行調查。由企業法律部門牽頭,組織由企業高管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法律人員、財務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對合作方的主體資格、資信、履約能力等方面進行實地的調查,做出風險的總體評估。這種審查不是形式上的審查,而是要確認對方是一個合法的法律主體,具備相關從業資格、完整的履約能力、技術條件是否過關等等。如果是特別重大合同,可以考慮聘請專業的機構進行盡職調查,由其出具盡職調查報告。對于工程項目和重大采購合同,應采用公開“招投標”程序,選擇合格供應商,與中標人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五)合同履行期間風險防范策略
合同履行時要注意保留相關的證明資料,保存完整的書面往來文件,而且必須有對方當事人的確認。對依法簽訂生效的合同,合同執行部門要嚴格根據合同條款履行合同,不得單方面擅自變更或修改,凡經雙方同意的改動內容,必須簽訂書面補充協議,作為合同附件進行管理。合同管理部門應做好合同履行的檢查工作,監督合同履行情況,對不能夠按時完成的合同,及時反饋給責任領導,并要求立即采取補救措施,防止合同違約。
(六)建立合同管理系統,實現合同管理信息化
企業可以建立合同管理系統,將合同主體、合同條款、合同履行相關的信息錄入到系統當中,實時監控合同履行過程,促使合同管理向信息化、專業化的趨勢發展,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可以在合同管理系統中檢索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管理決策的有效性,促進企業長久穩定發展。
五、結束語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流程管理體系,提高合同信息化管理水平,強化管理,提高合同履約水平,使得合同管理向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確保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企業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瑋瑋.企業合同管理中風險控制措施探究[J].財會學習,2017(10):187-188.
[2]宋紅艷.企業合同管理中風險控制措施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8).
[3]陸都.淺析企業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6(12):54-55.
作者單位:甘肅廣合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