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
摘要:本文基于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視角,對湖南紅色文化在書籍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充分融合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特色,挖掘湖南紅色文化的底蘊與內涵,為書籍設計課程教學創新注入新動力。
關鍵詞:湖南紅色文化;書籍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4;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31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193-02
一、前言
在當代中國,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從分離走向融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此背景下,針對書籍設計課程存在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缺乏創新等問題,將具有傳統文化特色與思政教育色彩的湖南紅色文化融合書籍設計課程教學中,兼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在書籍設計課程中的應用1。這一舉措也是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例證,對于挖掘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劃時代價值,有利于培育具備時代性、創造性與民族性的高素質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二、湖南紅色文化與書籍設計課程教學
(一)湖南紅色文化的內涵解讀
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和國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經過艱苦的革命戰爭洗禮,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自覺形成的精神與物質載體。湖南紅色文化是植根于湖南本地的革命實踐,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文化資源,具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與傳承性特征,涵蓋了“人、事、物、魂”的深刻意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發展的過程中,將湖南紅色文化融合到課程教學中,是思政教育在專業教育領域的延伸2。湖南紅色文化資源是湖南當地的特殊文化形態,歷經長期的發展與積淀始終散發出無窮魅力,包含物質與精神文化兩大內容。其不僅具有政治、經濟與文化價值,同時還在發展的過程中經由時代的磨礪與藝術家的語言重塑,具備了深刻的時代內涵。此外,湖南紅色文化還是湖南高校構建“以德樹人”育人理念的基礎,是立德鑄魂的重要思想源頭,有利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高尚的愛國情操;而創造性的提取湖南紅色文化資源,并將其應用于藝術產品設計之中,還能延續紅色文化特有的文化精神,并起到弘揚和傳承湖南紅色文化的作用。
(二)書籍設計課程教學與湖南紅色文化
書籍設計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一種存在于立體空間的“書籍建筑”,學習這門學科不僅需要掌握基礎設計知識,還需思考設計外部形態,以創造性的設計思維賦予書籍鮮明的特征,在書籍大小選擇、字體排版、紙張選擇與裝訂印刷等環節注入文化靈魂3。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市場對書籍設計提出了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訴求,但在課程教學中卻極少有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缺乏創新元素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基于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書籍設計課程教學專業性較強,但如果能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思維,能夠極大的豐富書籍設計課程的內涵。書籍是人類文明發展歷史的重要載體,具備豐富多彩的設計元素,如文字、色彩、圖形。多樣化的設計形式融合湖南紅色傳統文化,契合了書籍的時代性特征,升華了書籍的文化底蘊,是一種思想、方式與內容上的突破與創新。
與此同時,將湖南紅色文化融入書籍設計教學課程中還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其一,這一創新融入豐富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的相關理論,學生不僅學習書籍設計專業技能,同時深入湖南紅色文化,感悟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精神力量,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與道德素養;其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在書籍設計課程教學中,師生間通過互動合作與交流,共同探尋湖南紅色革命故事,豐富革命精神的內涵,并提取優秀文化元素,將其運用于書籍產品設計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其三,有利于發揚和傳承湖南紅色文化,對紅色文化的教育大多集中于思政課程之中,但傳授方式具有枯燥性和單一性特征,學生缺乏深入的實踐與理解,難以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思德品質。而將這一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到設計專業教學之中后,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設計與操作,為湖南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提供了新的平臺,應用紅色文化符號與元素,輸出具有“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書籍產品并廣泛普及,實現湖南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4。
三、湖南紅色文化在書籍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一)融入湖南紅色文化內涵,更新設計理念
伴隨大眾審美與文化品位的提升,書籍設計行業也面臨了新的挑戰,傳統的課程教學理念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無法契合新時代下科學技術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無法滿足受眾追求多元化、創新性的需求,更不利于培育具有高尚品德與高超技能的設計人才。在這一背景下,融入湖南紅色文化內涵,實際上是在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了底蘊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因此大力發掘湖南紅色文化的設計元素,更新教學理念,應用更具專業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設計原則,盤活書籍設計課程,培育出高素質的專業設計人才。
(二)提取湖南紅色文化符號,創新教學內容
在湖南紅色文化中,包含象征意義深厚的物質元素,內涵深刻的革命精神元素。例如相關的文化建筑:毛澤東故居、何叔衡、謝覺哉故居、汝城縣湘南起義汝城會議舊址等物質載體,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提取典型的紅色文化符號并在課程教學中鼓勵學生將其應用到書籍課程教學中,不僅能讓學生直接感受湖南紅色歷史,更在潛移默化間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在書籍設計教學中帶領學生重溫紅色經典、感悟湖南紅色文化精神,通過學生的創新設計,讓歷史文化符號插上“時代的翅膀”,賦予其嶄新的內涵,也是對學生的一次全面化的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不同的是,因為融入了專業教育實踐性的特色,課程教學內容實現了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統一、思政性與專業性的統一,因此學生參與度大大提升,并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實踐活動,將革命文化精神與專業技能內化為自身的道德素質與專業水平。
(三)踐行湖南紅色文化活動,豐富教學實踐
在書籍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用湖南紅色文化資源還需要踐行“走出去”的基本原則。湖南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在這其中蘊含了與歷史文化、自然環境與民俗風情等相關載體,同時還包括了湖南人民長期以來經過時代洗禮所形成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精神內涵。因此,要讓學生的書籍設計富有紅色文化的典型特征,具備創新性的設計靈感,就必然要將理論課程設計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如帶領學生參觀湖南紅色文化歷史古跡、湖南紅色文化博物館、紅色革命戰爭遺址等,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紅色文化的靈魂,通過傾聽湖南紅色革命故事,深刻理解紅色革命的精神內涵,將所行所感融入到書籍設計中。既展現出書籍本身的意蘊,同時發揚紅色革命精神特色,深化產品價值。例如:可以通過情境教學,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了解韶山紅色文化,在觀賞頗具湖南地域特色的韶山景觀的同時,感悟毛澤東的革命精神,從中挖掘具有特色的元素符號,如韶山景觀、毛澤東詩句、故事與事跡等,將其運用到書籍設計之中,既要契合書籍本身的內容,同時也要順應時代的需求,結合新材料與新工藝,凸顯出書籍的紅色精神內涵,以抽象精簡的工藝裝飾設計,融入對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內容,傳遞給受眾一種積極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讓人們感受到湖南特殊紅色文化形態的古韻古風5。通過參與各種湖南紅色文化體驗活動,豐富學生對革命精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德素養,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以師生互動,實踐探究的全新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程教學、主動融入課程教學,主動內化教學知識。
四、總結
在高等教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推進書籍設計課程教學創新也具有了新思路,與時俱進的跟隨時代腳步,發揮專業教育進行思政教學的特色與優勢,在傳授專業設計技能的同時,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紅色文化符號,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更能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的“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湖南紅色文化資源,賦予書籍設計教學創新性與多元性。通過融入湖南紅色文化內涵、提取湖南紅色文化符號、踐行湖南紅色文化活動,發揮湖南紅色文化的地域性與歷史性優勢,為書籍設注入活力,不僅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更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了專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新時代背景下湖南紅色文化活態傳承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P20YBC430;本文為湖南省教改課題:《“轉型”背景下藝術設計類專業“三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湘教通〔2017〕452號400。
注釋:
1楊松林,王仁朋.論如何實現高職思政與專業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7):106-107.
2史蕓.從課程到市場——書籍設計的創意性表現及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08):143-144.
2李功員.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基于湖南懷化沅陵縣的調研[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21(02):76-78.
4劉曉靜“.課程思政”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的體現[J].新聞傳播,2020(06):61-62.
5成浩.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與發展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