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青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幼兒教育重視的逐步提高,幼兒園對幼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聲樂理論知識,還有具備較強的聲樂教學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有自己的風格與創新。因此,對于高校來說,在培養學前教學人才的時候,要注重對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基于此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的有效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供相關學者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24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63
對學前教育的聲樂專業初級階段教學是大學里授課教師的主要難題之一。下文將根據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教學的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教學的現狀
1.教學模式陳舊單一。在當今教學領域,很多教師都將多媒體平臺引入到了教學課堂中,并且得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但是,有些高校的教師沒有合理的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有效的聲樂課程教學,這些教師在聲樂課堂中只是單一的使用多媒體替代教材,將教材中的內容平移到多媒體平臺中,在課上為學生播放這些內容,造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的教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死板固化。在傳統的學前聲樂教學方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照本宣歌的完成教材中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會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模仿,導致對日后自己工作中的教學風格一樣的死板固化,沒有考慮到今后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幼兒,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情感教學訓練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無法對幼兒順利的開展聲樂教學,進而達不到幼兒聲樂課程教學的目標。
3.忽視對專業目標的培養。學前教育聲樂初級階段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大部分的高效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學生今后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前兒童。如果高校聲樂初級階段的教師對學前聲樂課程認知不夠,則會導致學生整個聲樂學習的目標會造成偏差。學生需要對多種樂器夠有所了解并且具備一定的實踐應用能力,不需要只對一件樂器十分的精通。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的教學策略
1.轉變原有教學模式。高校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學前聲樂初級階段課程興趣的提高,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選取多種的樂器,進行合奏教學,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前聲樂課程中,利用多種多樣的樂器,有效的吸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
2.豐富教學方式。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聲樂基礎,要理解學生聲樂基礎弱的情況。教師要注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式,讓學生在學前聲樂課中能夠以放松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聲樂課堂的熱愛與興趣,這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的教學十分的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對學前聲樂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有效,來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既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又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1]。
3.選擇合適的學前教育聲樂教材。對于學前教育聲樂教材的選擇,要對幼兒的心理與生理成長發育情況與接受能力都要進行綜合的考慮,教師要選擇能夠反映幼兒真實生活情境與幼兒真實情感的幼兒歌曲作為教學的內容使得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由于兒童歌曲的演唱表演形式很少有統一的教學綱要。所以,在對兒童進行歌曲演唱表演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對教材的要求。可以將不同表演難度、不同表演風格的內容進行分類與劃分,進而有效的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2]。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的教學是日后開展聲樂教學的基礎,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往往有一些高校教師對初級階段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并不重視。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絕大多數,在進入到大學階段之前都沒有任何的聲樂學習精力,聲樂對于他們來說十分的陌生與復雜。因此,高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前教育聲樂初級階段課堂,使得學生克服心理上對聲樂的恐懼。自信愉快的學習學前教育聲樂知識。為今后的學習與工作都能夠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劍,高俊敏.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初級階段教學中應把握的幾個原則[J].北方音樂,2016(11):102-103.
[2]劉偉,王善虎,呂小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