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歷史知識;之后介紹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主要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真實性原則、趣味性原則;最后探討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利用歷史故事合理設置懸念、注意語言表達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搜集歷史故事。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分析,筆者希望能夠為以后的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實踐應用
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本身并沒有較高的難度,只是知識點比較繁雜、瑣碎,因此很多學生剛剛接觸這門課程時會感到比較新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性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初中歷史教師要想使歷史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須創新歷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而將歷史故事合理融入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同時還可以對學生歷史理解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知識所包含的內容和信息非常多,因此學生光是進行理解和記憶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傳統的歷史教學又是以教師口頭講解為主,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因此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具體表現為上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歷史故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趣味性,教師可以將繁雜、瑣碎的歷史知識融合到歷史故事進行生動的講述,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逐漸改變歷史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知識
語句、文字等形式是傳播歷史故事的主要途徑,一個優秀的歷史故事應該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歷史情境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歷史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這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相關方面的歷史知識。與此同時,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應注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歷史課堂更具趣味性,從而使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主要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牢牢記住要對教學工作負責,具體到所引用的歷史故事,最為重要的就是保證其真實性,必須要有相關方面的記載,切忌隨意編造歷史故事。這樣學生在聽教師講述歷史故事時,還能夠受到相關方面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另外,真實的歷史故事能夠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這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科知識和意義。
(二)趣味性原則
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對學生優秀的精神品質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客觀、公正地看待事物,逐步具備理性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們講述歷史故事時,要適當加入趣味性元素,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中,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相關方面的歷史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將當下的一些流行元素加入歷史內容中,從而將歷史課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使學生對歷史內容產生親密感。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歷史故事合理設置懸念
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合理設置懸念,并讓學生根據相應的問題從課本中尋找答案,從而使他們在自身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也要注意適時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們結合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查找相關方面的資料,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全面的了解。另外,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他們進行自主討論和探索,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另外,以往一部分歷史教師在課堂中會直接向學生們講述歷史故事,導致學生在聽講時比較被動,并往往也沒有自主探究環節,從而使學生難以深入的理解相關歷史知識。而通過合理設置懸念,則能將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激發出來,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相關方面的知識。以《遠古的傳說》為例,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講述女媧造人等歷史故事來設置懸念,比如教師可以據此提出問題:對這些歷史故事了解之后,你認為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我國最早的人類誕生于哪里?之后再引導學生們學習課本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獵奇心理進行有效的把握,能夠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注意語言表達方式
初中歷史教師在利用歷史故事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表達方式,應盡可能地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講解歷史故事,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歷史教師的語言還要盡可能富有情感,這樣能夠使學生的內心產生共鳴,有利于學生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以《開元盛世》為例,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唐玄宗主政前期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使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并且使當時的唐朝都城成了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歷史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引入發生在這一時期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些阿拉伯商人在拜見一些唐朝官員時,發現一名官員胸前的痣透過兩層衣服依然清晰可見,實際上那名官員里里外外一共穿了五件絲綢衣服。通過這個小故事可以了解到唐朝擁有非常發達的絲織業,其制作工藝和所用材料都非常先進,這也是當時唐朝經濟繁榮的一個側面。
(三)引導和鼓勵學生搜集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教師利用歷史故事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并鼓勵學生根據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搜集相關方面的歷史故事。以《甲午中日戰爭》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們通過預習課文對有關甲午戰爭的歷史故事進行收集和整理,上課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講述自己收集到的歷史故事,從而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另外,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到圖書館中查找相關方面的資料加以解決,并整合收集到的資料作為課堂學習的參考,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輕松地進行課堂學習。歷史課本中的歷史事實一般都會有非常多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查找和收集歷史故事、資料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另外,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這一教學方法對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理設置懸念等措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使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常青.聽故事,學歷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6—77.
[2]季春光,孫懷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9(6):99,101.
[3]林政.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