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竹
摘要:黨中央提出2020年前要打贏精準扶貧這場硬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1]。在新形勢下,黨組織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要素,必須要有所行動,有所作為。西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通過“黨建+ 扶貧”的工作思路,采取干部選派、智力幫扶、三下鄉等方式全員發力;提出“1+2+N”的扶貧幫扶機制,利用專業、學科優勢助力精準扶貧。在扶貧中不斷強化實踐育人,增強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形成黨建、扶貧“雙促進”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精準扶貧;智力幫扶;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近年來,西南科技大學緊扣“幫扶地所需,學校所能”的宗旨,通過“教授工作站”“教授服務團”等平臺,做好產業技術扶持、科技文化下鄉、基礎教育支持、掛職干部選派等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智力、產業、教育”三位一體的高校扶貧路。學校的扶貧足跡已遍布阿壩州松潘縣、涼山州布拖縣、廣元市蒼溪縣、三臺縣秋林鎮、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等多個地區。
扶貧攻堅是場持久戰,只有發動員力量,才能取得勝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學校的引領下,通過“黨建+ 扶貧”的工作思路,將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在扶貧攻堅戰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強化實踐育人,以實踐為載體助推學生成長成才,使學生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增強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形成黨建與扶貧“雙促進”的良好局面。
二、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
學院始終堅定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通過加強組織建設來推動扶貧工作,把黨建與扶貧擰成“一股繩”,堅持做到黨建與扶貧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實現黨建與扶貧工作“雙促進”;另一方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引領黨員師生打好扶貧攻堅戰,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式,充分發揮專業、學科優勢,不斷提升扶貧效果。
1.??? 選派干部,打好扶貧攻堅戰
學院選派優秀黨員到幫扶縣掛職,以支為支點,架起“連心橋”。掛職干部能第一時間將幫扶對象最迫切解決的問題與學院的優勢資源進行有效對接,學院第一時間整合全員力量,精準施策,真正做到“幫到點子上,扶到關鍵處”,切實幫助掛職干部打好脫貧攻堅戰。此外,發揮掛職干部自身優勢,打好硬仗。掛職干部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特長、工作經歷,通過內外聯動、創新形式等方式因地制宜地開展扶貧工作,充分發揮在扶貧攻堅戰中“排頭兵”的作用。
2.??? 推行“1+2+N”扶貧幫扶機制,保障扶貧工作穩步開展
學院不斷探索在教育扶貧的新舉措,提出“1+2+N”扶貧幫扶機制,即1 名教師黨員+2名學生黨員共同幫扶N名布拖民族小學師生,依托“1+2+N”幫扶機制,按照“扶貧先扶智和志,幫人先幫技和藝”的思路開展工作。一是組建黨員師生支教團到布拖民族小學進行教育精準扶貧,重點對布拖民族小學學生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網絡、文藝、科技等方面進行教育幫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教師資源缺乏等問題;二是建立專門的網絡技術小組長期對布拖民族小學的機房提供技術支持,保障機房的正常使用;三是多方走訪、調研,不斷整合教育資源,制作1102個教學專用PPT,涵蓋小學階段所有語文、數學、外語課程,提供給布拖民族小學師生使用,豐富其教學資源。
3.??? 利用專業優勢,助力扶貧工作
學院不斷加強與幫扶地區的協同合作,以幫扶地區的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和智力扶貧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學院的人才、智力、科技、學科和社會資源,教育先行,干實事、出實招、不走過場,將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1)建立基于互聯網+ 的教育幫扶平臺。一是利用專業、學科優勢,自主研發課程資源共享與在線學習系統,為布拖民族小學師生提供更專業化,精細化的教育指導,有效解決了當地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二是建立微信交流平臺,定期發布學習資料,供布拖民族小學教師學習,在微信平臺上為布拖民族小學師生在線答疑,使教育扶貧常態化。
(2)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使學生管理科學化。收集布拖民族小學1-6年級,近三年的學生狀態數據,其中包括學生的個人信息、成長數據和成績數據等,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發掘學生的潛力和優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在幫扶地區師資緊缺的情況下,為教師在管理學生方面提供較為科學、精準的指導;此外,大數據的分析的結果也可以為今后政府、學校在相關精準扶貧工作的研究、跟蹤監測、農村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三、以扶貧為載體強化實踐育人,切實增強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實效
1.??? 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扶貧幫扶工作有機融合,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設,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助推學生成長成才。通過扶貧支教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不斷增強大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積極踐行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不斷激發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通過數據分析,參與扶貧工作的同學在學習、思想和綜合素質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績績點提升人數增長率為82%,入黨積極分子增長率為100%,各類競賽獲獎增長率為46%,學業獲獎增長率為33.3%,文體類獲獎人數增長率為58%。
2.??? 實踐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提升黨組織凝聚力與向心力
通過干部選派、智力幫扶、三下鄉等方式,使黨員師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政治擔當,提高政治站位,黨員師生堅信在黨的領導下扶貧必將攻堅克難,取得勝利。在扶貧攻堅路上,黨員師生義無反顧、勇于探索、不怕艱辛;在扶貧攻堅路上,黨員師生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成為“領頭雁”,做好“排頭兵”;黨組織也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思想引領,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切實增強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四、結語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的重要使命。實施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經之路[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充分利用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優勢,在扶貧幫扶中,做好“人才庫”“成果庫”和“智力庫”,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緊扣黨建核心,發揮黨建優勢,把加強組織建設作為黨建扶貧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攻堅的發展優勢和強大動力,履行好社會主義大學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成為黨和國家脫貧攻堅的生力軍和先鋒隊。本文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扶貧工作實踐為例,旨在積極探索高等院校在扶貧攻堅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藍美芬“.互聯網+ 扶貧”路徑探析——以福建松溪縣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34(05):41-45.
[2]?? 陳發水,楊玲,張玲玲,周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研究[J].遼寧經濟,2016(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