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梅青
摘 要:數學問題的解決一個首要的前提就是要讀懂題目,這個讀題的過程是通過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掌握,對題目所表達的意義進行內心方面的理解,讀題時學生既融入了感知、思考,同時又加上自己的分析,可以整體地把握題目的方向。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漢字的熟悉程度不高,而且閱讀也是剛剛初始的狀態,他們很難抓到題目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所以在數量關系或語言圖表的表達方面理解得不夠。因此必須要加強小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樣有利于問題更好地解決。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培養;研究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應用題的理解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學生日常的基礎打得不扎實,那么對于題目整體的意思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讀題和審題的過程可以將題目讀懂,了解題目的各個關鍵點。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一定要對數學的題目了解清楚,理解其中蘊含的意思,這樣做起題來就會事半功倍。本篇文章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提出了簡單的措施,希望可以通過簡單措施的實施,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讀題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一定要認真分析他們的成長特點和年齡特征,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學生的興趣,任何課程進行的過程都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通過基礎的扎實,也可以讓日后的數學學習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學的應用題方面有想要深入研究的信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一句一句地分析應用題的內容,抓住關鍵點,然后結合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了解題目大概的方向。傳統的讀題方式通常只是讓學生過一下題目,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反而會覺得數學課上像語文課一樣讀題,這樣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學生甚至會覺得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甚至有可能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在講解簡單的數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再講解一個題目是關于兩個同學一起去超市買學習用品,其中一個同學買了3支兩元的中性筆,另一個同學買了5支一元的鉛筆,請問兩個同學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的題目可以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抓住題目的關鍵信息。
二、培養學生讀題的措施
1.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地方
數學的讀題過程并不是簡單地將題目過一遍,而是要進行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有需要提高的地方,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不能有效地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這個時候在老師授課的過程中,就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根據學生現有年齡段的認知水平,講解一些讀題的策略,讓學生更好地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比如有這樣一個題目,一根8米長的繩子,第1次用掉了2米,第2次用掉了1米,問這根繩子還剩幾米?這樣一個簡單的題目,在講解的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本題的關鍵詞就是用掉了兩米,用掉了一米,最后剩下幾米。這樣就可以理解為簡單的加減法。小學的數學題目中,如果幾個關鍵詞理解錯了,那么整個問題的解答都會出現錯誤,教師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
2.數學的應用題閱讀應該抓住重點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通常都是結合生活實際的,但是題干也會很長,有些題干往往就像一篇小的短文,這樣小學生讀完一段題目以后可能會記住的信息,在讀題的過程中要學會抓住一些重點,這樣只需要分析重點就可以了,因此,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給學生一定的引導,讓學生明確題干中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內容是可以忽略不用讀的,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平時多關注一些,進而對這些重點的條件充分分析,找到解題的思路。因為很多應用題的答案往往會隱藏在題目中的條件里,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到這一點,讓學生反復地理解某一段重點的內容,理清思路,然后沿著確定的方向不斷分析,找到正確的答案。
3.讓學生獨立思考,夯實讀題的基礎
要想提高學生的獨立能力,一方面老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學生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然后進行獨立思考,這也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多時候對于小學生來說,大多數教師認為應該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但是這種一步步引導的方法往往是錯誤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并不是一無所知,因此,教師除了進行簡單的引導以外,也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于一些學生錯誤的認知,教師可以進行指導,現在的教學模式是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即便是小學生,他們也需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消化讀題的技巧,教師只需要對于題目中一些關鍵的難點進行提示,然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者是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使他們可以讀懂題目、讀通題目,并在此基礎上有選擇性地運用已知條件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以達到夯實讀題基礎的目標。
4.培養學生出聲音讀題的審題習慣
讀題是一個關鍵,大聲的朗讀有助于學生對題目更深層次的了解,可以為進一步的思考做鋪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讀題水平,要明確讀題的目標,在審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求小學生大聲朗讀或者是默讀以讀通句子,避免出現漏字漏句的現象,一年級的學生,漢字認識量較少,因此閱讀速度也會相對降低,這也就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降,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有目的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進而讀懂,其次還要讓學生把題目讀準,低年級學生的默讀能力往往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最好鼓勵學生大聲朗讀,最后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朗讀讀通的情況下進行默讀,以便可以在讀題的過程中順便理清思路,逐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最后要想讓學生真正地讀懂題目,就需要抓住關鍵的內容,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推敲題目的深度,教師因此也要強化學生的全面意識,強調學生要認真讀題,大聲朗讀抓住重點,必要的地方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標記,以防止讀完整個題目以后忘記之前曾經理解的內容或條件。要想全面把握題目的關鍵點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審題的過程中邊讀題邊圈出關鍵詞,這樣就很難忽略一些細節,在判斷的時候更好地抓住關鍵的條件以解決問題。同時要認識到小學生有時候對于一些關鍵的詞是不理解的,教師應該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然后幫助學生仔細區分,用小學生能懂的語言和意思表達出來,然后講解一些類似的題型,讓學生可以不斷地鞏固掌握該類題型的讀題規律,不斷地鞏固所學到的內容。
總之,對于解決問題來說,主要矛盾在于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而處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培養解決問題和讀題能力方面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因此,教師和家長注重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合理地傳授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別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規范的教學語言因材施教,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讀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拔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只要繼續堅持,對學生讀題能力的提升有良好幫助,必定為日后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抽象思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芳.低年級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9(8):42-45.
[2]王偉娜.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8(1):45-46.
[3]孫瑾.大家都來“讀數學”:淺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讀題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2019(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