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慶濤
【摘?? 要】 本文以韓國金堤市黃土村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重點考察該村信息化發展途徑和發展模式,結合目前中國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信息化有關情況,提出韓國經驗對中國鄉村建設的啟示。
【關鍵詞】 信息化;鄉村振興;韓國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15-16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Hwangto Village, Gimje City, South Korea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informatization of the villag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Korean experi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ural area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rural vitalization; Korea
位于全羅北道金堤平原上的金堤市信息化典型示范村——黃土村在2017年韓國“全國鄉村企業博覽會”上獲得最優秀獎。該村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平臺的構建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結合自身發展基礎、優勢和內在需求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其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1? 黃土村創新模式分析
黃土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所采用的模式主要采用了大力發展農村農業信息化的路徑。具體來看,具有以下模式創新的特點。
1.1? 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鄉村發展的共同理念的形成
作為6.25戰爭后失鄉民聚居的村莊,黃土村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失鄉民歷史文化館。共同的地緣親情促使村民以相互依附的關系結合在一起,維持群體的生存。最初來到黃土村時,他們立足于開發黃山野地,奠定了生活的根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這一共同體意識持續深化發展,逐漸演變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共同理念,共同的理念往往會促進共同行動的發生。村莊秉承“打造所有人都幸福的村莊”這一理念,黃土營農工會法人25人共同出資設立特產品加工工作,實施品牌化管理,并且于2002年開始了信息化村的事業發展,2015年和2016年分別達到120萬韓元和180萬韓元的業績,同時新增就業崗位23個。
1.2? 確定“信息化示范村”建設目標,投資信息化資源建設
黃土村共吸收利用國家政府及地方政府撥款4億2千258萬9千韓元,建立情報信息中心、信息化培訓場、多媒體室,購置電腦,普及網絡知識。通過信息化實現最新的信息共享及地區經濟活性化,全力建立打造“信息化示范村”。截至2018年5月,共計申請教育講座148次,內容涉及電子商務網站的制作、信息化村莊特色商品的宣傳、打造個性化博客空間等多種類、多范圍的內容。
1.3? 基層組織體系分工協作,共同創業
黃土村于2002年開始成立黃土營農組合法人,提托運營企業委員會、事業促進委員會、婦女會、老人會、青年會、作業班(作目班)等基層組織體系,共同參與建設。期中運營委員會和事業促進委員會作為鄉村企業化運營的核心,主要負責鄉村集體事業的統籌和規劃;營農組合法人作為村辦企業的法人代表,在農產品銷售體系中設立共販場,負責產品的營銷和宣傳,同時在農產品收購中起到協調作用,負責保障村民利益。婦女會、老人會、作業班等作為協作性村民團體,主要發揮其成員的共同體意識、強化其自助合作精神,構建村民共同性的關系資本。
1.4? 特色農產品的研發與營銷理念的創新
黃土營農組合全力打造了當地品牌“土之戀-烤薯片”,并且為了方便消費者攜帶,在產品包裝上也下足了功夫。此后,黃土營農組合又開始著手研發梨、葡萄等作物的果汁產品。黃土村的這一做法激發了當地的經濟活力,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
黃土村注重把先進的電子商務模式與傳統直營模式相結合,拓展銷售渠道。以電子商務為依托的營銷模式不僅為黃土營農組合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且還為黃土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黃土村充分融合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農業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將農業體驗與營銷相結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多層面需求,提升了農業附加值。
2? 黃土村振興模式對中國鄉村振興的啟示
2.1? 政府和公共機構發揮主導作用
韓國非常重農業的信息化。韓國政府早在1994年出臺的《農漁業振興計劃和農業政策改革計劃》中就明確了信息技術在農業中投入的必要性。2001年3月,韓國農林部、信息通信部、行政自治部等政府部門組成“信息化村企劃團”,開始籌劃和“信息化村”的試點工作。政府和公共機構的主導作用另外一重要體現在于韓國農村的信息主干網由政府投資建設,從主干網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韓國的三大民營點心企業投資,從中心局到用戶的網絡,由民營電信企業負責,政府給與經費補助。
當前中國農業信息化的建設雖然已經起步,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在政府宏觀調控和具體操作方面依然具有方方面面的問題。政府和公共機構真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切實做好統籌規劃,將必要性與可行性、信息化標準的制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等方面依然需要進一步調研和推進。
2.2? 鄉村主體應發揮自主創新的能力
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關鍵還是要看作為振興主體的村莊應當如何實際情況出發,發揮信息化作用,自主創新。黃土村立足于村莊所保存下來的故鄉(北朝鮮黃海道)特色,在北朝鮮飲食、生活樣態、傳統文化等方面著力打造失鄉民特色文化體驗,開發特色農產品烤薯片,發展電子商務進行網絡銷售,發展農業體驗經濟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路。
作為中國鄉村振興的主體,村莊自身應當立足當地實際,以內生為主,重視傳統,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樹立文化自覺意識,選擇適合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
2.3? 網絡信息教育培訓
互聯網基礎設施和互聯網知識的普及制約鄉村信息化發展和鄉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中國鄉村信息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但是農民的信息化教育培訓依然是薄弱環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積極推進農村以互聯網絡為代表的信息化。提高占全國總人口60%的農村人口的現代信息技能。舉辦信息化巡回講座、開展農民信息化培訓專項活動、積極進行信息化成果宣傳推廣、提升農業企業信息化等活動,培養廣大村民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能力,使廣大村民能夠享受信息化建設的成果,體驗信息化服務的便利等措施都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促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信息化的有效途徑。
黃土村的信息化事業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信息化的建設應樹立主人翁意識,充分利用鄉村所擁有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確保事業的持續性和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若雷.韓國農業信息化對中國的借鑒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4):174.
[2] 熊春林,符少輝.韓國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農業科技管理,2015,34(06):50-53.
[3] 鄭興明.鄉村振興的東亞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以日本韓國為例[J].蘭州學刊,2019(11):200-208.
[4] 廖四順.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農業與旅游業協同發展研究 ——以韓國長水郡為例[J].天津農業科學,2019,25(08):87-90.
[5] 張俊,陳佩瑤.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內生主體力量培育的路徑探析——基于韓國新村運動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8(04):151-156.
(編輯: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