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衛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廣東省開展氣象為農服務的必要性,總結概括了氣象為農服務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了鄉村振興形勢下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工作所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氣象為農服務發展對策,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鄉村振興;氣象為農服務;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48-49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taken by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aced by grass-root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in serving agricultur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氣象為農服務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保障業務之一,需要受到各級氣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實施過程中,氣象部門負責提供基礎性以及支撐性的公共氣象服務,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兼具趨利增收、減災避害的重要作用[1]。鄉村振興形勢下,對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廣東省作為一個轄21個地級市, 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 34個縣、3個自治縣的中國第一經濟發展大省,其氣候、土壤以及地理環境差異很大,物種資源豐富、生態條件良好,特色農產品較多。各級氣象部門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為指引,加強氣象為農服務的開展,為廣東省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農戶增產增收提供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
1? 廣東省開展氣象為農服務的必要性
廣東省是位于南嶺以南,南海之濱,地理坐標處于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境內屬于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以及水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45.8h,年平均溫度22.3℃。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mm之間,適宜農作物的生長。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好廣東省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消費市場、經濟基礎等優勢,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廣東省不斷建立健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做優傳統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力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然而,干旱、洪澇、臺風、寒潮、霜凍等氣象災害的頻繁發生,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充分發揮鄉村振興中氣象為農服務的“避害趨利”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
2? 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氣象為農服務現狀
2.1? 鄉村振興戰略中氣象為農服務采取的措施
近年來,廣東省各級氣象部門按照政府部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工作要求,以“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工作為重心,積極構建有效聯動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智慧精準的氣象為農服務體系,為廣東省鄉村振興提供了優質的氣象保障服務。例如廣東省廣州市氣象局通過大量氣象觀測數據統計分析,提出了降水、風的相關指標,為農業部門、金融管理部門和保險公司制定氣象指數保險理賠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力促進了廣州市巨災保險方案以及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方案制定出臺,有力推動廣州市農業生產防災減損工作和行動計劃重點工作的落實。
2.2? 氣象為農服務面臨的問題
雖說廣東省各級氣象部門在氣象為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一是氣象為農服務方式相對簡單。雖說各級氣象部門開展的“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已經推廣了很多年,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當前針對農業生產的“直通”氣象服務主要為手機短信服務。而現代氣象為農服務平臺的使用率較低,更別提智慧氣象為農服務APP的普及應用,這些在農村地區差不多為空白。微信、微博等通信媒介在農村地區也沒有得到廣泛、及時響應,這些都會對氣象為農服務的高效開展造成不利影響。二是基層氣象為農服務人才不足。人才問題是制約基層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開展的主要瓶頸。基層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所涵蓋的工作內容比較多,不僅需要氣象為農服務人員具備豐富的氣象知識,還需具備計算機、農業等跨專業領域的知識。基層復合型人才的不足使得氣象為農服務能力沒有辦法得到大幅提升,從而影響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氣象為農服務質量的大幅提升。
3? 鄉村振興形勢下氣象為農服務對策
3.1? 積極開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
圍繞鄉村振興以及脫貧攻堅戰略,要積極開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2]。首先要根據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布局、小氣候特征和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系統特點,不斷優化布局現有氣象監測站網,完善鄉村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體系,及時更新農業氣象監測數據。除了對水稻主要農作物開展智慧氣象服務之外,各級農業氣象試驗站還應圍繞廣東省各縣市特色農業開展以經濟林果、設施農業、水產養殖為主要對象的農業氣象服務,確保作物農業氣象指標以及主要農業災害影響指標滿足相應農業要求;編制廣東省各地區作物的農業氣候資源以及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開展優質農產品氣候品質評估服務。對接扶貧、保險部門,對廣東省各個地區實行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此外,要積極構建智慧化氣象為農服務工程建設,完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特色管理;進一步提升智慧氣象為農服務水平。
3.2? 加強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形勢下,應不斷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村級氣象信息服務站、LED、預警大喇叭、鄉村電子顯示屏的廣泛建設,建立基層氣象信息員隊伍,穩步提升農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能力。推進省、市、縣(區)一體化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向鄉鎮延伸,確保決策用戶、信息員以及駐村干部等應急責任人的廣泛覆蓋此外,氣象部門還應深化與涉農部門、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種養大戶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相關服務企業的合作,針對不同服務對象的特點,加快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項目的建設,不斷提升氣象信息發布能力。再者,應積極落實氣象災害風險防范體系建設。要加強對廣東省各個地區氣象災害風險的細化調查,對氣象災害防御數據庫進行及時更新與補充,提高風險預警業務產品精細化水平,積極開展為農業生產、鄉村旅游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預警服務。最后,應強化鄉村氣象災害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憑借新媒體以及新技術來增強鄉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可靠的服務保障。
3.3? 加強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開展需要氣象為農服務人才的支持。因此,廣東省各級氣象部門應開展大規模、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通過提升氣象為農服務人才的知識文化水平,從而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要大規模開展培訓,提升農業專業氣象服務技能。培訓要可以采取走出去以及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眼前與長遠的兼顧,更加突出長遠。要注重農業科技培訓,通過對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以及服務業等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通過實地學習、觀察以及實踐模仿,從而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氣象為農服務人才。
4? 結語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氣象為農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氣象部門需要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根據地方實際,補齊氣象為農服務各方面的短板,積極開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加強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以及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氣象為農服務水平,切實發揮氣象為農服務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麗,武威,劉占昌,等.建立健全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J].農家參謀,2019,10.
[2] 林霖,王志強,張德衛 . 探索與助推氣象可持續減貧 [J]. 安徽農業科學, 2019 , 47 ( 2 ): 250-254.
(編輯:李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