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主題式學習”是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主題式學習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從數學本體性知識出發,對相關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主題”是主題式學習的出發點,在主題的關照下,以學習單為載體,整合相關資源,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展開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基于認知規律,研發“認知型學習單”
“認知型學習單”是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最為常見的學習單,其根本價值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學生的認知興趣。認知型學習單不是一個簡單的操作程序,而是一個激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力的過程。通過研發認知型學習單,可以促進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視角思考問題,建構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運用。基于主題的認知型學習單,教師要主動變換“角度”,加大“跨度”,突破學生思維點單一發展的模式,不斷發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質[1]。
認知型學習單遵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設計方針,突破學生思維點狀發展的單一模式,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力不斷提升,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增值。比如教學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多邊形的內角和”,筆者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特質設計了下列學習單:
[任務一]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五邊形呢?六邊形呢?你是運用怎樣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的?
[任務2]任意畫兩個多邊形,將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后計算內角和。
[任務3]觀察“邊數”與“分成的三角形個數”“內角和”,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通過這樣的“認知型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從易到難、由點到面,有梯度地引導學生建構新知。有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采用量角、撕角等方法,但卻發現,這樣的兩種方法在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等多邊形內角和時無能為力。有學生采用轉化法,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將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根據三角形內角和來推導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等。在這樣的主題式學習探究過程中,有學生由此及彼地猜想,并展開積極的驗證。不僅如此,在驗證的過程中,學生還生發出這樣的問題:存在多邊形的外角和嗎?如果存在多邊形的外角和,那么外角和有規律嗎?經歷這樣的主動猜想,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會向縱深推進。
思維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核心,支配著學生的一切智力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當學生經歷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之后,其創新思維不斷展現,其“思”與“學”的能力將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基于核心素養,研發“素養型學習單”
當下,數學課程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為知識,更體現為素養。基于核心素養視角,教師要研發、設計素養型學習單,形成“三圈一心”的架構。所謂“三圈”,是指素養型學習單要關照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及生本課程,所謂“一心”即核心素養。在具體的策略上,應當做到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多元化、生本性課程探究化。
素養型學習單充分張揚學生個性,發掘學生潛質,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個體化學習的需求。比如教學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認識”,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繁雜,課堂容量較大,因此如果學生跟著教師亦步亦趨、按部就班地展開學習,不僅學得枯燥無味,而且所獲得的知識比較零散、瑣碎。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研發了素養活動單。課前,讓學生從其他學科、從生活中汲取相關的百分數資源,積累學生對百分數的感性認知。
[活動1]百分數材料的展示、介紹。通過這一活動,一方面可以展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質,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具體學情。比如我們發現,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百分數材料的過程中,已經學會了讀百分數、寫百分數。百分數之于學生已經從陌生走向了熟悉。
[活動2]將所摘錄的百分數統一表示為:是的%。通過這一活動,進一步規范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表達,深化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只表示分率,不表示具體數量,因而不能帶計量單位,等等。
[活動3]暢談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個環節的內容,一方面是照應“活動1”,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百分數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在三個簡約化的數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領悟百分數的精髓。通過直接或者間接學習百分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以便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力求教會學生“學”[2]。學習內容不僅成為學生思考、操作的對象,更成為一種行動藍圖。
三、基于生命發展,研發“發展型學習單”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將育人總目標滲透、融合在學科教學目標、過程之中。基于學生的發展,教師要研發、設計發展型學習單,努力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發展型學習單超越了單一的學科界域,而將調動、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質、潛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學習單導學的根本旨歸。
發展型學習單關照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認知儲備、認知方式、態度等。在學習單設計、研發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比如教學圓柱和圓錐的練習,筆者設計、研發了導學單,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導學1]卷一卷。給學生提供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將這張長方形的紙卷成圓柱。不同的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卷法,有的卷成了“高瘦瘦”,有的卷成了“矮胖胖”。在測量數據后,學生形成了猜想,比如“高瘦瘦的體積大一些”“矮胖胖的體積大一些”,等等。根據猜想學生進行了不完全歸納驗證,形成了不完全歸納的結論。借助圓柱體的體積公式——“V=S側÷2×r”,學生對這一猜想有了確定性的推導證明。
[導學2]削一削:將一個棱長為4厘米正方體的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圓柱的體積是正方體體積的百分之幾?將一個正方體的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圓錐的體積是正方體體積的百分之幾?不同規格的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中,圓柱與正方體、圓錐與正方體的關系是不變的嗎?
[導學3]轉一轉。將一張長度為10厘米、寬度為6厘米的長方形紙,分別以長邊為軸旋轉、以寬邊為軸旋轉,所形成的圓柱的體積相等嗎?將一張底為10厘米、高為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紙,分別以底為軸旋轉、以高為軸旋轉后,它們形成的圓錐的體積相等嗎?
在導學單中,學生可以小組合作展開數學實驗,借鑒科學實驗的具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對比實驗等,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計算。通過這樣的數學活動,將數學教學的中心從原來的“求積”轉向學生“空間表象”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動態感知圖形變換的能力。
主題式教學本質上是以主題為主線的深度學習。這種跨界性、綜合性的學習,能讓學生從課堂走向未來[3]。在主題式學習中,教師要充分汲取相關學科以及生活中的資源,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課程真正成為助力學生成長的“跑道”,成為學生成長的“跑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張綺婧.個性化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2] 張玉華.“三單”設計讓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走向有效[J].數學大世界,2016(01).
[3] 王莉萍.以“全人格教育”為引領: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百年精神傳承[J].中國教師,2017 (01) .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