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強
摘要:本文主要就讀寫結合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通過對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以讀促寫,提升寫作水平的六種方法,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學習,鍛煉的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8-123-2
讀寫結合是一種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以讀促寫是指學生將閱讀中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寫作或在閱讀中寫作,這種寫作不是指讀后感、閱讀心得等整篇文章的寫作,而是指圍繞閱讀內容進行續寫、擴寫、改寫等方面的寫作。讀寫結合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對促進學生文學素養提升也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讀寫結合的作用,著力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促進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提升綜合素質。
一、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
近年來關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是難以提升。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雖然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它們也具有自己的獨立性。教師引導學生以讀促寫大多發生在閱讀課堂上,這實際上是將以讀促寫與寫作割裂開來,即學生在閱讀課堂上會認真續寫、改寫等,但到正式寫作時卻難以將兩者聯系起來,未產生應用思維與應用能力,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始終難以得到真正的提升。
2.教師缺乏明確教學目標。
以讀促寫主要發生在閱讀課堂上,而且閱讀與寫作是緊密連接的關系,這使得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缺乏明確的目標。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逐漸演變為以寫帶讀,將重心轉移到閱讀教學方面。缺乏明確的目標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產生混亂,學生也難以得到系統的訓練,因此學生的寫作水平難以有效提升。
二、以讀促寫,提升寫作水平
1.勾畫文章精髓,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從閱讀的文章中勾畫精髓,促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這里的精髓不僅包括優美的句子或經典的語言,還包括一些精彩的片段。以《紫藤蘿瀑布》為例。學生在勾畫這篇文章的精髓時,不僅可以勾畫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這樣優美且具有哲理意義的句子,還可以讓學生勾畫出宗璞關于自己家門口那一株紫藤蘿的記憶以及引發的深思片段,這樣學生在寫生命題材的作文時,就可以以宗璞的記憶為例,并引用這篇文章中的句子。其實每篇文章都有其閃光點,尤其教材中的文章都曾經過不斷的篩選,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文章積累素材時,要充分挖掘文章的優點。例如,在本篇文章中除了句子和事例,作者還將花的蕊比作了“仙露瓊漿”,就這一個詞語,就描述出了花蕊的美好,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勾畫出來,使學生記得在描述花蕊時,可以利用“仙露瓊漿”這樣的詞匯。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要善于從閱讀中發現美好,而不是將勾畫當作一種任務,也不必必須勾畫完整的句子,只有這樣,在寫作中才能更加靈活的應用閱讀到的素材,最終提升寫作水平。
2.仿寫文章內容,掌握寫作技巧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仿寫文章內容,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這里的仿寫不再是簡單的修辭手法仿寫,像文章結構和布局、立意和精神也都可以仿寫。仿寫是鍛煉學生應用能力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積累的過程,對學生的寫作有著積極意義。以《濟南的冬天》為例。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在第一段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之后就具體描寫了濟南冬天的美麗之處;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像“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要求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框架、運用的修辭手法、文章的引子等等寫一篇《校園的冬天》。在仿寫中教師要注意寫作的主題最好是學生熟悉的事物,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靈活的模仿文章的技巧和其他方面,然后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將仿寫中學習到的技巧應用到其他方面的寫作中,進而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使以讀促寫落地于初中語文寫作課堂,最終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3.學習文章精神,挖掘寫作深度
許多學生在寫作中存在內容表面化、沒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文章,使學生受到文章情感與精神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深度的挖掘。例如在人物描寫中,學生刻畫的人物一般比較扁平,即非黑即白,使得文章相對單薄。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刻畫人物的文章,使學生了解刻畫人物的方法。像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筆下的菲利普夫婦是一對自私、刻薄、金錢至上的人物,但站在菲利普夫婦的角度思考,他們家族曾經被于勒牽連,現在也很貧窮,因此不想與于勒有所牽連也情有可原;而之所以讓人鄙夷,是對于勒心理的變化。這種人物刻畫就使得文章人物的形象立體和飽滿,同時也展現了作者的思想:反對金錢至上。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文章中人物刻畫的方法,再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應該如何構思和設計,才能夠突出人物的特征,就會使學生在寫作中逐漸深入。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精神,使學生掌握文章精神的表現方法,促進了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最終促進了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
4.補充文章細節,深入學習留白
教師在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以要求學生補充文章細節,使學生從留白中鍛煉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以《桃花源記》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要求學生補充細節,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時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補充文章細節時,學生首先要找到文章的留白之處。例如,“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在這一句中,有的學生補充了“緣溪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上游的魚不多,也有可能是越往下游走魚越大。而在“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這一句后,有的學生補充了桃花源中的人做了什么,導致太守“遂迷,不復得路”。學生在補充留白時,聯系上下文的內容,并模仿文言文的風格進行寫作,不但促進了深入閱讀,也接觸了文言文寫作的方式,得到了啟發,豐富了寫作風格;另外對比補充前后的文章,發現有些地方的留白更能夠引人深思,也使得文章更具哲理性。補充細節使學生了解詳略得當布局謀篇的意義,促進了學生在寫作中更加合理的構建框架,安排寫作內容,最終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5.結合文章內容,創編表演劇本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閱讀中選取合適的文章創編表演劇本,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新課標在寫作教學部分指出:學生要能夠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進行改寫。教師引導學生創編表演劇本就是改寫的具體體現。
在創編表演劇本時,教師可以劃分小組,使小組學生在不斷的討論、斟酌與協力合作下完成任務。以《孔乙己》為例。學生在創編這一劇本時,需要對文章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夠利用明確的語言文字將作者的未盡之意表達出來,這不僅僅考察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總結表達能力。例如在“我從十二歲起……便改為專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這一段中,沒有明確的對話,卻包含了極大的信息量,像酒店的名字、長衫主顧和短衣主顧之分、“我”的行為處事等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一一尋找、填補,并用準確的詞語標記出來,這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閱讀內容改寫劇本,使學生接觸不一樣的寫作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可以使學生在創編中得到充足的鍛煉,最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6.續寫文章內容,鍛煉想象思維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續寫文章內容,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與創編劇本一樣,學生在續寫中要注意文章前后的邏輯關系,這要求學生需要先深刻了解前文內容;但與創編劇本不同的是,在下文的續寫中,學生除了模仿文章的風格、遵循文章的邏輯以外,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補充,這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對學生創作新意作文有著積極意義。還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這篇文章最主要的是展現菲利普夫婦“金錢至上”的思想,因此學生在續寫時要遵循這一設定。在此基礎上,有的學生續寫于勒在海上遭遇風暴,但卻找到了沉船,繼而暴富,回到家中受到菲利普夫婦的熱烈歡迎;有的學生續寫作者在長大之后再次去尋找了于勒,并將其接回家中,當然此時的菲利普夫婦已經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依靠作者生活;還有的學生續寫菲利普一家雖然在回來時換乘了船,但依然遇到了于勒,并被于勒認出來了等等。教師引導學生續寫文章,使學生在一定的基礎上發散思維,進行創意寫作,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結語
本文從勾畫文章精髓、仿寫文章內容、學習文章精神、補充文章細節、創編表演劇本、續寫文章內容六個方面,就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策略進行了探究。教師充分開發讀寫結合的方式,利用以讀促寫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希望本文關于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探究,可以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提供有效建議,使學生在讀寫結合中突破寫作難關,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雁斌.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文學教育(下),2020(6):93.
[2]馬玉蘭.“以讀促寫”——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C].2020:789-790.
[3]羅武.部編版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229.
[4]張小康.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0(7):73-74.
[5]賈紅梅.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2020:66-68.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第一中學,廣東 惠州 51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