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豪
摘要:基于旅游行業快速發展和市場對旅游人才需求變化的情況,高職院校旨在培養專業性的應用型人才,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服務性人才。本文將從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出發,分析研究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課程體系建設現狀;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精神需求的變化,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也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寬廣的前景。近年來,雖然高等旅游教育培養了大批的旅游專業人才,但仍然不能滿足社會對旅游人才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的需求。究其根底,主要是高等旅游教育與旅游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偏差,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之間無法更好的對接,這種狀況在高職旅游類專業教育中表現得較為突出。一方面,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各類旅游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有出現“專業不對口”或者“頻頻跳槽”現象。這里面當然有旅游企業的因素,比如旅游企業缺乏長遠的用人眼光、減少培訓成本、晉升機制陳舊、管理制度老化等。但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當前高校旅游職業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人才市場的需求,對于旅游業發展的趨勢掌握不到位。
目前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通常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技能型人才。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專業必修課開設15門,專業選修課開設10門,每門課程雖說兼顧理論與實踐,但是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還是普遍強調技能課程,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某項或者幾項旅游服務技能,如旅行社方向的導游服務技能,酒店方向的前廳服務技能、客房及餐飲服務技能等等,這無疑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就業的,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通常在90%以上。但是單純的強調技能的掌握,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旅游行業素質的忽視,這對于學生的職業發展是相當不利的,也是造成了學生“專業不對口”、“頻頻跳槽”,乃至“畢業即失業”現狀的原因之一。我國旅游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已經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若高職旅游教育仍然固守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以培養單純的服務技能人才為主,以較為老舊的教學內容去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旅游市場,必然造成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與旅游市場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脫節,難以擁有良好的職業發展。
因此,想要解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專業不對口”、“頻頻跳槽”等就業問題,必須深入進行行業市場分析,以學生職業發展為導向,合理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二、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繁雜
GM職院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發展受到來自于多方面的影響,導致經年發展不溫不火,處于生源有限的尷尬地位,那么在旅游管理的專業大方向上就無法作出專業細分,比如旅行社方向、酒店方向、景區方向等。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課程體系建設上,很多時候只能以“大鍋飯”的形式進行創建,造成高職學生“雜而不精”的現象,上崗后無法很好地與企業實現無縫對接,不利于專向人才的培養。但是這類問題不僅僅是一兩個學院所存在,現在高校遍地開花,各地各院校對于生源的需求都是很急迫的,加之當前學生對于專業緊俏性的選擇,出現上述問題也是在所難免。
(二)課程內容安排不盡合理
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實訓課程構成,但是經過調查分析,仍有部分設置可以繼續優化。首先在理論課程上,受到教材選取、學生學習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等方面影響,部分高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盡人意。比如《旅游心理學》課程屬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課程主要側重旅游者、旅游服務者、旅游企業等方面心理現象的分析,教師通過旅游中的案例進行闡釋,但學生自行結合現實案例時總是出現偏差。其次在實訓課程上,主要受到實訓設施設備影響,導致部分實訓項目無法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現場景點導游》和《鄉村旅游》課程,考慮到出行費用及安全等問題,無法帶領學生前往實地進行項目教學,僅靠多媒體等工具難以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專業實習較為單一
經過調查研究,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組織學生的專業實習以酒店和旅行社為主,且安排的崗位幾乎都是基層服務類的崗位。缺乏專業性的管理崗位來供學生實習,僅僅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較低層次的實際工作能力,在提升學生對管理崗位的認知水平這個方面上難以提供更多機會。GM職院的旅游管理專業幾乎都選擇酒店作為教學實習場地,一方面是因為酒店對于實習生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便于學校進行統一管理。但是這種教學實習所帶來的是對于旅行社、旅游景區等就業崗位的不熟悉,對學生今后擇業會產生一定影響。
三、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解決對策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根據國家教育部對于高職教育的相關要求,結合重慶市及GM職院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相應調整。首先在課程的設置上,參照當前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旅游企業的用人需求及地域特色,有的放矢地增加或減少相應課程。比如飯店類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比重偏高,由于飯店類課程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技能訓練上,可進行課程合并,提高學分和課時量,在實踐訓練中融入理論講授。其次在課程的方向上,當前難以作出專業細分“,大鍋飯”的現狀短時間內無法改善,那么只能在課程設計的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努力達成“廣而精”,另外考慮到區域特色對相應課程適當偏重。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學會學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期招收的學生素質不一,每個班的學生水平不等,常規教法學法不能一用到底。可采用小組教學、任務驅動等方式合理制定教學任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慎重選取教材,及時更新換代。對于教材的選擇不能僅看配套資源是否完備,關鍵點在于其中內容是否符合當前學情及行業發展趨勢。部分教材略顯老舊,以理論為主的課程可以2-3年一換,比如《旅游地理》等。而以實訓為主的課程則需實時更新,比如《旅游電子商務》等;第三,增加實地訓練,拓展學生視野。調研學生外出實訓需求,以多數人的述求作選擇依據,根據學院學生安全管理相關規定,教師詳細制定實訓計劃,在保證學生的安全下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增長見識。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現目前GM職院旅游管理專業的深度合作單位主要以酒店為主,集中在重慶市、北京市等地。而旅游景區、旅行社的深度合作單位數量較少,且無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崗位。鑒于上述情況,需要多發展合作單位,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擴展同類型旅游企業數量,可采用分批分區域開展專業實習,調配教師進行跟崗調查,合理配置校外實訓基地,拓寬學生實習面,加強管理崗位能力素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