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根
摘要:新時期,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其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當然,對于黨員思想教育工作而言也不例外。互聯網+ 黨建屬于一種新型的黨建工作模式,是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也實現了國企黨建工作手段與方法的不斷創新,利于提高黨員思想教育水平。對此,本文就互聯網+ 模式下黨員思想教育展開了相關的分析與研究,旨在為后續的黨員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相關的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黨員;思想教育;網絡化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我國已然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且邁進了5G時代。將云計算最為重要的技術支撐,以大數據應用為主要代表的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企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國企應充分利用好一系列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其大大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思路,探索出改進國企黨政建設、強化互聯網建設的全新格局。
一、“互聯網+黨建”模式迎來的發展機遇
新媒體具有即時性、集成性與交互性等特點,這對于開展黨員思想教育工作而言意義重大。
1、實現主客體間的良性互動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特點,便于黨員教育工作中主客體間開展良性的交流和溝通,且受教育者與教育者間能夠自然、平等而親切的展開溝通,一改傳統的黨員教育方式,旨在調動教育客體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急性性,以更好的發揮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價值。
2、利于拓展教育載體
新媒體主要是依托一些現代化的通訊技術與數字技術來形成更為穩定的網絡系統,其優勢主要表現為覆蓋面廣、傳播形式多元化、信息資源豐富等方面[1]。在新媒體環境之下,黨員教育工作可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確保黨員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隨時隨地的開展,然后將教育內容以視頻、音頻與文字等形式發布到網絡平臺上,以便更好的補課、學習與鞏固,以求為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為高效的實踐與教育平臺。
3、大大增強了思政教育傳播效果
新媒體的集成性大大豐富了黨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與內容,這可為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創造形式多樣、資源豐富的傳播氛圍,以求盡可能的提高黨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傳播效果[2]。由于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出現了海量信息、圖文并茂的資料與內蘊各異的資源,為黨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素材,也為受教育者提供了自學的資源與環境。
二、“互聯網+黨建”模式所面臨的挑戰
1、對工作思維模式要求更高
新時期,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應將網絡技術應用到黨員思想教育工作之中,但是,也存在著部分保守企業對新事物、新技術等接受程度較差的情況,尤其是企業部分黨員領導干部存在老齡化現象,其無法很快的接受新事物,也就無法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認為互聯網+ 進進涉及到經濟層面,和黨建工作的聯系不是很大,仍舊選擇以往的工作運行模式,也對黨建工作發展與創新構成了阻礙。同時,還有部分企業畏懼創新、守舊,對于新事物不敢輕易的嘗試,尤其是部分領域與行業的國企,處于信息安全問題考量,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相對排斥[3]。
2、網絡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傳統企業對于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實際作用與重要性認知不夠,對于黨員思想教育的戰略方案缺乏合理的規劃,致使企業網絡信息化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或投入量比較少。如今,企業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信息化的軟硬件水平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且網絡信息化建設已經無法很好的支撐互聯網+黨建運行模式的合理化建設。
3、管理機制相對殘缺
如今,互聯網+ 的推廣與發展時間較短,諸多企業對該方面的研究不是很深,且在推進互聯網+ 黨建運營模式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4]。基于此,通常會缺乏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制度來界定和規范“互聯網+ 黨建”的基本運行模式、工作內容與工作流程。
4、缺乏專業性人才
從本質上來講,“互聯網+ 黨建”模式既是思維創新,也是技術革新。目前,諸多黨員干部、基層黨組織從思想意識至運行機制等方面還無法順應“互聯網+ 黨建”的要求,尤其是年齡與知識老化問題變得更為普遍,缺乏專業的技術性人才,主要是由于對技術人才的專業培訓力度不足,致使大多數黨務人員無法很好的使用“互聯網+”技術與觀念來提高黨員思想教育水平。
三、互聯網+模式下黨員思想教育措施
1、開展“互聯網+”的頂層設計
新時期,打造“互聯網+ 黨建”模式是目前國企強化黨建、全面貫徹從嚴治黨的主要趨勢。若想更好的推進“互聯網+ 黨建”運行模式,需要制定“互聯網+ 黨建”的整體規劃,改變了傳統互聯網和黨建工作相互結合比較零散的情況,需要統籌推進,主要是借助“互聯網+”來強化自身的組織系統建設,以實現黨對國企組織領導、政治領導與思想領導的有效統一[5]。企業需要以課題制度逐步推進“互聯網+ 黨建”工作,還要成立一定的“互聯網+ 黨建”專題,及時制定黨建三年規劃與設計方案,且整個方案貫穿于政策宣傳、生產經營、黨員管理、幫扶救助、學習交流與企業文化等方面,以更好的推進與落實好“互聯網+ 黨建”體系。
2、優化“互聯網+ 黨建”運行體系
若想確保“互聯網+ 黨建”運行模式的順利運轉,國企應不斷優化與完善“互聯網+ 黨建”運行機制,一方面,企業構建“互聯網+”的組織領導系統,形成了黨委、黨支部、黨小組與黨員的上下貫通,對立體聯動網絡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優化,從而實現組織與組織、組織內部、組織與黨員間進行無縫的連接。另外,需要構建完善的“互聯網+ 黨建”運行機制,例如,打造輿論引導制度與網絡信息反饋機制、網絡信息安全制度、線上線下的互動機制以及黨建考核和評價機制等,借助相關的制度來明確每個環節、各級人員的基本職責,進而更好的規范“互聯網+ 黨建”的各項工作。
3、強化對“互聯網+”載體的不斷拓展
結合具體要求來統籌企業內部各層次的媒體資源,主要是借助網絡平臺或新媒體等渠道傳播至黨員群眾內部,旨在提高網絡輿論宣傳的滲透力與引導力。為更好的支撐“互聯網+ 黨建”體系,企業應搭建基于微信平臺的思想教育系統,需要設置《企業黨建》、《企業文化》、《精神宣貫》以及《紀檢監察》等重要欄目,主要是實現對企業內部資源的科學整合。此外,需要重視對網絡學院的合理化應用,加強對黨員的教育與培訓,還要制作培訓視頻,并開設微課,進而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另外,依照上級黨組織的實際要求,應積極組織黨員注冊與使用四聯雙報到、八桂先鋒等APP,協同好政府、社會與企業線上線下的相關資源,把原本相對分散的資源信息進行統籌優化,還要注重黨建、社會治理、扶貧攻堅、志愿服務等多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出黨的統領價值。
4、強化“互聯網+ 黨建”專業人才建設
為滿足“互聯網+ 黨建”的基本要求,企業應選擇政治修養高且可以熟練使用網絡信息技術的人才團隊,從而打造先鋒團隊。此外,注重對黨務工作者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培訓,讓其可以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并熟練操作網絡傳媒系統。還要成立“互聯網+ 黨建”專題,主要是通過課題的形式來促進黨務人才的進一步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是現代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重要產物,其概念相對寬泛,主要是借助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通過無線通信網、互聯網、衛星通訊以及寬帶局域網等多種渠道和手機、電腦、數字電視機等多種終端及時向用戶提供一些娛樂與信息服務的傳播形態。為提高黨員思想教育水平,應正視“互聯網+ 黨建”的影響,重視對其優勢的開發,以實現黨建工作的信息化與網絡化。
參考文獻:
[1]武艷輝.互聯網+ 模式下黨員思想教育的創新實踐[J].管理觀察,2020(20):64-65.
[2]劉瑞東.高校學生黨員“互聯網+ 大思政”工作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6):30-32.
[3]?? 顧東雅,金紹娣,程衛華,謝繼田“.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9(11):12.
[4]?? 張亮“.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才智,2019(05):179.
[5]?? 李道淦,蒯海章“.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黨員思想教育模型研究[J].老區建設,2017(1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