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史玉敏 王媛媛
摘要:隨著各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教學需求的不斷提升,作為教育教學前臺的多媒體教室必然要緊跟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潮流,提供更加貼近需求的教學環境,這對于管理與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夠提升多媒體教室整體的信息化水平,在教室的整體規劃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建設需要,還要與學校的信息化戰略和方向相符合。本文主要討論了多媒體教室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規劃與建設思路,并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智能化;信息化建設
一、引言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教學環境管理和建設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技術選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推動了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進步,提高了相關人員的技術能力,豐富了教學信息資源,為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打通和有效結合提供了技術基礎。
作為承載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多媒體教室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場所。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教學理念和需要,許多學校尤其是高校一直在探索和改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與管理模式,從整體上來保證各自教學改革的落地實現,為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進步提供科技支撐和保障。
二、管理問題
雖然不同學校教室的信息化建設需求和水平不同,但是在教室的建設和管理保障方面所面對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共同點。
多媒體教室本身是由各種設施設備集成的,其技術集成度和復雜度高,并且多為集中建設,因此普遍存在建設批次多,學校整體建設周期長的現象。這就可能帶來設備品牌類型多樣;教室設備集成度不高;使用復雜,不同教室設備操作不盡相同等問題。在日常的管理維護中經常出現不同教學樓以及教室采用不同的架構模式,這提升了管理維護的復雜度,同時降低設備巡檢和故障的處置效率。隨著教學需求的不斷變化,教室軟件更新及設備更新換代等需求頻繁,這也增加了管理與運維的難度,在人員配備不充足的情況下,這類矛盾和問題更為突出。
傳統的多媒體教室由于客觀原因和限制,其管理及維護屬于粗放形式。在平時的運維中,管理人員難以實時的獲得設備使用及體驗情況的信息,教室輔助類設施較少,比如監控系統、錄播系統和時鐘系統等,教室相關的公開信息少,教師和學生難以提前知曉教室情況,不利于課前準備。隨著多媒體教室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對于教師、學生、管理維護人員這些都是比較突出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質量。單純通過提高維護強度和教員熟悉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各個學校任務的多樣化和數量化提升使得很多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現實情況與需求脫節。多媒體教室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校在教學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質量和水平,其作為教學的主場所是學校教學的硬件基礎。不采用新的架構和技術難以解決這些困難,對于學校辦學質量提升和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三、管理智能化的優勢
智能化要建立在充分的數據資源之上,而且要統一實施和統一管理,否則容易空心化和孤島化,在實際使用中難以長時間的應用。依托信息技術,將多媒體教室內各個要素進行數據化,在統一的數據平臺下使用信息系統對于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使之轉化為有效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為管理人員和使用者提供直觀決策依據,可以更加精細精準的管理和使用教室資源。
模式不同帶來的更多的是思路上的轉變。要將多媒體教室各個組成要素整合到統一平臺上,需要明確管理的內容和保障方向,將所有資源和要素作為整體使用。一般多媒體教室的設備設施可分為前端和后端,前端包括網絡中控、顯示設備、計算機等;后端包括網絡中控管理系統、錄播后臺管理、存儲資源、平臺系統等。通過將各種設備及系統進行集成,可以極大提高教室的管理維護效率。使用集成統一的管理系統平臺,對多媒體教室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和巡檢;通過與智慧校園對接,教師可以用校園一卡通等方式使用多媒體教室,可以對接教務管理系統,實現對教室相應的授權訪問,獲取教師的上課信息,通過對教室使用情況的統計,輔助進行教學管理;記錄和統計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如掌握投影機使用時間,可以做到燈泡到壽前提前購買備件,實現精細化管理及超前保障;能夠對與教室有關的網絡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配和使用,避免跨部門所帶來的低效率。
整體上采用智能化管理可以提升教學的正規化管理水平,保障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順利實施,改變多媒體教室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維護效率。
四、實踐探索與實施
各個學校的層次、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向不同,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也不同。經過多年來的技術普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趨于同質化,各個建設要素相似,整體的模式存在很多共同點,但是在理念和整體架構統籌建設方面差異較大。
要實現多媒體教室的智能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進行決策;另一方面要明確需求,做長期和整體的規劃,對于技術選擇以及系統構成要有清醒的認識,圍繞關鍵問題,進行實踐解決。
在研究和建設的過程中,要本著謹慎、合理、先進的原則,可以將整體工作分為三個大階段進行實施。第一階段,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研究主流技術和其他學校正在運行的系統,逐步明確需求和建設方案,在保證技術先進性的同時,確保實用、可靠。方案要能夠解決當前問題,滿足未來需要,提升技術、使用和管理層次,并且建設風險可控,符合實際,能夠平衡各方面需求;第二階段,確定建設規模,進行硬件和軟件的建設與部署,實現多媒體教室前端與后端協調建設,由于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重心在后端的各種平臺和管理信息系統,因此對于后端的資源建設需要進行合理的籌劃和使用;第三階段,整合各個子系統,與學校的相關業務對接,完成調試工作,實現智能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根據實踐經驗,在整個智能化多媒體教室管理體系中,可以重點關注網絡中控設備、教室計算機終端、輔助類設施、教室信息系統及資源開發這四個方面。
1.網絡中控設備
目前網絡教室前端管理的核心設備是網絡中控,其將教室前端所有設備進行了集成,并可與其他業務系統進行對接,較為常見的是前文所述的智慧校園。網絡中控簡化及統一了多媒體教室的使用,同時可以部署網絡中控管理系統(圖1),用來實現遠程控制、遠程巡檢、遠程故障報修以及設備使用情況的統計等功能,及時獲得教員使用信息,提高教室管理維護的效率。
2.教室計算機終端
隨著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終端有很多選擇,有傳統PC、云桌面、智慧屏等,每種終端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這需要根據具體需求來進行選擇。整體上應該做到能實現系統的快速部署;相關配置可動態調整,以合理分配硬件資源;可以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管控,在特殊的應用環境中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前端硬件配置可快速升級,且升級成本可控制在合理范圍;系統兼容性高。
3.輔助類設施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使用錄播、監控、時鐘等輔助類系統,進一步提升多媒體教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部署錄播系統,加強教學資源的積累,構成完整的教學資源生產體系,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整合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掌控教室現場情況。部署網絡時鐘,通過GPS統一授時,解決各教學樓、各教室時間不統一的問題,為課堂教學、考試、各個設備及信息系統提供準確的時間顯示。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這類設施和系統向多樣化發展,隨著應用能力的升級,很多系統的作用不斷變大,可以對為教育教學以及業務系統提供支撐。
4.教室設備信息系統及資源開發
為了讓教師、學生和相關使用者了解多媒體教室的設備情況及使用方法,使得信息透明化,可以建立多媒體教室設備信息查詢系統(圖2)。將基本信息,如計算機配置、顯示設備狀態、屏幕尺寸比例等放入其中,并提供與教學相關的資源。
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工程,其不宜成為孤立系統,應依托相關網絡資源,融入到學校整體的信息化架構中,成為其中的一個子系統,這樣既可以高效的管理多媒體教室,又可以為其他業務系統提供基礎數據。通過以上這幾個方面的規劃,可以構架出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的基本雛形,然后依照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擴展。
五、結語
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其既要滿足教學的需要,也要符合學校整體的發展戰略。所有的技術手段和建設成果都是要服務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制定符合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多媒體教室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照搬其他建設方案,就有可能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每一所學校在長期的建設實踐中都有很多的經驗和問題的積累,通過總結來找出符合本校未來一段時間內教育教學和信息化發展的最佳教室建設方案,這是一個無法避開的難題。
智能化的多媒體教室管理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正在更新和完善中,目前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未來隨著智能技術縱向和橫向的發展與普及,以及信息化與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相信多媒體教室的核心面貌將會有質的飛躍,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礎平臺。
參考文獻
[1]李霞.高校多媒體教室設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5):65-67.
[2]孫薇.多媒體教室網絡化管理模式與創新研討[J].智庫時代,2019(32):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