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寒
摘要:近幾年,有關數字出版的新經濟產業迅猛發展?;ヂ摼W生態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氛圍,漸漸組建起了基于互聯網特質的傳播模式,在訊息傳遞模式、商業、運營模式、載體終端等部分有了巨大的變革,本文針對此類變革展開理論分析,并對互聯網生態下數字出版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展開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數字出版;發展方向
1 互聯網生態下數字出版的問題分析
1.1傳播方式傳統、質量保障缺失
基于大眾傳播的強大聯系讓信息的傳遞更為迅猛,逐漸增多的人民大眾通過各類互聯網平臺來展開信息的獲取,進而替代了通過傳統傳播方式的獲取。在數字出版態勢的促進下,大多數的出版單位都展開了各家的數字服務。調查表明,在出版產業銷售里,傳統報紙數字化占比在逐步下滑,網絡刊物、電子書籍、數字報刊的收入在數字出版總收入中的占比依舊出現下滑趨勢??梢钥闯?,出版產業的數字化服務并未獲取預期成效。
1.2轉型內涵不足、發展模式趨同
國內出版產業近些年的數字出版進度相對艱苦。大部分出版單位,因為組織龐大、傳統理念沒有及時更新,加上數字化技能淺薄,對互聯網生態的內容了解不足,對互聯網生態下數字化服務的概念不清楚,對其未來發展方向不清晰,沒有確切認識到出版和數字化相結合的根本性質,更沒有辦法充分實施互聯網生態的強項。從其出版產品的編輯,到單位生產經營,再到最終出版的商業形式抉擇等各部分的審核中,大部分出版單位缺少創新動力。
1.3管理體系不全、數字版權堪憂
版權是出版單位的核心,數字產品的版權維護態勢卻尤為嚴峻。①現有的法律體制不夠充足,大部分專業語言缺乏一定的標準;②法律缺乏完善造成其實用性不高、落實尤為艱巨;③有關的行政監察單位執法強度不足、懲罰力度不高,對盜版等活動沒有辦法產生壓制;④互聯網生態下,發達的互聯網途徑、多元化的資訊網絡、豐富的理論知識等使得數字出版產品非常容易盜取,而此類產品版權維護手段還不成熟,盜版情況極為嚴峻;⑤在互聯網生態中的共享環境下,大眾逐漸貼合為免費主義,對數字版權方面的理念就更加薄弱,也令盜版情況逐漸加劇。
1.4盈利渠道單一、行業標準缺失
產品革新是數字出版盈利形式革新的依據,而理論革新又是數字出版產品革新的基本。其產業的盈利渠道較為單純,其盈利形式里并未表達出部門的強項及出版部門中心產物的價值。伴著互聯網生態的研發,出版部門間跨區域的利益之爭戰逐漸加劇。一部分,出版部分需要找出一條新道路,打造出擁有自身特色的盈利形式,以數字出版中心產物為重點,研發出新的利益提升平臺;另一部分,數字化轉型令出版單位原本的利益鏈條減少,出版單位更要尋找并開拓新的利益鏈條,提高部門在數字化市場的競爭力。
1.5產業格局不清、約束集群優勢
如今,國內數字出版并未形成清晰的產業格局。處在上游的出版單位即使有著較為充足的產物資源,但還不夠用來支持系統化的數字出版服務。同時,部門的數字化理念較為薄弱,對發達的數字技能和制作手段把控的不夠充足,若再缺少有效的資本支撐,面對其出版投資高、周期長、威脅高等挑戰,出版單位會更偏向選擇退卻。如:因為技能重復、設備重復建造產生的成本持續提高,因為缺少部門規范及充分的溝通而難以在各部門間做到集群統一等問題。這就需要該出版單位積極貼合互聯網生態的新局面。
2 互聯網生態下數字出版發展方向
2.1傳播方式人際化
共同參與是大眾傳播的顯著特征,這屬于對傳播權的共享,大眾不再覺得個人只是被動的訊息接收者,而是變成訊息的傳遞者。近幾年,這部分的拓展有許多成功例子出現,如通過實時溝通功能組建的大型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對訊息的傳遞:ins、微博等,把訊息傳遞和互聯網社交結合在一起的人際化傳播空間等,都是運用人際傳遞的案例。將來的數字出版,不單單止步在貼合大眾的靜態的需要上,還在于貼合大眾間關系網絡拓寬的需要、貼合訊息組建以及社群傳播的需要、貼合訊息獲取和交流展示等多方面需要。重視人際傳遞,在數字出版產業中將成為潮流。
2.2商業模式走向免費
數字出版的最關鍵特質是擺脫了傳統出版“載物的實物性”,而以數字的模式當做傳播的主流方式,“復制權”變成了“傳遞權”。網絡的龐大、開闊、大眾的加入,令高品質的訊息資源大幅度提升,在自媒體氛圍中,稀缺的不再是內容,而是大眾的點擊率,傳統的訊息收費形式,就此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免費”是互聯網最關鍵與最成功的商業形式:前期互聯網用免費的訊息供應來吸引大眾的點擊率,來賺取廣告費用;中期的百度等用免費的檢索服務賺得使用者,展開商業競價的排序;騰訊公司用實時通信APP吸引使用者,發展增值服務;殺毒軟件通過“免費”為大眾推送APP;當微信博得了大量使用者時,即使上線一款不起眼的游戲程序,也可以在當天擁有百萬資金入賬。
在將來,高品質的信息只是吸引大眾點擊率的一種辦法,數字化銷售辦法的多元化,遠高于內容銷售所協來的利益。數字出版屬于一種網絡經濟,養成網絡理念,用此類商業方式展開服務革新,是數字出版單位需要注重的一點。
2.3運營模式走向服務管理
針對傳統出版來講,首先要達到信息的數字化,再配合數字出版特質展開經營監管,對此流程展開重造。數字出版需要相關部門從內容出版向知識服務展開革新,而當代的出版單位在運轉和監管體制上,依舊是把內容作為主要的形式,在組建數字化經營計劃,展開平臺數字化時,依舊按照既有的內容主導形式,這一點需要著重關注。在當代,數字出版不但注重的是出版過程的數字化,還要注重出版信息的構架,以及使用者相關回饋的數字化。
2.4終端形態走向多載體并存
隨者互聯網快速布局,移動終端會表現出多載體的態勢。和互聯網相連,正擴散到整個消費品區域。如果說電腦、車輛、相機、穿戴設施等融入數字化行列已然被人熟知,日本一家公司把鏡子研發為了終端,可以讓使用在照鏡子時利用手指觸碰鏡子了解資訊、溫度等各類消息。這一新聞啟示我們:互聯時代到來后,所有擁有“屏”的產物,都有幾率成為數字化終端。其實,屏也是一類載體,“去屏化” 理念早已不足為奇,當取消其他介質屏時,只需要一縷光源,就能夠做到屏幕效果。數字終端的持續推進告誡我們,真正關鍵的不是載體,而是互聯網。
2.5未來格局走向創新突破
互聯網擁有技能革新的迅猛、持續和體系化的特質。互聯網產業斗爭,只有革新能夠突破某一產品的壟斷?;ヂ摼W發展前期,網站遍布互聯空間;檢索網站產生之后,格局被突破;正當大眾認為沒有辦法突破百度的壟斷時,臉書、推特開始研發現世;在騰訊公司的微信推出后,其就變成了獨立的可以和其他APP抗衡的巨型客戶端。所以,革新是突破壟斷、重新瓜分市場格局的利器。
技術革新也代表著更為寬闊的釋放。內容釋放、信息釋放、資源釋放等理念以及資源和訊息的通透性和易得性的概念,正在轉化成一種新的價值理念。訊息技術的迅猛提升,持續突破著大眾的媒介氛圍,突破著大眾對媒介的了解,使得其持續創造出新的傳遞模式、新的數字狀態,促進互聯網生態的發展。
3 結語
數字出版是一種新型業態,作為我國出版業態轉型提升的重大戰略已然獲得了大眾的關注。數字出版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研究,對劃定數字出版經營領域,梳理數字出版業態關系網意義重大,是將來我國產業內展開數字出版產業的基本。
參考文獻
[1]陳明生.數字出版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2]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文化產業統計工作一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就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新標準頒布實施答記者問[EB/OL].新華網,2012:07-31.
[3] 胡永近,武艷芹.“互聯網+”時代眾包翻譯模式發展及其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科技與出版,2018(2):93-97.
[4] 李瑩.“互聯網+”時代傳統圖書出版融合發展研究[J].編輯學刊,2017(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