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昌 俞濤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工業化建設的發展也有了進步。PLC編程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地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PLC編程技術所應用的領域較為廣泛,較為常見的為在工業方面的應用。除了經驗設計法、邏輯設計法、時序圖設計法、順序控制設計法等編程方法之外,其他的編程方法并沒有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由于順序控制設計法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并且其內部程序較為嚴謹、清晰,并且可讀性非常強,所以在實際的工作和發展中具有非常強的應用性,適用性特別強。
關鍵詞:工業控制;PLC編程;方法探討
引言:數控機床利用PLC與外圍設備進行信息交換。PLC、機床和CNC三者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共有機床至PLC、PLC至機床、CNC至PLC、PLC至CNC四個部分。機床側的信號通過I/O單元接口輸入到PLC,比如機床操作面板信號、各種按鈕開關信號;根據機床的配置,以及所需要完成的控制功能,PLC將控制信號輸送至機床側,控制機床上的一些執行元件,比如控制繼電器、電磁閥等;CNC送至PLC的信息可由CNC直接送入PLC的寄存器中,所有CNC送至PLC的信號含義和地址均由數控系統廠家確定,PLC編程者只可使用,不可更改,如數控指令的M、S、T功能,通過CNC譯碼后直接送入PLC相應的寄存器中;PLC送至CNC的信息也由開關量信號或寄存器完成,所有PLC送至CNC的信號地址與含義由數控系統廠家確定,不同的數控系統的信號地址不同,PLC編程者只可使用,不可更改。
1???? PLC程序設計常用方法
PLC的全稱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專門針對工業環境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能夠存儲大量操作指令,通過模擬式輸出或者數字式輸出,實現對設備或者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
想要確保PLC功能的有效發揮,需要首先進行程序設計,而比較常見的PLC程序設計方法有三種:
1.1? 模塊化編程
結合功能需求,將程序分為不同模塊,在模塊內設置相應的控制指令,系統依照順序實現對模塊的調用。這種編程方法得到的程序具有清晰的結構,無論是調試還是維護都非常方便,但是只能依照模塊進行功能劃分,調用也需要滿足相應條件,代碼繁瑣冗長。
1.2? 線性化編程
可以在一個程序塊中放入所有代碼,以S7-400為例,數據采集、臺時統計、設備控制等程序都可以被寫入OB1中。線性化編程可以得到與繼電器控制電路相似的程序,依照順序對指令進行處理,在小型設備中有著適用性好,不過在面對大中型項目時,存在程序結構不清、代碼冗長問題,而且調試和維護都異常繁瑣。
1.3? 結構化編程
可以將復雜的任務分成能夠多次處理的小任務,結合通用程序代碼來對復雜任務的控制進行簡化。小任務可以表示為程序段,或者塊,在對程序塊進行調用時,只需要輸入相應的地址或者參數,就可能實現對不同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有效控制,不需要對功能相同的代碼進行重復輸入。如果需要修改程序功能,對程序塊進行修改即可,能夠極大的提高編程效率。
2工業控制中PLC編程方法
2.1? 設定控制位
站在科學的角度上來看,PLC編程中的控制位更需要有單元作為連續位,在實際的程序控制中,有一些工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常常忽視了設定控制位的重要性,進而將定時器或者是計數器的輸出作為了一個轉換條件,在對其進行數值設定的時候,忽視了設定值的重要性。在設定具體的控制位時,有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具體分析,不僅需要注重編程加工工藝的高效性,還應該注重其實用性。
在進行PLC編程的時候,首先就需要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在程序輸出和輸入的時候,都應該對其進行統一的編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方便記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PC的輸入、輸出,為提高編程的準確率和工作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程序調試的編程和算法概述
PLC設備維護在線系統對實時性有一定的要求,系統需要24h持續執行循環程序。該系統的啟動程序較為簡單,只需開啟上位機就能使整個系統處于運行狀態。利用獨立的開關對每個子站進行控制,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子站在監測維護中的獨立性。系統停止運行的條件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系統故障、掃描計時器超時、主站服務器的停止和主站程序的停止等。
通常情況下,系統處于一個循環運行的狀態。上位機在完成初始化工作后,系統就會對VGA服務器和數據服務器進行不斷的掃描,此時,車間現場的控制器產生輸入信號。上位機在獲取這一輸入信號后,能夠通過程序對服務器中的信息數據進行更新。完成更新之后,上位機會向每一個子站發出信號,子站在獲取信號之后,能夠自主對信號進行調節,使信號與VGA服務器信號保持一致,并且還能夠對VGA數據進行解碼處理,將其轉換為視頻并顯示出來。同時,在整個循環處理過程中,應當在系統中設置一個程序計時器,避免網絡/ 程序在發生故障的時候,系統還在不停地進行循環處理。如果計時器顯示當前運行程序出現超時狀況,那么系統應當停止運行,并在上位機上將故障信號反映出來。
2.3? 硬件措施
在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和系統化分析后,要從其實際運行結構予以統籌分析,整合相關參數,以保證分析效果的完整性。
第一,信號隔離過程,在對電廠輸煤程控系統進行全面分析的同時,現場設備和I/O模塊之間的信號是否需要被有效隔離是設計項目的焦點問題。部分設備管理人員堅持要不進行繼電器隔離,主要是將現場信號進行處理后直接送交到I/O模塊位置,由于I/O模塊本身就具備相應的抗干擾能力,能借助光電隔離器有效處理信號,確保內部和外部直接形成差異化電路參數,配以阻容濾波電路,能有效避免干擾的侵入。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減少了中間繼電器,系統的接線結構實現了有效簡化目標,系統相應的故障點也隨之減少。但是,結合火電廠輸煤系統外部環境以及PLC裝置內部電路結構,對相關運營機制予以分析,能有效判定PLC完善了抗干擾性能,但這個過程需要對輸煤控制結構的繼電器進行隔離。
第二,接地屏蔽過程,在火力發電廠內部的程控系統中,只有良好的接地裝置才消解不同電路電流產生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減少阻抗操作過程形成的噪聲電壓,并且減少磁場和電位差對其產生制約,只有使其不能形成環路,才能有效全面提升其可靠性,結合屏蔽操作能有效提升整體項目的處理效果,確保干擾問題得以解決。尤其是在低頻電路結構中,布線操作和元件電感結構并不是較難的問題,結合接地地形環路干擾問題,建立健全單點接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PLC控制結構本身處于低頻范疇,要積極建立單點接地處理工序,避免不同類型的地線干擾問題,從根本上整合輸煤系統接地效果。
結語:由具備工業以太網模塊的PLC構建而成的二級網絡結構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利用以太網就能夠使上位機與PLC控制器直接進行通訊。當上位機服務器在完成更新之后,各個主站中的信息數據都能夠處于一致的狀態,并且具有實時顯示功能。由于該系統選取了以太網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現場的布線,節約了資金。同時,處于獨立狀態的子站系統能夠確保系統維修、維護時的便捷性。
參考文獻:
[1]?? 高婷.云計算機給圖書館帶來的發展機遇[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
[2]?? 胡學浩,周孝信,白曉明.極大規模光伏發電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展望[J].科學導報,2014(05).
[3]?? 萬偉.PLC編程語言開發平臺的設計[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