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新文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美術高校不同于普通院校,但作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研究其內涵及意義,并在新文科視域下分析得出美術高校如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
【關鍵詞】新文科;美術高校;人才培養
引言
2019年 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上提出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打贏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新文科建設是繼新工科之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美術教育作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舉措也對美術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美術高校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內容。
1.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意義
1.1新文科的內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提出,加強新文科建設要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文化,最后要形成中國學派。
社會的不斷發展決定了我國的高等教育是要培養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新文科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文科建設不能簡單地效仿新工科建設,而是要深入研究其內涵與外延,積極推進新文科的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人才。新文科建設打破了傳統文科的模式,弱化了學科的邊緣界限,重點強調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兼容并包,對人才培養的模式及內容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根本性的變化。
1.2新文科建設的意義
(1)新文科建設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新的時代要求,我國高等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改變過去不適合時代發展的傳統觀念,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因此打破傳統、強調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勢在必行。
(2)新文科建設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一次全方位變革,將對人類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產生深刻影響。如此巨大的變革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文科建設應運而生,必將對推動新科技革命及產業革命發揮重要作用。
(3)新文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提高質量的升級期、變軌超車的機遇期、改革創新的攻堅期。新文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新時期的必然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及新挑戰。
2.提升美術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分析
2.1重視通識教育,夯實人文基礎
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重在強調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的進步。通識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倡導關注人的發展,實質就是對自由與人文傳統的繼承,這恰恰符合新文科建設的初衷。
一直以來美術高校重點在培養專業人才,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美術高校也要培養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復合型、素質全面的人才。通識教育在美術高校的人才培養中應該占重要位置,它要求美術高校培養的學生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基礎。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也應該與之前不同,不僅要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培養學術技能和各學科素養的課程,還要設置更多能夠體現學科交叉、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能力的課程,以此來更好地促進提升美術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2.2打破專業壁壘,形成跨界融合
新文科建設強調學科交叉、文理相融,反映了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的新趨勢。新時代、新形勢、新技術要求美術高校要認真研究自身的新定位,通過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新轉型。之前傳統的專業教育過度強調專業的重要性,人才培養的絕大部分重心也是在專業教育上,這種局限專業的狀況已經不再適應發展的要求。
美術高校與普通高校不同,相對來說各專業實踐性較強,因此更應注重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美術高校要提升自身的人才培養質量,必定要打破專業壁壘,使專業不再成為制約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因素,而是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勇于打破原有的專業界限,在新文科、大藝術的背景下,更有利于提升美術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美術高校的新文科建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創建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及教學體系,在開展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將課程分成幾個大的模塊,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學生選擇課程模塊的自主權。同時,教學體系的改革必須要與時俱進,與當前科技的發展及運用密切關聯,及時更新,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2.3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資建設
習總書記提出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美術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培養擔負民族復興使命的時代新人。
科技的日新月異及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也對美術高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教授傳統,還要緊跟時代,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更應成為美術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制約著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還要有全面的專業素養。因此高校要更多地為一線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增強對新技術的掌握及熟練程度,還要盡可能地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前沿學術論壇,不斷拓寬專任教師的國際視野及學術能力。
另外,對于美術高校這樣實踐性較強的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資源,將社會上著名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藝術家請進來,作為專任教師的補充,為學生拓寬思路、打開視野,領會到與學院派有所不同的知識。
2.4產學研合作,積極服務社會
高校的三大職能是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和服務社會,三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在新文科背景下,跨界交叉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應積極探索如何改革產學研合作模式,以及如何使產學研合作更有利于促進高校職能的發揮。高等教育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在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服務社會不僅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也為高校學生的就業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術高校的學科特點決定其能更好地服務社會,但是由于傳統思想的約束和專業壁壘的制約,許多美術高校在教學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美術高校應充分發揮其學科優勢,制定完善的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實踐教學改革及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樊麗明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校研究,2019(10):10-13.
[2]鄧世平,王雪梅.新文科背景下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路徑[N].社會科學報,2020年2月27日第005版.
[3]新文科“新”在哪兒? 并非“科技+人文”那么簡單[N].光明日報,2019年7月23日.
基金項目:天津美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編號:201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