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目的:結合臨床實踐,總結出維持性血液透析不良情緒緩解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隨機從腎內科2019年期間治療的血液透析病案中抽取80例,以選入組別的順序分為兩個小組,單數為對照組,偶數為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積極心理干預,對比兩組不良情緒緩解情況。結果:實驗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極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積極心理干預;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190-02
終末期腎臟病是一種惡性疾病,治療難度大。目前,血液透析是主要治療方法,由于自身疾病及血液透析副作用的影響,患者心理壓力日益倍增,有的甚至逐漸喪失了治療的信心,不愿意、抵觸治療,病情進一步惡化,生命岌岌可危[1]。對此,在持續性血液透析期間接受針對性有效的心理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提出積極心理干預方式,并選取特定對象驗證其臨床價值,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均具有透析適應證,性別、民族不受限;意識正常、神志清醒,溝通、交流能力正常,對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參與。同時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已經接受過其他治療者、存在透析禁忌癥者。按照患者的入組順序,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實驗組,各組各有患者40例。對照組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齡為(58.04±3.11)歲;實驗組中,女性22例,男性18例,年齡為(59.21±4.53)歲。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性別比例、平均年齡)進行t檢驗對比分析,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加強健康教育,耐心地講解血液透析治療要點及注意事項。實驗組在這一基礎上接受積極心理干預,每次干預事件為30~40min,連續干預5周,均由同一名護理人員開展,具體操作為:
第一周——你最美好的時光。引導患者對往昔自己的幸福時刻進行回憶,并用大約400的文字進行記錄,內容包含該事件過程,待寫作完成后再細細地體位自己當時生活狀態的美好與幸福。
第二周——感恩之旅。建議患者給自己周邊人親人寫一封感謝信,要想清楚感謝的內容,在感謝信中要寫清楚對方為你做過的事情,以及這些事情對你人生的影響,然后再將這封感謝信親自交給需要感謝的人。
第三周——助人練習。鼓勵患者盡量為他人提供幫助,雖然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可以幫陌生人指路,幫助鄰居拿快遞等,并把這些幫助他人的事件記錄在日記中,并闡述這些事件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第四周——三件好事法。建議患者在每晚睡覺之前,花10~15min記錄當日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的三件小事,這些事件無論大小,例如:跟自己的朋友聊天很開心、體重控制效果佳等等,在對這些事件記錄時應該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開展:一是,事情的發生經過;二是該事件發生的原因;三是該事件給自己帶來的感受。
第五周——學會樂觀。建議患者花10~15min記錄本周發生的讓自己感到難過或傷心的事件,例如:今天對自己的親人發了脾氣、遇到一個不喜歡的人等等,在記錄這些事件時也應該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開展,分別是逆境——想法——后果——反駁——激發[2]。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價,其中焦慮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抑郁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4]進行評定,總分為20~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慮、抑郁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以( )表示所收集的數據,以t進行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護理后,兩組的SAS與SDS評分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伴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逐漸被廣泛應用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其中心理護理作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旨緩解患者各種不良情緒,幫助患者順利信心,實現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目前,積極心理學較為流行,其研究的重點在于人的優勢與幸福,主張心理學不僅要緩解損傷傷害情況,而且還應對人的積極情緒、優質品質予以重點關注。干預方法往往以調動個體積極情緒為根本出發點,促使個體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加快個人的成長。Fordyce以學生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證實了積極情感干預具有顯著的顯著性。國內各種研究也證實了,積極心理學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人們幸福感。
作為一種腎代替治療的方法,血液透析的作用機制在于利用具有較強吸附力的高分子材料,促使血液循環中炎性因子逐漸降低,且能夠將各種毒素予以完全吸附,以此來緩解患者炎癥,避免毒素過于侵害器官。然而,這一種治療方法治療時間長,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擔憂等不良情緒,不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使得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生存質量越來越差。對此,本研究提出在持續性血液透析中實施積極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同蔡英風,林李清研究[5]結果相一致,這充分證實了積極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理負擔,積極樂觀應對,并幫助患者積極回顧積極的事件,在改善其不良情緒的同時將患者內心的積極因素挖掘出來,是對傳統心理干預的有效補充與完善。同時,干預操作簡單,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鄭燕蘭,韓田鳳,吳海英,簡愛華.積極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希望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9):114—116.
[2]李見萍.維持性控制護理及心理干預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0,30(01):110—112.
[3]陳素顏,徐嫣紅.積極心理干預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幸福感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04):88—90.
[4]宋生梅.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緒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20,50(01):26—28.
[5]蔡英風,林李清.積極心理護理干預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