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琪
◆摘 ?要:依托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特色專業質量提升計劃,近年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從各個方面對應用型金融學培養模式進行了提升建設,圍繞培養未來型金融人才這個目標,全面提升了金融學院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應用型金融學;培養模式;建設成效
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快速發展,金融相關企業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水平也隨著時代在逐步提高,單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減少,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增多。面對金融人才需求的變化,2015年,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特色專業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在我校實施,通過五年的探索和實踐,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逐步形成和實施了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培養未來型金融人才的特有模式并圍繞這個目標,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努力強化應用型金融教學科研、積極主動提供社會服務,全面提升了金融學院的教學水平。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計劃創新。在傳統人才培養計劃基礎上,邀請金融企業或金融業協會單位領導,人力資源部主任,參與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方向設置建議,研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置、培養過程實施、合作方式的實施,培養質量評價等。
2.面向時代與市場,優化了專業方向結構。為了培養地方現代金融業發展所急需人才,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要求,優化了專業方向結構:2018年增設互聯網金融專業方向,開設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方向。
3.人才培養創新機制。通過與銀行、證券公司等企業及一些民間金融協會等的合作,建設了專業精品課,實習基地,進行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崗位能力調查,員工培訓,人員交流等,為企業崗位定制培養人才。
二、實施專業課程改革
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在保存該專業的傳統核心課程下,進一步加強崗位能力與素質的課程群,緊跟互聯網時代下行業變化趨勢,引進或自編了符合專業發展趨勢或崗位能力要求的新課程,改革、刪減舊課程,增添舊課程的內容;增設新專業方向。
加強和增加了互聯網金融課程和實驗,更新了社交與商務禮儀課程和實訓、金融營銷學課程和實踐,增加了管理與溝通課程,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前臺業務教學與實踐環節,加大實際崗位業務能力實踐教學學時。校企合作更加緊密,共同開發了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專業教育相關資源庫更加完備,并利用互聯網等向外開放。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師培養、聘任、考核機制。以培養年青骨干教師為重點,通過人才引進和師資培訓,雙向進修,培育一支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
“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進一步優化,形成了交流培訓、合作講學、兼職任教等形式多樣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專業師資隊伍結構更完善、梯隊更合理、素質更優良;師生比達到標準要求,專業負責人、骨干課教師中教授、副教授大于60%,具有博士學位大于30%,雙師型教師大于80%。
四、實踐教學條件更加完善
項目實施后,在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基礎上,應用型金融學專業的實踐與實訓課程標準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制定完成實驗課程標準規范表和實驗實訓教學大綱清理表;建立起專門的實驗實訓課程檔案,落實實驗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及責任人;完善實踐教學條件,進一步細化實驗課程教學;增加金融創新與創業實踐環節。實踐環節課程涵蓋了金融業一線基本技能實訓,目前正在規劃建設具有實證研究性的金融研究室。
五、質量保障體系
為了保障特色專業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錦城學院開展了如下工作:
1.成立校院兩級成立特色專業領導小組,錦城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親自主持特色專業項目,相關校級部門分管協助各項工作。院級領導小組,由金融學院院長負責,副院長帶領各系主任及實驗室工作人員開展具體工作。
2.定期級討論專業建設進度
金融學院每半年組織討論特色專業建設進度,總結各項工作,查漏補缺,保障專業的建設。
3.實施各項教學制度保證教學效果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實施三級聽課制度,三步成績制度以及三不防水的考試制度。
4.定期和用人單位聯系,對畢業生質量進行反饋調查
每年金融學院采取各種調查方式,就畢業生質量形成書面報告,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畢業生質量。
六、人才培養質量
現我校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均在99%以上,大多分布在各大中小金融機構,總體就業質量高,部分畢業生已走上基層領導管理崗位,成為業務骨干,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國內外留學考研深造人數三年來平均每年47人左右。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近年來依托特色專業建設,加大對實踐環節的教學投入,增加和加強學生的實操能力訓練,使學生走出校門就能適應金融各行業的各種業務流程與環境,迅速勝任崗位。
參考文獻
[1]陸妙燕,陳敏紅.金融只能化背景下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挑戰與對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7):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