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福香
◆摘 ?要:在小學時期,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信息方面的綜合素養,增強他們獲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學生憑借信息活動,可以有效地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和其他人進行思想交流、合作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信息綜合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化推進,STEAM、分層教學、翻轉課堂等課程教學理念逐漸走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視野,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以及學科素養的培養成為大家普遍認同的真理。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包括信息技術探究興趣、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學習與使用習慣等)的關注使其成為小學各學科課程的學習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也稱問題導學法,旨在通過學習任務或學習問題的創設,引發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問題意識。其實施流程大致為:任務發布—小組探究—總結反饋—學以致用,即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單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小組同學的幫助下,通過多種途徑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然后總結、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與探究結果,最后將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其他情境中去。
二、注重任務的情境性,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探究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有些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單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興趣。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創設生活化、熱點性任務情境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1.創設生活化任務情境。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學習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或者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自己生活中的難題,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任務情境是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學習之間聯系的可靠載體。例如,在教學“在圖畫中加入文字和打印”一課內容時,筆者創設了內容為“文件夾中是老師中學時代的集體照,照片上沒有拍攝日期和同學名字等信息,老師真怕再過個二三十年自己把這些信息都忘記了,同學們能幫助老師解除這個顧慮嗎?”的任務,充分調動了小學生的探究興趣。生活化任務情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情感反應,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積極的學習景象與環境,進而明確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2.創設熱點性任務情境。隨著學校課程觀的不斷更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愈加凸顯,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社會問題成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目標。信息技術任務單的設計要關注社會熱點,發掘社會熱點中的教學點,提升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以及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興趣度,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任務的規劃性,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斷能力及信息表達能力等,信息技術學科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處理信息技術知識,更要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為此,學生首先要理解與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個知識體系。與此相對應,教師創設任務單要始終貫徹課程目標的要求,圍繞各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提前規劃好任務達成的基本路徑,設計出準確、無分歧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實現學習目標。
例如,針對“多變的刷子工具”一課“用刷子工具畫出美麗的風景圖”的教學重難點,筆者在創設“畫出秋天的庫倫溝原始森林”任務的同時,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呈現使用刷子工具畫風景圖的基本方法,其中思維導圖的中心圖便是庫倫溝原始森林的實景圖,與中心圖緊密相連的兩條主干線標注為“畫面構圖”及“啟動畫圖”,“畫面構圖”的分支內容為“天空”“枝葉”“樹干”“草地”,“啟動畫圖”的分支內容為“選擇刷子種類”“選擇粗細”“選擇顏色”。思維導圖的運用降低了畫圖任務的難度,學生在思維導圖及教師的指導下達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自身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注重任務的關聯性,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學通常起步比較容易,但隨著知識點的不斷深化、課程難度的不斷增加,學生學習的困難會逐漸暴露,對部分學生來說,要靈活運用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來完成特定的課時任務并不容易。同時,信息技術多而廣,其更新速度又異常快速,教師所能夠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十分有限,學生自主學習未知的信息技術尤為重要。為幫助學生將“所學”與“未知”的信息技術“融會貫通”,教師在創設任務單的過程中需注重學科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例如,在“畫幾何圖形”一課的任務單中,筆者除了邀請學生利用幾何圖形畫圖工具幫助阿榮旗政府設計新的抗聯英雄園平面圖之外,還要求學生提供與平面圖相對應的立體設計圖。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既需要利用之前學過的“用直線工具畫線”“用顏色填充”,以及本節課即將學到的“畫矩形和圓”“畫多邊形”等畫圖知識,又需要小組共同探究“旋轉或翻轉”“拉伸與扭曲”等畫圖軟件的眾多功能,以此拓寬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視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許多小學生的信息意識薄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難題時,第一反應仍舊是向成人或同學求助,不會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尋找答案。那么,教師設計任務單的另一個注意事項就是要喚醒學生的信息意識,幫助學生養成信息技術的使用習慣。為了讓學生在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習慣使用信息技術,教師可在信息技術教學任務單的創設中關聯其他學科。例如,在“圖畫變形記”一課中,筆者融合了數學學科的“角的度量”學習內容,創設了如下任務:小明的量角器不見了,你能幫助他完成“國旗中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的角的度數是一樣的嗎”的作業嗎?這種跨學科任務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視角,讓學生體驗到信息技術對于其他學科學習的工具性作用,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使用習慣的養成。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完善和優化教學方法,把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生可以發現信息技術和生活的聯系,并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鄭偉,王霞.談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5).
[2]張靜.迭代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19(30).
[3]徐永樂.創客為引,信息教學——創客視域下加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方略[J].華夏教師,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