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雨蒙
摘 要:兒童歌曲表演是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中的重要環節,歌曲表演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能否在未來的工作中迅速適應幼兒聲樂教師的角色。本文將從兒童歌曲演唱能力訓練、分析曲譜能力培養和表演能力訓練三個方面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的歌曲表演能力。
關鍵字:兒童歌曲;歌曲表演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4-00-02
一、教學現狀與教材選用情況
(一)教學現狀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聲樂課授課中,無法像藝術院校那樣采取一對一的聲樂教學,而是采取小組課或大課模式教學,這種授課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造成了諸多的困難,原因有:學生每周僅有一次聲樂課,課堂效果不理想;程度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已有三年的中職聲樂學習基礎、一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該課程;聲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以傳統聲樂發聲技巧為主,這種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歌曲演唱能力的培養,但忽視了忽視兒童歌曲表演能力的訓練;學生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學生對于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定位不夠明確,忽視了對歌曲表演的訓練。
基于上述情況和我作為授課教師在過去數年積累的實踐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程上做出了一些調整:首先是采用傳統聲音訓練與兒歌聲音訓練相結合,藝術歌曲演唱與兒歌演唱共同進行;然后從歌詞、節奏和旋律等特點出發分析曲譜,深入挖掘歌曲創作作意圖并在課堂上做節奏與身體律動等練習,最后安排學生表演歌曲情境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材選用
目前我校選用的教材是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聲樂》 [1],該教材歌曲曲目選擇合理,難度適中,比較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課程學習。
二、兒童歌曲演唱能力培養
(一)兒童歌曲演唱能力訓練
歌曲演唱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學生未來的教學對象一般為3—6歲的幼兒。幼兒在此階段正處在身心發展時期,該階段的生理特征為聲帶短小、聲音清脆、明亮但音域較窄(3-4歲c1-ai、4-5歲c1-b1、5-6歲c1-c2)。因此在兒童歌曲聲音訓練時既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呼吸、咬字和發聲方法進行糾正,還需要引導學生發現聲音訓練的趣味性。
(二)分析曲譜的重要性
兒童歌曲的特征包括體裁多樣、篇幅短小、結構簡單、速度適中、旋律性強、歌詞朗朗上口積極向上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狀況。因此在為學生做分析曲譜訓練時,要從大到小先分析樂曲調式調性和劃分樂段樂句,進而劃分曲式。之所以要分析歌曲,是因為這種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演唱作品時理解作者創作意圖,引導學生理解歌曲內涵、塑造音樂形象、更好的表現歌曲情感。
兒童歌曲寫作較簡單,在曲式上多采用一部曲式、單二部曲式和單三部曲式;在節拍上多用2/4、3/4、3/8、6/8拍,以表達歌曲的強弱規律;在節奏上,運用多樣的節奏型展現兒童歌曲的趣味性,并在調式上多用C、D、F、G、E大調和與之相對應的小調。
兒童歌曲《小娃娃跌倒了》歌曲篇幅不長,僅16小節,但歌詞簡單易懂表現了同伴的有愛之情,D大調,單二部曲式,2/4拍、速度為中速稍快,每小節強弱規律為強-弱,休止符的運用為節奏增添了活潑的色彩,音域為d1-b1,適合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進行演唱。
(三)兒童歌曲演唱的情感訓練
一首好的兒歌作品不僅要“會唱”還要“唱的好”,沒有情感的歌聲是沒有靈魂的。一首好的歌唱的目的是感動人心、使之獲得美的感受。歌者想要把內心感受傳達給別人首先需要了解作品風格、歌曲背景、創作意圖、歌詞大意和寫作手法等,并將自己融入作品中以展現歌曲情境和表達歌曲情感。
兒童歌曲的大都傳達積極向上、樂觀豁達、樂于助人、團結有愛、獨立自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熱愛祖國等含義。如表現愛國的《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我是一朵小花》《娃哈哈》和《幸福的花朵》,表現助人為樂的《小娃娃跌倒了》,表現誠實守信的《好孩子要誠實》,表現生活常識的《蝴蝶花》和《夏天的雷雨》,培養獨立自主能力的《小弟弟早早起》和表現孝道的《小烏鴉愛媽媽》等,此類歌曲在演唱時要表現出開心、活潑和樂觀的情感;緬懷英雄類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則要表現出悲痛的情感;有民歌風味的《牧童之歌》《數瓜》《小拜年》和《我的家在日喀則》則需要唱出少數民族的民歌特點。
“童真,是人之初的人性真實,是處于自然生存狀態下的精神氣質和情感狀態。”[2] 追求真善美是兒歌的真諦。教師在課堂上可和學生一起做情感訓練游戲,引導學生在表現兒童歌曲情感時更要注意表露真情實感,只有用真心才能換來真心“以情帶聲,以聲動情”。
兒童歌曲《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傣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單一部曲式,2/4拍,F宮五聲調試,速度為中速。曲調優美,旋律音程三、五度進行增加了旋律的流暢感,在演唱時要想象自己就是那傣族的姑娘和小孔雀一同起舞并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這一次的盛會,歌曲極具畫面感,描繪了孩子們和小孔雀一同起舞的歡樂景象。
三、兒童歌曲表演綜合能力訓練—如何表現歌曲情境
(一)歌表演中的唱跳創編
兒童歌曲歌表演除了有感情的演唱兒歌外還要求表演中有肢體動作。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既要在舞蹈課上打好舞蹈基礎、有一定的肢體表現力,又要求學生在歌表演中的動作需要符合歌曲情境,有趣味性并能服務于演唱。
如兒童歌曲《娃哈哈》單一部曲式,F大調,2/4拍,音域為d1-d2,全曲共12小節,歌詞共有兩段,改編自維吾爾族民歌。旋律流暢、歡快、跳躍性強、節奏緊湊,具有濃烈的維吾爾族音樂風格,舞蹈性強。表現了維吾爾族的孩子熱愛祖國、能生活在祖國這美麗的花園里而感到驕傲和的喜悅心情。分析歌曲背景、理解歌曲含義,將有新疆舞特點的舞蹈動作放到唱跳中去并結合學生的創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肢體動作才能更好地表現兒童歌曲。
(二)歌表演中的審美情趣
由于兒歌難易程度差別大,教師在選擇歌曲教學時應注意由淺至深,切勿操之過急。選擇覆蓋面廣,生動、有趣,有特點、有故事性和情境感強的作品進行教學,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可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曲目。
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我們可看出不同年齡段孩子有著各自的特點,我們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基礎,尊重幼兒在音樂領域的興趣、愛好。3-4歲的孩子可選擇結構簡單律動感強的作品如《我有一雙小小手》《小星星》《兩只老虎》等;4-5歲的孩子可選擇一些篇幅不長、節奏感強、動作編排較簡單的的兒歌如《小孔雀告訴你》《小小雨點》《蝴蝶花》等;5-6歲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較強可選擇一些歌詞較長、音域更廣、具有綜合表演性的作品如《小白船》《賣報歌》《學好本領去回答》等。利用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選擇結構合理、趣味性強、可表演空間大的作品,結合學生音樂素養的鍛煉,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
(三)表演歌曲情境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完整的歌表演應該是有生命力的藝術表現。如何表現歌曲情境往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最頭疼的功課。《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十分強調幼兒教師對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文學、戲劇等藝術素養的重要性[3]。表演是綜合能力的展現,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并把它表現出來,既需要學生的唱、跳能力、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對于歌曲的情感剖析和二度創作,又需要學生的情境表演能力。
由于學生的舞臺表演和社會實踐等經驗的不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將兒童歌曲的內容故事話和情境化,將歌表演舞臺化和戲劇化。鼓勵學生“解放天性”,通過模仿、角色扮演和做游戲等方式把歌曲中的故事情境表演出來,最后結合有感情的演唱以完整表演歌曲。
兒童歌曲《蝴蝶花》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F宮調式、2/4拍,單一部曲式,音域為G-a1。歌曲旋律明亮、歡快,附點音符和四分休止符運用得恰到好處。詞曲結合巧妙,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人物的心態,表現了孩子認識了蝴蝶花的驚喜神情,適合4-5歲的孩子進行演唱、表演。在課堂上可為學生創造情境,把“花園”搬進課堂,學生分組角色扮演。讓他們在故事、情境的演繹中體會歌表演的樂趣。
四、結束語
在聲樂課教學中,通過歌曲表演能力的訓練課將學生的演唱能力、情感表達推向了新的高度,有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師生課堂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并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學生可以通過歌曲表演的學習增強信心和發現聲樂學習的樂趣,最終形成歌曲教學與學習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楊麗華.聲樂[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
[2]麥瓊.歌曲美學概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組編.《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