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華
【關鍵詞】細節管理,新生兒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18-01
新生兒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所收治的對象均為新生兒,其中早產兒占比大,免疫系統和各器官發育尚不完善,疾病種類多、復雜、病情危重、變化快。因此,對新生兒的護理上加強對細節方面的管理尤為重要。根據國內外諸多文獻表明,在新生兒科的護理工作中,加強對細節方面的管理有利于縮短患兒病程,加快患兒疾病的康復。通過整理216例新生患兒病歷資料,對兩組患兒的護理方式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現詳細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
首先,對患兒進行篩選,選擇符合統計學要求的足夠的新生兒。選取鹽山阜德醫院新生兒科于2019年收治過的216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將1至6月,即上半年收治的108例患兒視為對照組。將7至12月,即下半年收治的108例患兒視為觀察組。兩組樣本,用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進行對照實驗。對觀察組患兒在進行基本的醫療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加強細節管理的護理模式。而對照組只進行傳統的常規護理。統計兩組患兒在滲液、皮膚損傷、護患沖突、護士護理文書書寫錯誤等不良情況發生的概率,分析此種護理模式的效果。通過收集患兒的恢復情況、家屬滿意度等,判斷護理是否有效指標的數據,并對其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處理。同時對數據進行、多次精密的計算,確保數據的真實有效。并結合家屬的反饋、護理人員的體會,綜合分析我科治愈出院216例患兒的康復情況。
1.2細節管理方法
1.2.1實行彈性排班制度科室護士長根據當前患兒數量、預計出入院患兒數量、有無危重癥患兒等因素彈性排班,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科室保持24小時備班制度,下班護士為白班做準備,助理護士為夜班做準備,輪班護士為夜班做準備。
1.2.2實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責任制護理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資歷和職稱,將他們分成幾組。責任組長是主管護師且具有省級兒科專科護士,小組成員及具體分工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且高低年資護士搭配,以便以老帶新,保障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時有利于科室人員的共同進步。
1.2.3提高護士素質從思想上,加強對護士獻身醫學、熱愛護理事業、愛崗敬業觀念的教育,培養自主學習的觀念,以增加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從業務能力上,科室采取一對一責任制的教學方法,以高帶低,以老帶新。
1.2.4提高護理人員溝通能力
家屬辦好手續,新生患兒入住病房后,護士積極主動向患兒家屬介紹醫院先進的醫療檢查和治療設備,消除他們對于治療期間潛在風險的擔憂。告知患兒家屬我科具有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和專業的醫護人員,有信心,有能力對患兒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及時的干預和治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建立微信交流,給予視頻探視,消除患兒家屬的焦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5量化護士績效工資在晨會及休息時間,高年資護士利用空閑時間見縫插針地對初級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行隨機提問,定期對初級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實操考試,考核成績與雙方績效工資掛鉤。

由表1可知,加強新生兒科在細節方面管理的觀察組,滲液由加強管理前對照組中的6例(5.56%),減少到1例(0.92%)。新生兒皮膚損傷由5例(4.63%)減少至1例(0.92%)。家屬滿意度由管理前(88.6±1.5)%提高至加強管理后的(97.5±1.2)%。護患沖突由9例(8.33%)減少至2例(1.85%),護理文書書寫錯誤事件由15例(13.89%)減少至4例(3.70%)。在我院住院治療護理期間,詳細記錄和分析了兩組患兒的康復過程。兩組共216例患兒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對每名患兒家屬進行滿意程度調查,觀察組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比較高,對照組則比較低。
通過以上實驗數據可知,在加強細節方面的管理模式下,盡管我科新生患兒皮膚損傷、滲液等有害于患兒情況發生概率明顯降低,但在護理文書書寫能力上和與家屬溝通能力上仍有不足,有待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科病房加強細節管理對患兒早日痊愈出院有很大幫助。同時,應用加強細節方面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減少護患矛盾事件的發生。我科在護理人員資源不足、患兒多、病情復雜的情況下,通過提高護士專業素質能力、合理調整排班制度、量化護士績效考核工資等一系列細節管理措施干預后,使我科對患兒的護理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加強對細節管理的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