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偉
【關鍵詞】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無縫隙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5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因乳腺并非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故原位乳腺癌并不會致命,但是,當癌細胞發生轉移且破壞正常組織后,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有效治療對患者至關重要。目前,外科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本次研究特選擇納入198例乳腺癌病例樣本,采取不同手術方案治療,對比分析臨床效果,旨在探尋療效更加顯著的手術方案,提高患者臨床受益。
1.1一般資料
于2016年1月-2019年期間,選擇納入198例乳腺癌病例樣本,根據不同術式對納入樣本進行分組,設置對比組(99例):左側病變56例、右側病變43例,年齡33~65歲,均值數(49.4±11.5)歲;研究組(99例):左側病變57例、右側病變42例,年齡32~65歲,均值數(48.9±11.1)歲;納入樣本符合乳腺癌診斷指南與標準,具有手術指征、耐受性,無其他嚴重合并疾病,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結果為:P>0.05,提示本次研究可行。
1.2方法
兩組于入院后進行各項常規檢查,明確疾病情況,做好各項手術準備工作,限期進行手術治療。
對比組(99例)給予改良根治術治療,具體過程:根據病變部位選擇梭形或S形切口,游離皮瓣,切除全乳腺組織及胸大肌筋膜,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清洗手術創面,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研究組(99例)采用保乳術治療,具體過程:根據病變部位合適手術切口,切除病灶及周圍2cm內的乳腺組織。若冰凍病理檢查切緣存在癌組織則擴大切除范圍,若病理學檢查切緣為陰性則可以停止切除。沖洗切口,重塑乳房外形,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按照無瘤原則,在此之前先行前哨淋巴結活檢,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是否行腋窩淋巴結清掃。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臨床指標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皮下積液、皮瓣缺血以及患側上肢水腫等。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24.0軟件計算處理研究中所涉及數據信息,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指標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經統計計算,研究組切口長度短于對比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比組,乳房美學效果評分高于對比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詳細如下:
對比組(99例):切口長度(15.33±0.56)cm、術中出血量(69.45±10.38)mL、乳房美學效果評分(6.23±0.61)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12.12%(12/99);
研究組(99例):切口長度(6.15±0.42)cm、術中出血量(45.32±8.55)mL、乳房美學效果評分(8.69±0.81)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3.03%(3/99);
注:t=130.4855、17.8533、24.1387,p=0.0000、0.0000、0.0000;x2=5.8426,p=0.0156。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病因尚不是非常清楚,認為與激素作用、家族史、婚育史、以及環境生活等因素有關。外科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常用術式包括改良根治術、保乳術等,其中,改良根治術是切除包括病灶在內的全部乳腺組織,創傷較大,不僅會引起諸多并發癥,還會影響乳房美學效果。保乳術因其創傷相對較小,恢復快,且能夠保留女性乳房,更受患者歡迎,然而,在實際臨床治療中,需注意保乳術具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癥,目前還難以實現所有乳腺癌患者均可以采取保乳術進行治療,對于不適合保乳術治療的患者,應盡快選擇其他方式進行治療,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經統計計算,研究組切口長度短于對比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比組,乳房美學效果評分高于對比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與改良根治術相比,保乳術在乳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整體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保乳術不僅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更為主要的是可以保留患者乳房。現代社會女性對乳房美學效果要求甚至已經遠超過哺乳功能,該手術方式更符合現代女性的實際需求。
綜上,針對乳腺癌患者,在具有保乳術適應癥情況下,可采取保乳術進行治療,既能夠獲得良好治療效果,也可以提升乳房美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