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凡
【關鍵詞】腔內修復術;急性主動脈夾層;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79-01
在臨床上主動脈夾層為常見疾病,該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血腫在主動脈中層不斷擴展,最終在動脈中形成真假腔。該病在發病內的兩周為急性期,病情危急,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有研究表明:科學的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該病病死率,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強化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根據隨機的原則對這102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之中男性患者有32例為男性,19例為女性;年齡為45-73歲;研究組患者中有31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為41-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健康飲食,減少活動。研究組在治療過程中開展強化護理,具體為:①絕對臥床休息,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持續監護患者體征,并且協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保持絕對臥床休息。指導患者在床上用餐以及排便等,減少過多活動以免夾層破裂。②疼痛護理,急性主動脈夾層最顯著的癥狀之一就是疼痛,而疼痛容易導致患者情緒焦躁,從而加重病情。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開展疼痛護理,采用鎮靜與鎮痛藥物并且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用藥不良反應。③血壓與心率護理,急性主動脈夾層疾病會導致血壓與心率發生異常波動,從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在強化護理中要關注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情況,根據醫囑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保持心率與血壓在合理范圍。④營養支持,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在食物方面要求比較高。所以護理人員要強化患者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使用富含纖維素食物,防止長期臥床便秘。同時指導患者使用低鹽、低脂高營養的食物,提升患者身體抵抗力。
1.3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存活率與生活質量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在處理時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存活率
研究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存活率為84.31%,顯著高于對照組51例患者存活率72.5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接受護理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主動脈夾層在臨床上屬于十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危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所以臨床十分重視該病的治療與護理。積極應用新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
強化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和疾病特點開展護理工作。在主動脈夾層的強化護理中,從疾病突發、危重、疼痛劇烈以及血壓心率不穩定等特點出發。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活動導致夾層破裂。積極開展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痛苦同時還有利于病情康復。關注患者的血壓變化與心率變化,控制患者病情。最后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提升患者身體的抵抗力。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存活率為84.31%,顯著高于對照組51例患者存活率72.55%;研究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接受護理后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51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根據研究結果可知,強化護理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在腔內修復術治療急性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護理中,強化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