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珍
【關鍵詞】盆腔炎;健康教育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50-01
盆腔炎是因女性盆腔生殖器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發生炎癥。以經期衛生不良、流產或者產后感染、宮腔內手術后感染、臨近器官炎癥蔓延等為主要病因。盆腔炎具有起病迅猛、發病率較高、病因復雜等特點,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頭痛及白帶異常等。此病癥對患者健康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治療期間,由于患者對疾病知識缺乏充分了解,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臨床療效及預后。因此,實施健康教育護理十分必要。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68例盆腔炎病人予以選取,研究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為起止。患者年齡抽取范圍23~72歲,均值(44.38±2.46)歲;病程介于6個月~2年,平均(1.12±0.25)年。
1.2方法
1.2.1入院宣教 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主動向其介紹醫護人員、住院環境以及病房制度等,協助患者行各項檢查,并發放盆腔炎健康知識手冊,對于文化程度不高者予以耐心講解,增強其認知水平。詳細掌握患者基本資料,就患者對盆腔炎的護理知識了解程度進行調查詢問,判斷其對盆腔炎疾病知識、相關并發癥的認知,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鼓勵患者主動傾訴,建立健康和諧的護患關系,消除其陌生感,增強疾病治愈的信心。
1.2.2入院ld后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耐心講解盆腔炎病因機制、臨床癥狀表現等知識,增強患者對充分了解并正確認知自身疾病,詳細講述有效防治措施及治療目的等,增強患者在臨床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的依從性,促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疾病和治療。
1.2.3飲食健康教育 對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進行充分了解,制定飲食方案時需綜合考慮病情實際情況和個人性格特點,確保飲食方案的個性合理化,囑患者盡量多進食一些富含高熱量、高蛋白類食物,同時囑患者多飲水,補充體液,多食魚類、豆類、肉類等營養食物及新鮮果蔬,期間禁止辛辣食物。加強營養補充,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1.2.4生活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正確掌握會陰部的衛生清潔方式,提醒患者注意生活節制,在經期時使用消毒衛生棉,確保日常生活行為、作息規律,充足睡眠,盡量選擇透氣性好的內褲,注意勤換洗。囑患者盡量避免反復藥物清洗外陰,以防陰道出現酸堿度失衡現象。囑患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以免病情出現反復。根據患者病情指導其進行運動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
1.2.5心理健康教育 盆腔炎病情反復發作率較高,且病程纏綿不愈,往往會誘發負性心理情緒,導致臨床療效及預后不佳。與患者進行面對面溝通,及時發現其負性情緒,并幫助其緩解負性情緒,正確看待盆腔炎,消除其恐懼情緒,經有效防治后疾病復發的風險大大降低,確保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
1.2.6出院指導 護理人員應加強出院患者生活指導,叮囑患者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遵醫囑定期來院復查。
1.3評價標準
自擬健康知識問卷及護理滿意度問卷分別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護理滿意度:很滿意:介于80~100分之間;基本滿意:介于60~80分之間;不滿意:介于0~60分之間。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分析
實驗數據以SPSS20.0軟件展開統計分析,采用[n(%)]對計數資料施以表述,行X2檢驗,采用(x±s)對計量資料施以表述,行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健康知識知曉率
健康教育后,患者各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相比健康教育前均取得明顯提升(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健康教育后,護理很滿意61.76%(42/68),基本滿意35.29%(24/68),護理不滿意2.94%(2/68)。護理總滿意度經測評為97.06%(66/68)。
盆腔炎是女性患者常見疾病,具體可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臨床主要采用廣譜抗菌藥物和中藥等治療方式,有效消滅致病菌,也可采用物理療法促進患者盆腔組織局部的血運良性轉變。有效治療及護理方案對提升盆腔炎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否則極易延誤患者病情,導致其發展為慢性盆腔炎,治療難度加大,給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帶來極大的痛苦,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在盆腔炎患者有效藥物治療過程中加強健康教育可顯著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改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經健康宣教,患者可充分掌握病因機制、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項等,促使其建立健康規律的衛生生活習慣,提升I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