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欽宇 夏心斌
摘要:針對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比較了周期性維修、事后維修及狀態維修三種維修方式的特點,從人員管理及培訓、維修的監督管理、經濟核算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
關鍵詞:機械設備;設備維修;設備管理
機械設備的管理及維修工作,基本上是堅持維護保養和預防性維修相結合,強化重點部位的維護管理.按設備狀態合理確定維修時間。這些措施降低了維修費用和設備故障率。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根據設備的不同情況總結歸納了以下三種維修方式。
1.周期性維修
周期性維修即所說的小、中、大修,這是一種預防維修方式,在以往采用較多,但企業在進行設備周期性維修時,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業的條文性規定,沒有根據設備本身磨損規律做必要的調整,所以制定的修理計劃未能較好地結合設備實際和生產實際。
另外,由于企業的設備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而且相同設備的運行情況也有所區別,設備操作人員的素質也不同、設備工作環境不同及保養工作的落實不同等等。在周期維修中,如果不考慮這些具體因素,就不切實際。總之,周期性的維修是一種計劃性的、被動的維修方式,它只適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損規律的部分設備。
2.事后維修
事后維修是設備發生故障后,或者設備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時進行的非計劃性修理。這種維修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的停機時間。大多數的事后維修只是對發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進行修理,而不是對整臺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因此設備經常連續出現故障。事后維修采用的很普遍,適宜于一些設備和發生故障后對正常生產影響小,能及時提供備件、并且修理技術不復雜、利用率不高的設備。
3.狀態維修
狀態維修是一種以設備實際技術狀態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方式。它運用各種檢測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根據設備的日常巡回檢查、定期檢查、狀態監測和診斷提供設備狀態變化資料,及時發現設備故障的特征和預兆,提前做好備件和有關的準備工作,適時地安排維修,減少突發性故障,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
由于狀態維修方法能對設備適時地、有針對性進行維修.不但能保證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和維修工作量,降低設備突發故障率.從而降低各種維修消耗和費用。
綜上所述.設備的維修方式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和適用性.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種維修方式都不科學合理。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設備的不同特點和對生產的影響程度.選用適合自己企業情況的維修方式;要積極地做好設備預防性檢修工作;同時,要盡可能地推廣狀態維修方式;提高故障診斷的效率和經濟上的合理性,使設備停機損失小,綜合效益高,壽命周期費用低,使設備效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企業多創效益。以往,在設備維修管理工作中,我們實行操作、維修明確分工,導致操作人員認為,設備維修是維修人員的事,與使用人員無關或關系不大,從而使日常保養和維修工作分離開來,造成企業人員利用率下降及設備的損耗加劇。在實際工作中,操作人員由于只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因而對設備的機械原理、構件磨損等情況理解和掌握不夠。使用中,就會想當然地進行一些簡化操作程序或不規范操作,結果加劇了某些部件的磨損。有時設備在使用中遇到突發故障需采取緊急措施時操作人員便不知所措,直接影響著施工生產。
另外,還存在著一些諸如:操作人員同維修人員之間溝通不夠,對進入報廢期的設備及有價值部件的利用率不高,對技術人員培訓不力等問題。對機械設備進行管理及維修應該進行必要改進。
首先,在管理上加強了對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四會”—三懂指懂操作規程、懂設備性能、懂結構原理,四會指會操作、會保養、會修理、會判斷和處理一般故障。在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時,應加強對操作人員在設備維護保養方面技術能力的提高和考核。要求維修人員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設備故障及做出相應維修處理,以保證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要求操作人員、維修人員要做好工作記錄。在維修時,盡可能合理地安排操作人員陪同維修人員進行設備維修作業,以進一步提高操作人員對設備各部分性能的了解.使其進一步改進操作方法,提高技術水平。其次,實行操作人員、維修人員聯合包機,對設備所出現的問題,由雙方共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總結并搞好整改預防,從而加強了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的溝通及他們的責任心。在設備維修完畢后,雙方共同確認并在有關資料上簽認。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設備維修保證規范化和合理化,通過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相互了解和監督,提高設備使用和維修質量,延長維修周期,降低維修費用,提高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
其次,加強對設備維修的監督管理。為有效控制設備維修質量,首先要收集各種修理工藝規程和質量標準,這些是保證設備維修質量的基礎。在維修過程中,要實行有效的監督制,設專人嚴格按規程和標準對維修過程進行全程或不定期監督檢查。對需要更換的主要部件,要檢查測量核實,做出詳實記錄,對非正常損壞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預防方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通過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預防和避免非自然規律發生的部件損壞事件發生,同時可以提高監督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
第三,加強維修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設備維修隊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企業裝備水平的提高,機、電一體化的設備將逐步增多,傳統的維修方法憑感官的檢查手段己不適應現代設備保養維修工作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各種培訓方式,培養一批掌握現代檢測儀器,能準確判斷故障,及時排除故障的高素質人才,以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為企業及時提供所需的機械設備,保證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
第四,進行設備維修的經濟核算。要根據設備的實際技術狀態確定設備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時間修理及修理的具體實施等問題,以免出現過剩維修。在不同的修理時期,要根據設備各部件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修理方法,使設備各部件達到昀好的配比,發揮昀大的功效,昀大限度地降低維修費用。
昀后,我們還應該加強維修工時、材料備件的定額管理,減少庫存積壓,加速資金流轉以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總之要獲得良好的維修效果,在維修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正確選用設備,即設備必須完全適合所承擔的作業項目。②良好的操作。③預防維修工作。④合格的維修人員。⑤充足的備件供應,這并不是要在庫內存有過多的備品,而是指很好地預測備件需要量和良好的材料管理。⑥有效的維修管理制度,將責、權、利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只有統籌全面,考慮到各環節,并充分利用企業現有條件,才能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維修質量,延長設備維修周期和使用壽命,更好地發揮設備的經濟性能。
參考文獻
[1]劉二軍、潘新國.水利工程施工機械維護與管理探討[J].建筑工程機械 2018(9)
[2]孫安國、薛同躍.施工機械養護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J].建設者,2019(5)
作者簡介:張欽宇(1986—),男,江蘇省連云港人,大學文化,工程師,從事工作: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