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陣地,初中英語對于學生英語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但是在部分學校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一些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角,在課堂中通過向學生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開展對學生的教學,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學習興趣不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能及時、有效地提出問題,難以真正自主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形成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問題意識十分匱乏,思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上述這些問題都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但是教學效果并不樂觀。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深入研究學生在課堂中怎樣進行學習,怎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化學習方式就是通過一系列問題來保障學生持續性的學習行為得到有效推動的教學方式。在應用問題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采用問題化學習方式,整個課堂及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真正站在學生問題的角度,將學科的問題作為基本、將教師的問題作為引導,構建三維一體的課堂,使教學效率得到充分保障。
教學內容:本文所研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為魯教版五四制七年級上冊Unit 4 中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一文,文中內容主要涉及提問和回答“上周末做了什么”的相關知識。
教學基本目標:保障學生掌握fly a kite、kite、fly 等;保障學生熟練掌握一般過去式的變化規則以及讀音規則,有效應對以往教學過程中一般過去式的教學難點;保障學生順利表述自己所做的事,順利表達自己的看法,促使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養成理解別人與尊重別人的習慣,尊重他人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
課堂前:
向學生布置相關預習作業,學生預習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你向同學們介紹你上周末做了什么的時候,需要回答哪些問題?”通過對課文的預習,學生能夠找到預設的答案。采用這種問題化學習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并為學生的思考提供大方向以及支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預習,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嘗試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甚至會產生新的問題,課堂學習的起點就是問題的構成。
課堂中:
首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引導學生反饋和鞏固課前預習的內容,高度重視學生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嘗試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初步解決。同時,將整個課堂的中心聚焦在本節課的重點詞匯以及對英語閱讀材料細節的梳理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將整個教學回歸于問題本身,通過問題的關鍵詞來引導學生發現核心的問題。
隨后,全班進行學習,針對學生的問題展開解讀,對課堂學習的主題進行有效的升華。筆者向學生提供了教學視頻,視頻中兩個學生在對話,兩名學生通過一方提問一方回答的方式來表述“愉快的周末”這一主題。通過教學視頻的觀看,學生能夠產生更加深層次的思考,促使學生散發性思維的形成。通過以上部分的學習,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怎樣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周末做了什么?”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梳理,明確在向其他同學進行介紹的過程中需要回答什么樣的問題。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來實現語言的遷移,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最后,筆者面對學生提出全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全新的思考。例如,筆者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英語與閱讀方面還有什么技巧和想法能夠與其他同學分享?”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問題化學習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真正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真正以學生的問題為課堂活動開展的出發點,進而引導學生發現核心的問題。隨后,針對這個核心問題,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形成一個健全的問題系統,進而保障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思考,大膽提出問題,進而能通過更加高效的課堂參與行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上這些發現表明,教師應更加重視問題化教學的應用,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對問題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進行優化,重視探索如何將問題化學習方式更好地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活動,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