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潘顯婷、羅無雙、薛巍、吳雅
繪本是幼小銜接教育中常用的媒介之一。在繪本的選擇上,部分教師基于成人的視角,忽視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調研,市場上專門針對幼小銜接準備的繪本相對不多,故本文試圖從兒童的視角,探索大班幼小銜接科學準備主題繪本的設計與開發,做好幼小銜接。
繪本是幼兒的早期讀物,能將具體或抽象的圖畫與簡潔優美的文字巧妙結合,傳遞信息,覆蓋科學、數學、語言、藝術和健康等多方面內容,是幼兒的第一節啟蒙課。并且繪本能以動靜結合的形式,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真實體驗繪本的樂趣,豐富幼兒園課程內容。
繪本幫助幼兒獲得有效的知識經驗。幼兒多以無意注意為主,繪本閱讀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例如,多感官繪本以立體書、語音書、翻翻書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滲透文學作品中,憑借獨特的形式特征,發揮著傳統靜態繪本達不到的效果,吸引幼兒主動閱讀和探索。
繪本促進幼兒多元智能化發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教師可以利用多感官的繪本特點,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和探索力,使幼兒在教學中體驗多感官繪本的樂趣,為幼兒多元智能的開發創造可能性。
繪本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使繪本成為幼小銜接中最有價值的紐帶。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身邊的資源,潛移默化地傳遞繪本信息,讓幼兒在自由放松的環境中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幫助幼兒度過幼小銜接階段。
性格愛好不同,繪本選擇不同。部分教師在選擇有關幼小銜接的繪本時,經常從成人的視角出發,偏向“小學化”,片面的選材使幼兒獲得閱讀繪本的價值減少。教師應該基于兒童的視角,考慮幼兒差異,選擇合適的繪本,有的幼兒偏愛科學探索、思維鍛煉的數學類繪本,閱讀這類繪本利于其步入小學時更快適應數學學習;有的幼兒偏愛語言故事類繪本,閱讀這類繪本能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強,利于其更快地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和融入集體。因此,幼兒園不應采用“一刀切”的選材方式,要尊重幼兒的差異,合理投放多種題材的繪本。在選擇繪本的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喜好,根據幼兒興趣進行繪本選擇,滿足幼兒對繪本閱讀的需要,使幼兒更加喜愛閱讀,這有利于幼小銜接的順利完成。
繪本主要以視覺展現圖文結合的故事,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能增強幼兒閱讀能力和探索欲望,讓幼兒更好地吸收有關幼小銜接的知識。圖文結合的繪本配上聽覺效果的語音,能使幼兒通過聲音體會繪本情境世界,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并且視聽結合的方式能有效反映小學的校園環境和生活節奏。教師為幼兒提高有觸覺效果的展示小學生活的繪本,能讓幼兒通過直觀觸摸的親身體驗方式增強對繪本的記憶,提前了解小學生活,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分類整理不同形式繪本,開展主題繪本活動。首先,根據內容篩選符合幼小銜接的繪本,再根據人際交往、自理能力、學習能力、任務意識等進行分類。其次,考慮繪本的形式,將多感官繪本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效果分類。最后,整理好繪本,便于開展主題繪本活動,使大班幼兒對繪本產生興趣,主動閱讀。
借助繪本閱讀,將斑克街早期教育與直接教學模式相交融。繪本閱讀活動滲透斑克街“發展-互動”模式,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大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家長參與也是其中的核心之一,家長可以利用睡前時間講故事,幫助幼兒提前了解小學,增強對小學的向往。在斑克街模式的基礎上,加入直接教學模式課程,以家園合作、家校合作為原則,堅持“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讓幼兒獲得學業的成就,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好地適應小學即將面臨的挑戰。
采取支架式教學,將繪本閱讀與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相融合。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具有啟蒙性和全面性特點。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水平有限,教師可以采取支架式教學,將繪本作為載體,將有關五大領域內容由淺入深地傳授給幼兒,便于幼兒一步步吸收理解。例如,科學領域的知識較為復雜,語言領域的知識較為簡單,教師可以先教授幼兒語言領域的知識,整合兩個或兩個以上領域來進行繪本教學,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
總之,繪本內容上,應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要選擇不同主題的繪本豐富幼兒園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為大班幼兒融入小學做好充分的知識經驗準備,尊重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可以采用多元教學與繪本結合的方法,以兒童為中心,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個體差異性,科學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繪本,幫助幼兒獲得知識經驗,使其對小學充滿向往。運用繪本圖文結合的形式,能幫助幼兒發展想象力、提高細節觀察力,促進兒童的發展和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