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校武
(北京展躍數據處理有限公司,北京 435400)
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基于科學發展觀思域下,通過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應樹立協調發展的意識,實現對職業教育的指導工作。現如今,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所以,職業教育應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為當今社會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職業教育是秉持“以人為本”理念的教育,其旨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入手促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權益,保證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其特質如下:首先,職業教育為受教育個體提供了多種選擇。職業教育主要分為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兩種類型,其受眾為高職院校學生、下崗工人、企業員工等。針對職業培訓來講,下崗工人、企業員工等可以按照職業興趣,選擇職業培訓內容、培訓學校等;針對中、高職學生來講,職業教育為個體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1]。其次,職業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加納德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教學應彰顯出人類成功的不同智慧。針對肢體運動智能較強的人來講,職業教育能為其提供成才機會,滿足其對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需求[2]。最后,職業教育旨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院校以素質教育、動手能力教育為主,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帶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其在人才培養中有深遠影響[3]。
軍人是國家的第一安全保障,因此,采用退役軍人教育其小學初中九年德育教育,用上面“三字經”教導人生中的德智體美勞,酸甜苦辣人,通過言傳身教每天一節課志愿服務,去城市部隊訓練,去科學院提高學習興趣,到養老院幫忙,孤兒院陪伴,醫院學緊急自救等,第十年是德育考核,當通過時向國家申請專利,有德育證的人會獲得額外工作證明。基于此,編撰了“三字經”,旨在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具體內容如下:德在首,常關懷。智居次,善遠行。體為輔,志量恒。美工秀,名擔當。勞陪育,有始終。酸必要,甜偶然。苦中樂,辣微嘗。人情變,明是非。世險難,勿忘心。寬約度,仁舍得。暗狹隘,悲劇生。滿自律,逸騰飛。
第二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是關于夢想導航方面的,只有嚴格孩子品德修養,引導出來的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等,對國家長遠發展才有基礎,當然經過二十年德育,可以申請國家守護者專利。為此,編撰了“三字經”,讓學生爛熟于心,內容如下:迎好運,掛燈籠,來年喜,今朝安。隨潮舞,熱火情,感時義,會靈思。話牽覓,緣知音,勿空想,白添坑。百姓夢,眾生康,過去事,成長因。現在路,逆風行,未來果,逸散閑。花相似,理順明,人心海,古青松。
這主要是關于統帥方面的德育培養,加強規章制度的落實,在德育方面應透明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這樣才得以服眾,讓更多人認可,通過小的善良傳播更多的善良。鑒于此,總結了以下內容:政御治,長親民。筑志穩,謙習上。緊守口,角分清。理警醒,良近高。界律法,仁銜接。達組勉,業平衡。位常動,需自明。勿假手,煉真足。奮執力,純厚心。慎維語,踏實途。偶互捧,正相扶。重科教,忠意人。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當前職業教育尚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因此,職業院校應深化體制改革,統籌發展市場和政府的作用,強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促進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現如今,我國職業教育又進入深化改革時期,其根本動力在于創新,只要這樣才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4]。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首先應實現發展思路、體制及制度方面的創新,建構現代職業教育辦學體制,促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有助于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應不斷創新職業院校的辦學機制,強化師資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效果的提高離不開師資建設,職業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專業技能[5]。培養優質的教師既是職業發展的要求,更是踐行職業培養目標的關鍵內容。職業院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培訓,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為受教育者提供高水平的教學服務。
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亟需創新其德育教學理念。第一,應突出“以生為本”德育工作理念的滲透。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以人為本”,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語義分析,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自覺關心、引導每個學生,積極創新教育方法,借助理想信念、激勵教育等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第二,應制定良好的德育目標。學校德育目標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標,其在很大意義上決定著德育工作的實效。所以,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德育目標,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從而全面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質量。關于德育目標的制定,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既要滿足該區域的發展需求,更應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6]。另外,德育目標的制定應符合受眾的心理發展水平,最好制定在最近發展區內,讓學生努力就能實現。第三,德育管理制度的建構。首先應建構全員育人制度,明確全校職工的德育工作職責,讓其主動參與到學生管理中來,檢查德育工作的效果,營造良好的學生管理氛圍;其次,應建構“三位一體”的育人制度;最后,應建構“以人為本”的德育管理制度,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職業教育在社會發展中尤為重要,課堂教育要想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育的實效性,革新傳統教學思想,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在職業教育活動中,應適當加重實踐活動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突出其創新思維的培養。另外,應按照實踐需求定期更新教學內容,找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7]。秉持開放發展,職業院校應立足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這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建構以產教融合為主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其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質。職業教育是長期的發展工程,兼具經濟性和教育性的雙重特點,要實現教育和產業的無縫銜接,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與此同時,職業教育應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地就業指導,讓學生意識到職業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努力挖掘其潛能,主動了解社會發展變化,為后續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為職業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持,職業教育又拓展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在評價、管理及內容方面缺少系統的理論體系,校企合作不夠深化,導致人才培養和崗位銜接不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基于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職業教育有助于前瞻性的發揮,提高學生的時間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從而滿足社會的現代化發展需求。職業教育學校應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強化師資建設,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學校還應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充分實現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