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山東省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山東青島 266000)
所謂德育,實則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德育教育注重培養人才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若想有效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最大化展現德育教育價值,就需要針對德育教育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充分了解德育教育重難點,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解決對策,進而提高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德育觀念,立志成為新時代優質人才。
在新課改背景下,推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有新理念進行支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教師依舊采取傳統式教學理念、手段,與新課改要求格格不入。同時,有些教師未曾充分認知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目標領會不深刻。例如,遵循新課改內容,要求“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但教師們普遍將“啟發式”理解成“問答式”,導致教學中頻繁向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均為一些淺顯問題,結果均為“是”“對”“不確定”,毫無啟發性價值[1]。
合理應用教學方式,既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途徑,又直接關乎人才培養質量。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們普遍存在“照貓畫虎”現象。新課改倡導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討論式學習,但部分教師卻“生搬硬套”式使用多媒體手段,雖然看似“聲情并茂”,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過度形式主義,嚴重違背了教學初心[2]。此外,有些教師為了避免改革不當,直接“因循守舊”,不敢嘗試全新的教學手段,導致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一度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時代要求學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人才為目標,向社會、國家輸送高質量人才,養成綜合素養極高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然而,實際教學情況與結果卻相差甚遠。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德育教育”地位并不高。學校普遍將“智育”放在首位,僅在上級部門“突然襲擊”檢查時用“德育”應急,隨意貼上標語、條幅等予以對付[3]。實際上,德育教育往往就處于那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僅不忙的尷尬境地。在這種現象下,思政政治課程教學自然被忽視,對學生成長極為不利。
作為必修課程的延伸,思想政治選修課會對必修課程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擴展,更利于培養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眼界,帶動學生整體素養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校完全不重視選修課,甚至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選修課程,但選修課程僅止于表面形式。如此一來,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選修課并沒有發揮實際效能,不利于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任務的順利完成,不利于學生德育教育。
目前,國際意識形態領域、國內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日益復雜。隨著外來文化的滲入,加大力度對我國青少年一代進行思想文化培養、道德培養尤為重要。受個人主義思想、拜金主義思想、享樂主義思想的沖擊,為青少年學生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影響,不利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4]。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學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提高民族素養,堅守學校德育陣地,增強學生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為深化教育改革不懈努力,為推進全民素質教育奉獻力量。其次,為了能促使廣大教師“以身作則”,學校需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先進理論學習活動,理解新課程與教師角色間的轉變,進而對新課程思政有全新認知。組織骨干教師進修,完善思想政治課程評價細則,為學生德育學習提供良性指導,促使其不斷改變自身行為,實現健康發展目標。
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樹立責任意識,深知自身責任重大,自己的思想價值觀念會影響下一代人思想,并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基于此,思想政治課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與品德素養,以嚴謹負責的態度推進政治課教學,主動學習新課改、了解新課改、實現新課改。打開個人眼界,深入貫徹課改理念,為培育一代新人不懈努力。與此同時,還應積極落實課堂教學的優化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明確德育目標,積極推進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在課前,需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及學生思想現狀敲定德育目標,根據目標有計劃、有系統地展開德育教學與工作。在課堂上,可以積極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事跡。通過感人事跡影響學生價值觀念,促使學生價值觀、品德素養有顯著變化。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值得注意的一點,知識教學的目的在于服務思想教育,也就是育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需真正關注學生道德素養、人格品質,促使學生成為擁有高尚情操的新時代人才。中學思想政治課堂并非只是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需注重知識能力與思想覺悟的協同育人。最后,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貼合社會熱點問題,增強德育、教育實效性[5]。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對社會熱點擁有極高的興趣。為此,教師應積極抓住社會敏感點問題,將其滲入思想政治課堂,以此吸引學生關注度,促使學生應用課本知識描述社會熱點、解釋社會熱點、理解社會熱點,進而提升自身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操作能力,確保在日后生活中能夠理性對待社會熱點,提高自身德育水平。
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需依據各學校實際情況進行。拓寬開發思路,積極選取針對性強、適應性強的素材。在開發課程教學資源之際,教師是主干力量。所以,學校廣大教師應積極打開自己的智慧之門,充分調用教學經驗落實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課資源的開發目標。其次,在展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之際,應明確德育教育地位,打造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持實效性德育教育。此外,學校應高度重視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為我國德育教育增添新力量。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高效調動家庭及社會的力量,共同承擔培育下一代德育意識的責任[6]。切記,學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際,萬萬不要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要將其放在實際行動中,在實踐中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培養,促使青少年一代養成良好的思想意識與品性。
立足新課改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教學方面增添選修課教學,可有效補充必修課知識,促使學生站在更高層面了解教材。選修課的開設,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進而增強課堂學習實效性,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此,學校應牢牢抓住選修課這一關鍵點,為學校選修課開設做好后盾保障。在開設選修課前期,學校應適當給予相關教師充足時間,做授課準備。同時,還要給予資金,用來課程開設期間的開銷,投入相關教材、設備、教具等,保障相關教師能有效推進選修課,發揮選修課價值。同時,選擇“以老帶新”方式,依靠經驗十足的教師“帶頭講課”方法激發年輕教師參與選修課教學的斗志,豐富學生知識之際,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素質。除此之外,還應適當增設時事課及活動課,通過時事課進一步了解國情。時事課時間及內容需要得到保障。充足的時間,才能便于學生深入了解知識點,高價值內容才能真正豐富學生德育體系。基于此,學校及各班級應合理規劃課程計劃時間,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社團活動等,全面展現學生個性與特長,進而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生活情操及道德品性等,在增強其審美能力之際,促使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合理辨別善與惡、是與非。
總而言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任重道遠,需要經過不斷探索找尋正確出路。立足學校發展現狀,精準把握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規律,明確工作思路,在科學執教、實踐中創新德育路徑,將學校德育工作上升到新層次,為提升學生素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