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辰

圖1 繁華盛蓮
蓮花,一種生長在水塘底泥中的花卉植物,盛開的花朵有清麗淡雅和繁華豐滿的美感,在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中歷來被看作是高潔、脫俗品質的象征,也象征佛教文化中“禪”的境界。中國傳統藝術品常模仿蓮花形狀,或以蓮花圖案為裝飾,是人們對蓮花自然美及高尚道德品質的認同。透過各類藝術品的表現,蓮花自身的藝術形態也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圖1“繁華盛蓮”以紫砂壺的形式對蓮花進行全新的塑造,在這一過程中,紫砂壺與蓮花具有共性的藝術氣質得到提煉,蓮花作為設計主題,為壺帶來了自然生命的美麗與十分典型的文化內涵,與精湛的工藝形成配合,從造型與內涵兩方面達到“繁華盛蓮”所要表現的美感。
制作紫砂壺所用到的紫砂泥有著“五色土”的美名,在自然神奇的化合作用下,紫砂泥因礦物質含量不同呈現出多樣的色彩與質感,為手工藝人進行藝術表現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繁華盛蓮”在色彩上便使人覺得十分珍奇,黑色的壺身顏色醇厚卻不暗淡沉默,在光線之中像是一塊透亮的黑色美玉,表面細膩光滑的質感首先讓人有視覺上的愉悅之感,之后便心生想要觸碰的愿望,想要進一步了解作品。
純粹的黑色壺面上有著閃爍的金色斑點,這是泥料中的“雞眼”經火的炙烤后呈現出的效果。在黑色的壺面上,金色斑點更加閃耀,這是紫砂泥神奇效果的體現,是人類難以企及的自然的絕妙。
在紫砂泥中并無“黑泥”這一種類,壺能呈現出黑色是經復雜的“窯變”或“捂灰”工藝來實現的,這一過程提升了壺的工藝水準,是紫砂壺藝術珍貴性的體現。泥料的色彩似乎與蓮花相隔甚遠,但那種精致細膩,透亮水潤的質感無疑是蓮花氣質的真實寫照。
壺身為一圓形,上半部分略寬于下半部分,平整的肩部仿造的是蓮花將要開放的顏值,整個壺身就像是一個似開未開的大蓮花苞,讓人有無限瑕想與期待。為了使造型更加貼近自然,手工藝人在壺身上用簡單紋線制造出蓮花花瓣的形狀,相連的寬大花瓣包裹著壺身,這是表現壺自然美的重要途徑。
壺身上方中央的壺蓋也呈花瓣形狀,明晰立體的子母線使壺的節奏更加跳躍。壺蓋以及壺頸部同樣運用了紋線雕刻來模擬花瓣形態,與壺身處的花瓣形成了錯落有致的配合。壺蓋中央的壺鈕與壺蓋的紋路是對應的,精雕細刻的壺鈕在此處變身為蓮花花蕊,與整個造型配合起來完成了完整的蓮花造型,那層層疊疊的花瓣正是繁盛華麗之美的展現。
壺身兩側的壺嘴與把手在此壺之中也有了獨特的藝術身份,它們以卷曲自如的姿態代表了蓮花的梗,營造出蓮花正在生長的欣欣向榮之美。作品內部復雜的紋線在壺中運行自如,恰似蓮花花瓣的清晰柔軟,在藝術美與自然美之外打造出意境美,將形的逼真與藝的精湛體現地淋漓盡致。
造型及做工只是構成了此件作品的外在表現特征,對于“繁華盛蓮”這一主題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對自然文化追求的揭示,以及作品內在氣韻與情感的構成。此壺有著獨特的泥料,簡約的造型與復雜且節制的紋線設計,沉穩大氣之風是壺給人的第一感覺,這不僅來源于藝術創造本身,也來源于蓮花的自然特征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只有在這種內外交互中才能使此壺的繁華有著深厚的根基,才能穩定驕傲的綻放。
在對壺進行藝術表現時,手工藝人借以泥料表現出創新思想,在色彩上對蓮花壺形態進行突破,彰顯當代手工藝人開闊的藝術思維,敢于打破常規,賦予紫砂壺藝術新的力量。從黑色泥料的選擇,到圓器造型的塑造,再到壺身各處紋線的雕刻,行云流水的氣息縈繞在壺中,正象征蓮花的不爭不搶與瀟灑自如,這是蓮花繁花盛開的“底氣”,手工藝人兼顧自然美、藝術性與文化性的表達,這種繁盛是由內而外呈現的,一朵燦爛的蓮花即將開放,在人們的期盼中,在芬芳的茶香中。
中國古代吟詠蓮花的詩詞數不勝數,已對蓮花進行了詳盡的描繪,用紫砂壺藝術的形式來進行表現是更為直接的方式,它有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有的立體感。本文對此件“繁華盛蓮”的泥料、造型以及相關工藝技法進行了分析,了解了此壺的藝術獨特性之所在,尤其是其中的自然文化追求,對蓮花及紫砂壺特征做了細致地描繪,世界上又多了一朵燦爛的紫砂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