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興中
【中圖分類號】R2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167-02
我們針刀醫學的祖師爺朱漢章先生,以小針刀療法為基礎,歷時25個春秋,這中間有無數的風風雨雨,但他老人家義無反顧,努力探索,終于在2001年10月完成了《針刀醫學原理》這部鴻篇巨著,從而標志了針刀醫學作為一個醫學的新的理論體系已經形成。
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全世界有針刀醫生幾十萬人,保守一點的認為二十萬人,也有的說五、六十萬人。每年接受針刀治療的患者可達1億人次??梢?,針刀療法已經被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們所廣泛認可接受了。但是,有二個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問起,既有醫生,更有患者。第一個問題是:針刀治療為什么能夠鎮痛?這個問題病人問得多。第二個問題是:針刀治療安全嗎?這個問題初學針刀的醫生問得多。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2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針刀鎮痛的原理
疼痛是大多數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史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探求緩解疼痛的方法。
現代治療疼痛的方法,包括:
1、生理療法
2、藥物療法
3、手術療法
4、心理療法
針刀的鎮痛作用,屬于生理療法,主要是來自針刺效應:
1、鎮痛效應
2、應激效應
3、免疫效應
4、內分泌效應
今天我要講的是針刀的鎮痛效應。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內有兩大鎮痛系統。
一、節段性脊髓內鎮痛系統
二、全身腦內抗痛系統
脊髓內鎮痛系統,又叫節段性鎮痛效應,閘門控制學說。什么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脊髓后角存在一種類似閘門的神經功能。當針刀刺激阿是穴,信息傳入到脊髓后角的膠質區時,引起閘門關閉,使來自相同或相鄰節段的傷害性信息傳導通路被阻斷,傷害信息無法向腦中樞傳遞下去,從而發揮鎮痛功能。
針刀治療各種疼痛病癥,脊髓內節段性閘門控制學說,就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臨床上用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的取穴原則,是以阿是穴、夾脊穴、足太陽膀胱經為主,運用的就是“脊髓的整合機制“理論。
腦內抗痛系統
上個世紀70年代醫學研究發現,腦內存在抗痛系統。在大量實驗基礎上,人們逐漸認識到,動物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存在與“內源性嗎啡物質”有關的“內源性鎮痛系統”。這些內源性嗎啡物質可以進行突觸前抑制,抑制傷害信息的傳入,從而阻斷感覺信號向高級中樞的傳遞,達到鎮痛目的。針刀治療病灶時,產生足夠的刺激量,刺激信息傳導到延髓和中腦時,就能促發內源性嗎啡樣物質產生,并發揮作用,阻斷痛覺信號向高級中樞的傳遞,產生鎮痛效應。這里注意,必須要有足夠的刺激量,刺激量小了就產生不了鎮痛效應。為什么有時用針灸針治療效果不好,而改用針刀治療時效果很好。就是因為針灸針的刺激量有限,而我們針刀的刺激量可以足夠大。
第二個問題:針刀治療的安全性
下面來談談針刀治療的安全性。聽很多醫生說,參加針刀學習的次數已經不少了,到這里學到那里學,回家后就是不敢使用針刀治病。心里總是沒底,害怕出事。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針刀治療的安全性。只要大家聽明白了,回家后照著做,大家都敢使用針刀治病的。
針刀醫學是一種新的思路,一種新的模式,一種新的方法論。有醫學專家這樣形容針刀醫學:“中醫是個母親,西醫是個父親,生出一個孩子叫做針刀醫學”。這話雖通俗,但其含義很貼切。針刀醫學,既是中醫學的延續與發展,也是西醫學的延續與發展。針刀醫學的產生是東西方醫學相互融合的產物。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曾明確號召我們醫學工作者“要將中西醫結合起來,創造我國的新醫學”。這是多么的富有遠見卓識呀。我們針刀醫學祖師爺朱漢章先生對針刀醫學的完整定義是這樣的:針刀醫學是將東方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西方醫學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并再創造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醫學理論體系。
針刀醫學有四大基本理論,六大組成部分。每一個基本理論中間的一小部分內容,足可以解決幾大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比如,關于慢性軟組織損傷新的病理學的理論,就可使慢性軟組織損傷這一大類疾病的本質得到清楚的認識,根據這一理論指導,靈活的運用,使這一大類疾病得到根本的解決。又如,針刀醫學關于閉合性手術的理論,使一大類需要外科手術的疾病,變成了閉合性手術治療。還有,針刀醫學關于脊椎區帶病因學的理論,使一大類疑難的內科疾病找到了治療方法,針刀醫學關于骨質增生病因學的理論,使骨質增生、骨刺這一大類疾病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針刀醫學關于電生理線路的理論,使一大批疑難雜病找到了診斷和治療方法。
一、針刀醫學的四大基本理論
《一》關于閉合性手術的理論
《二》關于慢性軟組織損傷病理學的新理論
《三》關于骨質增生的新的病理學理論
《四》關于經絡實質的理論
二、針刀醫學的六大組成部分
《一》針刀醫學的病理生理學
《二》針刀醫學的影像學
《三》針刀醫學的診斷學
《四》針刀醫學的治療學
《五》針刀醫學手法學
《六》針刀醫學護理學
針刀醫學的上述四大基本理論,六大組成部分,我們每一個想學習,運用針刀治病的醫生,首先對這些核心內容必須掌握。針刀醫學所講的“針刀”是一種新的醫學理論體系提出的一個概念,它代表一種學術理論體系的本質內涵,也是一種新的醫學學術理論體系的代號。
醫療器械--------“針刀”
“針刀”又是一種醫療器械,它有別于過去一切中西醫的醫療器械,是一種獨特的新的醫療器械,它既不是古代“九針”的延革,也不是現代手術刀的改進。朱漢章教授是這樣定義的:凡是以針的理念刺入人體,在人體內又能發揮刀的治療作用的一切醫療器械,就叫做針刀。針刀有各種型號和模式,有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彎的、鉤狀的、螺旋狀的、剪刀狀的等等。不管形狀怎么變,其實質還是針刀。
“針刀”有一個獨特的結構:針柄和針刃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通過針柄可以判定針刃在人體內的方向,也就是說針刀是具有方向性的。而九針等帶韌針都是沒有方向性的,沒有方向性,也就無法進入人體深層組織、無法使刀刃避開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臟器?!熬裴槨钡闹笇Ю碚撌莻鹘y中醫學的經絡學說,技術操作過程是循經取穴,刺入穴位后“得氣”,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搬樀丁笔窃谖麽t的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現代生物力學等現代醫學理論指導下,其在進入人體時是個“針”的理念,進入人體并到達需要的解剖位置后,就完全是西醫的“手術刀”的作用了,醫生在“非直視”下,完成“縱行疏通”,“橫行剝離”等手術方式,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針是以調節經絡之氣來治病,而“針刀”也可以按中醫理論進行“循經取穴”,并可以收到比傳統針灸針更好的治療效果,但針刀更是以切開粘連,調節電生理線路來調整人體內在的平衡,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進針四步規程
第一步:定點。確定病變部位,搞清該處解剖結構;
第二步;定向。使刀口線和大血管、神經及肌肉纖維走向平行;
第三步;加壓分離。使皮膚下的神經血管被分離在刀刃兩側;
第四部;刺入。針刀穿過皮膚進入人體,神經、血管即膨起在針體兩側。
所謂四部規程,就是針刀手術在刺入人體時,必須遵循的四個步驟,一步也不能省。定點,就是定進針點,定點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定點是基于對病因病理的精確診斷,對進針部位解剖結構立體的微觀的掌握。定向,是在精確掌握進針部位的解剖結構前提下,采取何種手術入路能夠確保手術安全進行,有效地避開神經、血管和重要臟器,又能確保手術容易成功。加壓分離,是在淺表部位有效避開神經、血管的一種方法。在前三步的基礎上,才能開始第四部的刺入。刺入時,以右手拇指、使之捏住針刀柄,其余三指作為支撐,壓在進針點附件的皮膚上,防止刀鋒刺入皮膚后,超過深度而損傷深部重要神經、血管和臟器。
針刀治療的無菌操作
針刀手術都是深入肌腱、關節間隙、軟組織深部,進行切割、剝離。如果一旦感染,就會造成深部膿腫。所以,無菌操作必須符合要求,要規范化。其實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是容易做到的。
針刀醫學的治療學三大法寶
一、針刀治療為主
二、手法治療為輔
三、藥物治療配合
強調一下,手法治療為輔,并不是可有可無,手法是針刀手術后的必要治療法。針刀醫學的手法不僅僅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的傳統手法,而是建立在現代的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手法的作用力是根據現代生物力學規律來進行的,操作起來既簡便又省力。
針刀醫學治療學當中,藥物配合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大多數的疾病在針刀術后,輔助使用科學而巧妙的手法,都能達到閉合性手術的目的。針刀手術雖然創傷極微小。但是也是有創傷的,也會起到很多異常反應,如少量的滲出、水腫、淤血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配合藥物來治療。
〈一〉、局部有細菌感染、炎癥,配合抗生素
〈二〉、針刀術后有疼痛者,配合止痛藥
〈三〉、有微循環障礙者,配合活血通絡藥
〈四〉、有滲出、水腫者,配合消腫利水藥
〈五〉、有水和電解質失衡者,配合輸液和相應藥物,使水和電解質平衡
〈六〉、有出血傾向者,配合止血藥
〈七〉、體質極為虛弱者,配合一些調補性藥物
〈八〉、患者某一臟器功能極為低下者,針對某一臟器進行治療,使其功能恢復
〈九〉、患者有明顯的其他疾病時,不是就診的主述疾病,也可以配合藥物來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針刀醫生必須對這些理論要點進行掌握。
一、針刀醫學四大基本理論
二、針刀醫學的六大組成部分
三、針刀治療的無菌操作
四、進針四步規程
五、針刀治療學三大法寶
系統學習掌握針刀醫學理論的同時,要勇于臨床實踐,大膽運用。我用針刀治病扎的第一個病人就是我自己。腰、屁股、肩、頸、膝關節,我都自己給自己扎過,那種體驗才叫有深刻啟發,自己扎自己可以用小號的針刀,咬緊牙下手。
針刀醫學,不僅僅是一個針刀器械,針刀醫學更是一種全新的醫學理論體系。所以,完整掌握針刀醫學理論,再用針刀醫學理論指導臨床實踐,既高效又安全,大家都會得心應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