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宜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 541006)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翻譯教學關系到我國的外交甚至是整體的經濟建設。但是現階段我國大學的英語翻譯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翻譯也存在很大差距。英語翻譯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僅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社會文化能力。學生在不同課程中的學習表現能夠直觀顯示出教學的成敗,英語翻譯是英語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教學實踐結果顯示,雖然學生經過了初高中的英語學習以及大學英語的學習,對英語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實際翻譯時仍然出現很多錯誤,反映出學生在對英語的運用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基于問題原因探討相應的英語教學對策,從而提高大學英語翻譯課程的質量。
目前,我國對英語翻譯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大學英語翻譯作為高校英語中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學生對英語的運用有著重要作用。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語言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能完全理解語言后面所蘊藏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差異,這對中國大學生學習英語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僅通過英文到中文的直譯轉換是不能很好地進行翻譯的,因此我們既要學習英語單詞、語法等基本含義,更要學習中西文化的差異。現階段大學在對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基本以“聽說讀寫譯”五部曲為主,要求學生在英語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發展,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并沒有達到我們所要求的的效果,在翻譯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學生的英語綜合性能力的發展受到影響[1]。因此,我們要著手解決英語翻譯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使英語翻譯能夠得到實質性的進步。
通過對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來看,目前高校在英語教學中對英語翻譯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專門的翻譯課程或者翻譯課程的比例極小,處于大學英語教育中的邊緣課程,對英語翻譯教學的目的和意義沒有形成正確認識,在英語教學課程中沒有分配好翻譯課程所占有的比例,并且很多情況下只有英語專業的學生才設置翻譯課程。現代英語教學僅僅把翻譯教學作為附屬,沒有獨立出來。現今社會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大學在英語課程設置上沒有足夠重視,導致學生缺乏英語翻譯能力,從而可能會與社會產生脫節[2]。
在大學英語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對英語翻譯還存在一定的誤區,經常將英語授課和英語翻譯混在一起。這種教學觀念導致實際在翻譯教學時會產生一定的偏差,教師會對英語單詞以及英語的語法等知識進行大量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翻譯的學習和訓練少之又少。并且學生一直處于接受英語教育的狀況沒有建立起英語翻譯思維,造成英語翻譯能力不足。在教材的選用上基本是沿用多年前的舊教材,內容過于陳舊,方法也相對過時[3]。在英語翻譯教學時應重視學習和記憶語言規則以及學會用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說話,將翻譯教學和社會的需求有機結合。
英語翻譯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翻譯不準確的問題,通過翻譯能夠將英語原汁原味地翻譯過來。在大學的教育中缺少對英語文化知識的積累,在英語學習上視野狹窄,僅停留于英語課堂,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理解不足,導致學生的翻譯能力不能有效提高。目前大多數的學生翻譯英語時僅憑單詞、短語來翻譯英文句子,導致翻譯出來的中文顯得生硬古板,只有字面含義,缺少英語背景的特殊內涵的翻譯。
高校應該根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提高英語翻譯課程所占的比重,增加一定的翻譯課程授課學時,同時也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立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目標,對課程標準不斷細化,逐步提升對英語翻譯課程的重視程度[4]。同時也要和社會對接,在英語翻譯課程中對社會實際需求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進行講解,例如可以開設多個英語翻譯教學模塊,例如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旅游英語翻譯課程、英語教育翻譯課程等,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開展英語翻譯教學,使教學與實際更接近,以便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增加學生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在師資方面,要重視對英語教師的培養,提升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教師在英語翻譯方面的能力和教學技巧。同時要盡量引進英語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參與到英語翻譯教師隊伍,在聘請時不僅僅要看教師的英語專業知識,還要對教師的思想品質進行考察,使教師能夠為學生帶來正能量。并且應多給予教師專業培訓,讓教師能夠外出交流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授課能力,提高對教學理念的認識,摒棄傳統的灌輸式英語教學,從而保證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
在目前英語翻譯所使用的教材基礎上,結合當前的英語教育形勢和教學期望,對英語教材進行革新,編寫教材時要注重對英語翻譯能力的教學,將基本的知識和翻譯技巧寫入新的教材中。例如在英漢互譯環節 中, 將“No shame in asking questions, even to people of lower status.”翻譯為“不恥下問”,將“眾人拾柴火焰高”翻譯為“Only when all contribute their firewood can they build up a strong fire.”將“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翻譯為“a real man never goes back on his words” 或 者“A word spoken is an arrow let fly”,這些諺語在翻譯時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一定的區別,要不斷地琢磨、練習,同時還應加強教材與社會的聯系,使教材能夠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增加新的教學內容,教師也要利用新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同時要加強社會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5]。
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與文化的傳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特定文化環境下會產生特有的語言,想要真正學好翻譯,就要深入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在翻譯時不能僅停留在逐字逐句的翻譯,更應重視對語句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內涵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應該適當地向學生講解西方國家在語言方面的文化習俗,并能夠在翻譯時融入傳統的中國文化,深入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文化知識的獲取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因此在翻譯教學中要重視對文化的導入,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從研究中西方文化的表達差異入手,逐步熟悉英語語言的形成以及語言所依賴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歷史事件。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和課后時間來擴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推薦學生閱讀經典英文作品和報刊雜志等,鼓勵學生利用英文電影豐富英語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
綜上所述,英語是全球通用型語言,在國際交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中國的翻譯產業正在崛起,對我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也在不斷推進。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國的英語翻譯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應對,對大學的英語翻譯課程設置、課程教材以及學習環境進行全面改革,大膽探索研究并積極付諸實踐,建立適合目前我國發展與對外開放需求的英語翻譯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英語翻譯人才,加強國際交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