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燁榮
(浙江象山文峰學校,浙江寧波 315700)
教師是教學活動、學科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所以教學活動就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教學模式,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接受到更多的知識,包括解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數學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自學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對于數學這門課教學而言,首先讓學生擁有足夠的興趣,這樣可以直接興趣轉化為學習數學的直接動力,另外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能為學生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興趣的培養并不是一日的功夫,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貴在堅持。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素材和教學方式都在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效率也在不斷提高,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結合,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首先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精心地設計,實施問題情境導入模式,利用問題情境的導入,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1]。另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激情、幽默感和精煉,用自己的語言和精神狀態去影響每一位學生,誘導每一位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那么在知識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做到教學知識多樣化的展現,充分吸引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實現全神貫注地投入。完整的教學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且還需要采取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學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動有趣的,這就需要教師把一些具有規律題、思維題、趣味題最大化分解到每個知識點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數學課堂,并感受數學的魅力和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渴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2]。
由于數學學科擁有獨特的特征,所以數學教材與其他學科教材存在較大的差異,整體上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閱讀興趣幾乎為零,此外數學教材的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且語言比較簡潔和樸實,在閱讀過程中要想讀懂教材內容必須要學會邊讀邊思考,這樣才能領悟數學教材中的奧秘,為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3]。在新課開始,首先要引導學生弄清楚本章節有什么內容,分幾個課時,所需要掌握的知識。然后帶領學生從引言開始,并明確每小節的學習目標。教師需要針對每小節的問題情境進行充分地挖掘,了解問題情境的目的,然后根據目的帶領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在每一小節開始前需要教師對學生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在閱讀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對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實現有目的、有方向的閱讀,然后在每小節結束后、每章節結束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歸納能力,這樣學生就能明確文章教學的問題,最后也就有目的地去學習。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訓練,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效率具有直接的影響,更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能力的保證,所以接下來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認真審題是答對題目的基礎和前提,這樣才不會漏題和誤解,例如在教“乘方”知識點時,底數的理解和分析至關重要,一旦在審題上出現錯誤,就會計算出不同的結果,比如(-6)2和-(6)2。出現計算錯誤的直接原因就是審題不認真,沒有對底數進行有效的分析。在比如A 點與B 點的直線距離為100m,直線AB 上有個C 點,C 點到B 點的距離是40m,D 點是A 點和C 點的中點,那么A 點和D 點的距離是多少?在絕大多數學生的眼里都是30m,這就是不認真審題的后果,很明顯題目未交代D 點在直線AB 上,所以A 點和D 點的距離不一定是30m,從而驗證了差一字,謬千里的說法。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多舉一些例子,促使學生學會認真審題。
題目做完并不能代表該題目是正確的,需要對其進行檢查,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做完題目后進行檢查,檢查從審題開始,對題目進行二次解讀,然后在檢查解答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可針對一些容易出現錯誤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依次為案例,先讓學生對題目、計算過程和每個步驟的計算進行檢查,對每個環節進行逐一檢查,最終確認題目解答是否正確[4]。另外針對一些學生無法找出問題所在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目的是增加學生的記憶,并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學習才有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材比較簡單,每個章節之間的聯系較少,并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進行展示,知識點比較獨立、分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形成知識體系,必須要學會歸納反思,這樣才能有效記住每個知識點,知識才會深刻印在腦海里。而一些相近的知識點,可通過類比的方式,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促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并掌握每個知識點的應用[5]。例如在學習函數時,先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這些函數的圖像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生通過帶著問題反思,一次函數x 可以是任何實數,而反比例單數x不能為0,且圖像呈現出對稱關系,一下子就明確兩個函數的差異。
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有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思考、主動觀察,在同學之間不斷進行交流,并獲得最好的學習體現。由于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情境設計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實踐,了解數學概念是怎么形成,如何進行歸納,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自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嘗試、自主思路和自主發現,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規律,最終實現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6]。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學活動最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動腦,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內在的智力活動,提高自學學習質量。
關鍵知識點必須要講解的透徹,例如簡單的完全平方和公式a2+2ab+b2,復雜的完全平方和公式(a+b)2+2(a+b)(c+d)+(c+d)2,這兩個完全平方和公式對于大部分學生老師屬于兩個概念,很容易出現理解錯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舉一反三,確保學生能夠透徹理解數學知識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至關重要,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讀懂教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