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琳 董瑞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河北滄州 061000)
青年群體對于國家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青年一代是建設國家的中流砥柱,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能夠為國家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助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希望。中國夢是我國近代以來所提出的最偉大的夢想,而這一夢想的實現必須要靠青年一代,只有青年一代接下這一棒才能夠將中國夢變成現實。面對時代的拷問,新時代下的青年要成長,要把自己打造成堪當時代大任、國家所需、人民所望,有情懷、有思想、有擔當、有學識的合格人才。而對于高校以及學生管理工作者來說,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高校是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求以及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人才的主要環境,能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提供有效渠道,可以促使馬克思向著時代化、大眾化以及中國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高校也是可以占領學生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地帶。社會轉型帶來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客觀存在,制約著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說服力和實際效果;新媒體傳播這把“雙刃劍”,嚴重挑戰了高校社會主義在意識領域方面的權威性,導致部分大學生出現了各種不正當的思想,例如實用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想和風氣,重現實功利、輕理想信念,關注物質創造、輕視意識形態之風日漸增長。反映在學生干部中,主要表現為: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良莠不齊,對自身定位出現失誤,對學生干部職責的認知并不全面,更有甚者,將思政知識的學習認為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認為只需要對思政知識死記硬背即可,將思政學習作為通過期末考試的一種方式,對于國內和國外的政治形勢變化關注度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容易使學生受到各種消極思想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而出現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失衡的現象。
學生干部錯誤地認為其主要職責就是完成學校以及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高校學生干部從本質上來講也屬于大學生群體,而大學生群體是干部能夠存在的必備基礎,如果學生干部在工作過程中和大學生出現脫離的現象,那么就會導致干部工作出現難以完成的問題。因此高校中的學生干部需要對自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分辨和正確處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干部工作。在工作執行過程中,缺乏思考和創新,不主動積極地思考,責任感淡薄,缺乏甘愿奉獻和服務擔當精神,缺乏學生干部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的創新。
高校學生工作復雜多變,細微繁瑣,涉及方方面面,學生干部承擔了大量的工作,要兼顧工作和學習,既做好老師的助手,又要做好學生和老師的橋梁,同時還要完成學業。一部分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造成了工作和學習的不平衡發展。有的重工作,輕學習,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工作上,忽視了學習,甚至以工作為由,遲到、早退時有發生,導致學業完成不理想,更有甚者出現掛科現象,這種情況在大學一年級比較突出;而另一種情況,就是學生干部占著職位不干事,工作推諉拖沓,嚴重影響了干部工作開展效率。
擁有一支高素質、高度活躍性、高影響力的學生干部隊伍能夠加快高校校風和學風的建設速度,能夠為高校樹立良好的外界形象。因此在當前的學生思政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重點研究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學生干部隊伍整體水平。根據目前高校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現狀,提出以下建設方法以及建設路徑:
以人為本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管理理念,重視將人作為發展核心,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過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理念的意義在于對學生干部充分尊重、充分關心、充分信任,以此來調動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工作創造性。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正在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要想搞好干部隊伍建設,必須要響應時代的要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在學生工作中應當營造民主的工作環境,促使學生干部也真正投入到學生工作之中。例如在學生干部例行會議或者干部工作總結會議中,對不同學生工作活動的開展提出明確的要求,并鼓勵學生干部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促使學生干部形成主動思考的意識以及積極性。
學生干部也需要進行鍛煉,教師應當為學生干部創造鍛煉的機會和舞臺。為了提升學生干部鍛煉有效性,可以讓學生干部自行組織演講比賽、籃球比賽、元旦聯歡晚會等校內活動,以此來鍛煉學生干部的組織能力,為學生干部提供發揮特長的重要舞臺。
在工作方法方面,應當突出工作方法所具備的創新性以及藝術性。在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時應當對干部進行適當的引導,提供及時的幫助,應當減少說教式教育,利用鼓勵教育代替批評教育,利用情理來打動學生干部,促使干部形成熱情的工作態度。在對學生干部進行批評時應當選擇合適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激化矛盾的問題,應當選擇具有人情味的獨特批評方式。
在選拔學生干部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方式方法的選擇,第一,需要將德才兼備和任人唯賢作為干部選拔原則,確保選拔人員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能夠遵守法律規定以及高效紀律規范,可以做到關愛他人、作風正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主動維護高校和自身形象;第二,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察,確保學生干部能夠擁有良好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可以根據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選擇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第三,學生干部必須要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與不同群體進行關系協調,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網絡,對待權利和義務有正確的認知;第四,學生干部應當具備良好的奉獻精神,能夠為學生提供無私的服務。
總之,學生干部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不單單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同時也是幫助學校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關鍵角色,因此在選拔學生干部時要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多方面評估。
高校培養人才,在建立學生干部隊伍時應當確立建設目標,從學生干部和高校本身的需求出發制定合理的目標。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應當對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進行優化,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為社會崗位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因此高校需要將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作為教學使命,并利用這一使命來促進集體事業的快速進步。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進入學校之后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擔任學生干部來起到鍛煉自己的目的,讓自己成為學生隊伍中的佼佼者。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政治和能力素質。要積極引導學生會干部主動關注國內外時事政治,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通過開展紅色觀影、主題宣講、專題座談等形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實現他們在思想上的“紅”。定期對學生干部實施培訓和指導,通過培訓活動的開展來提升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以及組織能力[1]。同時為學生干部提供交流經驗的平臺,召開經驗交流會議,讓學生干部共同討論工作中的經驗。
應當對學生干部實施經常性教育和經常性管理,從教育和管理兩方面入手加強學生干部隊伍整體水平。在思想教育方面,需要教師對學生干部進行思想意識滲透在和學生干部的交流過程中對其進行啟發,使學生干部能夠正確分辨是非對錯,提升學生干部在思想認知水平。在行為管理方面應當一視同仁,嚴格按照學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對學生干部實施管理,提升學生干部日常行為的規范化水平。如果只是對學生干部實施思想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就會影響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使得學生無法將思政教育中所學習到的內容落實到實際行為中。如果僅僅對學生干部實施行為管理,則無法掌握學生干部管理主動權。則必須要將兩者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夠提升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水平以及建設質量,提升學生干部工作效率[2]。
總之,在新的時代下,對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途徑進行創新是極其復雜的。必須要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水平,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調動學生干部積極性,進而為其他學生樹立優秀榜樣。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合格人才,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