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個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上的積極內容豐富了青少年的生活并為他們帶來了便利,但其中充斥的大量的消極內容也對青少年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部分青少年抵抗不住誘惑深陷其中,久而久之導致他們心理或者價值觀出現問題。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和教育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 年)》,其中提到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鑒于此,文章在對信息時代下青少年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同時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教育意見和建議,旨在促進青少年良好健康地成長。
網絡的快速發展使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生活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其也為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當今信息時代中存在的多元化價值觀使得部分青少年質疑教師和家長傳授的行為標準,也正是因此,這些青少年形成了獨特的網絡時代心理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存在強烈的自我意識。信息時代的青少年涉獵廣泛、訊息暢通且他們的思維模式與父母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他們通常爭強好勝,更愿意展現自我,對自由、民主和平等有著獨特的看法,同時他們更傾向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意見,通過互聯網來表達自己情感并以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不同之處,他們這么做僅僅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風采魅力。然而這些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和盲目性,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但部分青少年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故意采取與眾不同的態度,通過發布違背自身本來意愿的信息以博取更多關注度。還有一些心智不夠成熟的青少年審慎能力差且無法區分信息的對錯,他們在互聯網平臺上肆意宣泄的情緒和任意發布的信息極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就極有可能使青少年在尋找認同感的過程中迷失自我,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第二,存在典型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是人們成長過程中最特殊和最關鍵的時期之一,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將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自主走向獨立。然而生活中青少年的主觀意志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著矛盾,他們渴望獨立卻無法為自己的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也無法擺脫父母和教師的約束。由于這些矛盾的影響,青少年會變得沖動、固執、逆反心理強烈,并且這種心理會在以網絡為基礎的虛擬世界中無限放大。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會出現扭曲且對多年來所接受的教育感到困惑,甚至還可能對現實生活中的規則以及主流價值觀予以否定,最終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他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評價過于片面或者完全擺脫道德的限制,使得種種暴力事件發生,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第三,存在明顯的求知獵奇心理。青少年處于思維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能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新事物,且對未知的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大多數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就是他們想知道更多的新東西。互聯網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吸引并滿足了青少年的獵奇心理。青少年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家人進行密切聯系,并在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輕而易舉地獲取大量信息,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經驗分享和情感宣泄的重要平臺。然而網絡在為他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具有較強的信息隱匿性,青少年的獵奇心理非常容易發生變化,加上成年人對這方面監督力度不足,導致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如青少年為了滿足好奇心訪問不健康的網站等。所有這些都會對青少年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產生負面影響,直接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態。隨著現代社會各方面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青少年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當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時,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他們在獲取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實現自我心理調整,還能夠確保青少年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及時作出反應,利用積極的心態和冷靜的方式去處理問題,進而實現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升。信息時代背景下,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是確保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心理素質是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通過相關手段有效實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來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增強他們心理素質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心理良好健康發展,進而使青少年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并滿足社會的需要。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屬于青少年教育中的必然需求。信息時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越來越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基礎,所以國家在這一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確保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并在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基礎和保障的同時滿足了教育需求,直接促使了青少年的心理走上健康規范之路。
為了確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有必要在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積極作用的同時,避免網絡使用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
第一,凈化網絡加強監督。保證信息時代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凈化網絡和加強監督。網絡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能夠導致信息不受控制地傳播,青少年因其心智不夠成熟極易受到影響。當前我國的網絡環境問題的主要來源除了某些勢力的惡意干預,還存在于社會本身。因此,有必要通過法律手段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網絡信息控制管理中心來處理網上的非法分子和言論。同時,必須凈化網絡環境以使健康文化和正能量的傳播占據網絡主導地位。此外,政府部門還要進一步強化自身作風和隊伍的建設,重塑政府在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中的公信力及良好形象,加強網絡監督,為青少年創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
第二,選擇并應用多樣化教育方式。學校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心理教育來解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認識和掌握相關方面的知識。但是心理學知識通常比較抽象且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因此教學人員必須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準確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計算機技術傳授心理學和其他心理健康知識,這樣能使青少年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同時還能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態度,防止出現消極心態,實現心理健康成長。此外,教育人員必須根據心理學的內容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通過這種溝通方式充分了解青少年消極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心理干預,以保證青少年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進而確保青少年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實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第三,在家庭學校和青少年之間建立良性互動。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如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那么其父母難辭其咎。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心理產生影響,因此當青少年心理問題出現時,首先,家長要思考自己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以及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式是否可取。其次,家長要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并加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積極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其作用也十分重要。學校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從應試教育轉向優質教育,要給予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更多的照顧和關注,并為全體學生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的同時,必須注意其潛在的消極影響,重點明確互聯網消極內容給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有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青少年真正遠離網絡上不良影響帶來的傷害。實際過程中,要在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強烈自我意識及其逆反心理、獵奇心理特征,并通過凈化網絡加強監督、應用多樣化教育方式以及在家庭學校和青少年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等手段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難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