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浩丹
(四川省渠縣教師進修學校,四川成都 610000)
在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中,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基礎文化課程。但由于觀念的改變,不少教師認為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理論課為實踐課服務,所以不少教師和學生認為語文的教學以及學習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因此許多院校為了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而選擇削弱語文課程的開放。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院校語文教學的矛盾,為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創造了種種的阻礙。語文教學的改革一直在進行,也是教學改革的熱點任務,教育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老師都高度重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改革仍然進行得十分緩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存在著不小的阻礙,要想更好地進行教學,就必須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學習的特殊性,了解語文學習和教學中的問題,針對性地找出對策[1]。
總體來說,當下我國各級各類院校語文教材的選材部分內容過于陳舊,晦澀難懂的文章較多,優秀作品的數目大大減少,課后習題的設置過于簡單,只是單純的基礎學習內容,而應用文部分實用性不強,尤其是中職語文教材課文內容大多與初中課文重復,內容呈現過于老舊,教材印刷出版形式過于傳統。語文教材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影響著語文教學的發展,進一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態度。
1.2.1 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陳舊
在實際的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大都追求形式多樣的教學,而當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陳舊,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絕大多數的語文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開展,教師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教學實踐的開展也常以教師為中心,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語文教學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專業素養水平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2]。
1.2.2 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夠豐富
當前各級各類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十分固定,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采用班級授課制,以教師為主體在課堂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效率,但是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沒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也感受不到實踐教學的魅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學習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
1.2.3 教師的教學活動形式有限
由于各級各類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有所不同,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渴望得到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程度不同,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活動形式十分單調,導致學生喪失了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綜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開展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語文職業規劃演講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另外,學生進行演講的內容與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對未來發展有明確的目標。再如教師可以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就朱自清《背影》這一課而言,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實際內容,通過開展語文話劇表演或要求學生演繹喜愛的片段,從模仿中語文經驗,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引發學生的反思。
1.3.1 學生積極性不高
學生積極性不高是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造成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對語文學生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夠,其次,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不夠新穎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原因之一。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一旦學生積極性不高,會嚴重阻礙學生課堂表現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夠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久而久之,課堂教學質量大大下降。
1.3.2 學生缺少高效的學習方法
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仍然處于死記硬背階段,雖然死記硬背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但達不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探索更高效的學習方法,不斷嘗試新穎的學習方式,最終目的是達到最理想的學習效果[3]。
1.3.3 學生讀寫實踐運用能力不高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迅速普及,許多學生將精力更多地放入了網絡以及游戲中,對于說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大大降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在逐年下降。許多學生在網絡上閱讀電子書,閱讀內容多是流行小說或者電子書,閱讀能力沒有提高,同時寫作能力也在大大下降,網絡上的素材不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學生缺少寫作素材,寫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首先要豐富教材內容,豐富的教材內容能夠有效滿足學生涉新獵奇的心理需求,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是復雜問題簡單化,深奧問題淺顯化。其次要深刻教材內容,教材內容的深刻化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文章的思想高度,深層次的認識作品本身,精煉概括語言,提高寫作的藝術深度,能夠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主旨及藝術實質是進行深刻的剖析,從而達到理想教育效果,形成統一而深刻的認識。再次,教材內容的選擇要注意情感化,語文教育實質是一種審美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化的教材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加深刻準確的理解課文,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追求知識,提高語文水平。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首要因素,教師要結合時代的發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師生觀,學會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根據學生學業特點進行分層教學,設置不同的能力目標,注意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素養,激發自身潛能,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教師要堅持實事求是,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夠適應當下市場經濟體制,讓語文教學更具針對性、實用型,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教師一方面要轉變教學觀念,另一方面要豐富自身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這一目的是為了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小組合作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摒棄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引導學生細致的分析課文,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另外就是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手段,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中心,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下許多學校評價機制主要以學生學習結果為中心,通過考試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沒有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也無法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態,因此,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考評機制,將過程評價作為評價的重點也就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以試卷為輔助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自身綜合水平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這樣一來,既能體現出學生學習的狀態,又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分析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獲得更好的自信心,激發主體精神。
學生如果能夠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具有高效性,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相互溝通,主動交流,教師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更好樹立自信心。
語文課程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深入了解當下學生發展現狀,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根據學生學習發展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符合中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等問題,找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學習效率,增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為學生應對未來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