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娟/海口經濟學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具備濃厚的文化積淀,由此產生的國學經典是我國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是每一位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增強學生的思想境界,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就需將國學經典融入其中。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模式因循守舊,沒有將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貫徹始終,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為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積極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國學經典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
聶慧芝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中指出,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和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又名國粹,它擁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內容涵蓋了天文地理詩詞歌賦六藝等,在古代為君臣治國所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歷史文化積淀越來越豐厚,上能協助國家治理,下能解決百姓所需,國學的經典在于它能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偠灾?,國學是道,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者,萬物之奧”;國學是和,劉備在《三國志》中講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國學是公,孟子在《君臣之道》指出“君講禮,臣講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禮”。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各高校仍是以文化課為主,部分高校雖然設置了國學課,但是高校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需求制定出相應的國學教學體系,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社會文化水平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如今雖然各大高校已經設置了思想政治課程和國學經典課程,但是學生課堂上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互動等情況,教師在教學中仍舊居于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動腦、不動手,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的次數比較少。另外,學校設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和國學經典的課程,課程時長較短,沒有搭建相應的交流平臺,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再者教師在課堂上仍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采用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相關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對國學經典知識傳授、引導不足。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備充足的思想政治理論和國學知識外,還需要構建完整的知識文化體系和道德修養,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打動學生、影響學生?,F實中,部分教師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脈絡和理論知識掌握不夠透徹,沒有全面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與國家發展的聯系,導致其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要是結合教材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沒有將其與其它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這樣的教學內容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不能積極配合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閱讀的文學史籍以及經典著作非常多,甚至有的鐘情于網絡文學,但是很少有學生會在課余時間閱讀與思想政治有關的書籍。根據網絡調查發現,有將近80%的學生沒有全面閱讀過國學經典的相關著作,一方面是因為書本內容較為枯燥,無法集中注意力去閱讀;另一方面是覺得與思想政治相關的書籍對自身作用不太大,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書籍后,只會大致瀏覽一遍,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短期內沒有辦法進行充足的了解和記憶。
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將互聯網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以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借助PPT進行教學,但僅僅是將教材上的知識簡單遷移,缺乏新的知識理論和思想總結。因此,教師應借助互聯網優勢,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的思想政治資料或者視頻,搜集相關的知識理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特征對其進行梳理、總結,結合社會發展動態,在課堂上播放關注度高的時事新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另外,高校應投入專業的技術人員搭建思想政治交流平臺,將國學經典制作成精美短文或者文學故事,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上針對文章進行探討交流,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校園營造良好的國學討論氛圍,讓學生在討論中豐富國學理論,拓展自身的思想政治認知。
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多媒體的相關技術,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視聽結合的優勢,結合教材下載相關國學經典視頻案例,根據教學需求對視頻進行剪輯,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增強互動和吸引力。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網絡上面對海量的教學資源時,要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出發,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挑選,從而提高資料的真實性和針對性。其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通過電子設備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賬號,定期發布關于思政教育和國學經典的知識或見解,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專門賬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如此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充足利用課余時間投入更加全面的學習和知識拓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動態,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借助多種載體傳授國學經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微課逐漸進入各大高校的視野,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微課搭建國學經典的教學平臺,將教材和網絡上的相關內容制作成微課教學視頻。由于微課具有時長限制,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通過課下交流了解學生的閱讀喜好和性格特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確定微課視頻的內容風格,發揮微課的最高價值。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需要前期從宏觀上對教材進行梳理,梳理各章節的側重點,結合學生的需求制定針對性微課視頻,盡可能為每個微課視頻確定一個主題,鼓勵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者,學校應將其它高校優秀的國學經典教學資源引入到微課平臺,以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吸收不同形式的國學經典。
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卻忽視了自身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教學反饋平臺,將學生對教師的建議、合理化意見,以及對教學的期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國學經典的課堂上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以便在學習中積極配合和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高校在搭建教學反饋平臺時,要管理好校園的網絡文化環境,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也能對教師和學生的名譽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例如,部分學生在現實中對教師產生不滿,借助互聯網平臺隨意對教師進行詆毀,發表一些不恰當的言論,對教師的名譽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高校在引入系統性教學反饋平臺的同時,應加強對師生日常網絡活動的管理,要求學生和教師在登陸系統性教學反饋平臺時,驗證身份,用大數據平臺對學生的瀏覽和發言進行監測,并且可以在學生當中組建監察隊,定期對平臺進行管理,將發表不良言論的學生進行登陸限制,營造干凈良好的系統性教學平臺。
教師展開教學的前提,就是要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然后根據教學任務進行備課和教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思政理論之外,還應注重借助互聯網加強學生的國學教育,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學經典的相關知識。當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引入“互聯網+”時,應結合教學進度和教學現狀恰當進行使用,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側重點偏移,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只顧著湊熱鬧,并沒有學到多少思想政治理論,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還阻礙了課程教學進度,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教師在“互聯網+國學經典”視角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全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征,借助互聯網優勢,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廣泛應用技術性教學資源,引起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夯實理論基礎,借助微課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學習其它高校優秀的思政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利用互聯網平臺幫助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國學經典,在教學系統反饋平臺上積極與學生探討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