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華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現在我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還需要廣大教師繼續探索和研究。
小學生因為年齡和閱歷的不足,往往對小學語文課文中表達的情感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教師需要在向學生教授知識的同時對其進行情感教育,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中的情感,提高情感修養。以下,本文將闡述一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方法,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為了將情感教育理念順利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本身要對情感教育形成深刻認知,所以在平常的教學和生活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修養。只有提高自身情感修養才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影響,幫助小學生感受語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時刻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和掌握一些情感教育的方法與技巧,并要切實以真誠、關愛與熱情去影響學生,使他們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
例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講課的方法,對學生態度要和藹可親,注重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尤其是要注意放低自己作為教師的架子,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交談,力求盡可能地獲得他們的認可和信賴,這是確保情感教育順利融入教學的重要基礎。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有計劃地依據情感教育思想實施教育,如在對一些獨生子女進行情感教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心,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減少對學生的懲罰,多一些鼓勵和表揚等,這些都有利于提升情感教育效果。
情感教育的真諦是引導學生切身實際地體會與感受情感,這樣才能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地為學生創設能夠引發他們情感共鳴的情感體驗情境。特別是針對小學生因情感閱歷等無法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良好情感體驗情境的創設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語文知識的同時,對它們背后包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體驗和感受,這樣無疑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小學語文知識的效果。但是在創設情感體驗情境期間,除了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目標與內容,還要結合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盡量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選擇一些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情境創設素材。
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關于大海的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描繪大海的紀錄片,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大海,進而促使學生理解課文中作者對大海抒發的情感。
小學教材是學者專家精心編制的,里面包含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挖掘,將其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情感修養。但僅僅通過教師的口頭表達,學生較難深刻理解課文中的情感。而朗讀作為教材內容學習的重要方法,對于情感培養有積極作用。朗讀是表達課文情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小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夠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的情感,與課文產生共鳴,發生情感的碰撞。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上不能糾結于課文詞句的使用,要對學生進行感情上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深入課文,感受課文包含的情感。教師在小學生朗讀的時候,可以對小學生所朗讀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生平進行介紹,讓小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原因和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表達的情感,體會課文中所包含的意境。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海燕》時,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課文中海燕的精神。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情緒的引導,讓學生跟著自己有感情地朗讀。朗讀的優點是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的情感和課文產生共鳴,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還是對學生心靈的觸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情感修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還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感受課文中包含的情感,增強課文的感染力,提高學生情感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