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強/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畢業生人數近年來持續上升,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市場的供需不平衡,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難就業困擾著許多高校畢業生。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34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創歷史新高,這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尤為嚴峻?;蛘咧挥芯W絡那句老話“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才能描述這種情況。事實上,除了2020高校畢業生,這個人數之外,今年的畢業生面臨的挑戰還包括連續幾年飽和的市場以及往屆“?!毕碌母咝.厴I生。
與此同時,大學生還面臨擇業觀念、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及個人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挑戰。可以說2020年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如何更好的開展科學、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顯得尤為重要。而社會工作作為服務社會,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服務中的專業方法和理論可以幫助畢業生在就業選擇、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指導和服務。社會工作實現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方法和技巧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具有借鑒意義,通過運用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等方式,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助力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回應大學生就業難和大學生就業工作遇到的困境。
以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實務服務,有計劃的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有目的運用干預策略,利于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與擇業,進而豐富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內容。因為,社會工作理論涵蓋了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各學科的理論知識,更加注重從全面、整體和優勢的視角著眼,幫助畢業生分析并解決求職遇到的難題。張榮研究指出:從“人在情境中”理論的視角來看,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需要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和外在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就業形勢、企業需求等制定培養內容,同時也要針對大學生與外在情境互動的能力,加強培養力度。社會工作實的生態系統理論非常注重服務對象與周圍環境間各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服務對象的成長發展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強調“人在情景中”,對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將其置于的社會環境之中,整合社會各界力量與各方資源協同解決。
在“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下,堅持平等待人、助人自助、保密、接納,挖掘學生優勢,找出學生“閃光點”,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遇到的難題,激發學生潛能,構建良性的就業支持環境,精準發力解決現有問題,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實踐的方法和可行的經驗。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豐富多彩的就業助人活動和三大基本工作方法由“點到面”的逐次開展就業服務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學生能力,為就業做充足的準備。社會工作針對出現就業困境的畢業生,在相信其具有優勢潛力的前提下,對其就業困境開展評估并實施就業指導服務。通過運用個案、小組、社區、社會行政等服務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使學生認識自我,發揮內在潛能,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社會工作的角色是指在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實踐過程中幫助有就業困境的個體或群體解決問題,所應該發揮的職能及價值。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實踐中社會工作者扮演著資源聯結者、政策倡導者、心里調適者、協助者、服務提供與支持者等多中角色。肖慧欣等研究指出:學校社會工作具有協調功能,倡導通過社會立法和社會服務來保證在就業中處于弱勢的大學生的利益以此為大學生爭取利益。同時,針對畢業生在求職壓力大、不自信等心理困擾,可以通過個案心理疏導、成立職業生涯成長小組、發動校內外資源幫助畢業生。社會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功能的實現就是為了滿足畢生的就業的愿望與需求。
“調研是成事之基,謀事之道”。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前,要采取多種形式的評估,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擇業取向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擇業取向。鄭華等人認為:“就業指導服務評估中,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新媒體網絡絡技術,建立高校自己的就業網絡信息平臺,針對畢業生開展調研活動,根據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調研課題,研究大學生就業心態,研究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職業能力、職業道德方面的需求及專業市場供需形勢,把最新的就業信息及時提供給學生?!痹凇盎ヂ摼W+”時代需要借助微信、QQ、微博、抖音、B站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就業服務評估調查,了解其真是就業需求及就業心態。同時,社會工作者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角色的價值和功能,走出校門對已經畢業工作的校友和其所在的用人單位進行走訪調研,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職業能力、職業道德方面的需要,為更有針對性的的就業指導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的運用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在實際的就業指導服務中,個案工作針對就業困難,或者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同學,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個別輔導”服務,幫助其理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選擇,以期快速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小組工作則是把畢業生具有的共性就業問題,通過團體的方式進行解決,小組活動實踐中強調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決策、自我分享,學生通過高度參與,借逐漸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通過對自己的探索,進而了解工作世界,并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并依據自身的特點作出個性化職業決策,并依據決策做好生涯規劃。如職業生涯小組、面試小組、未來可期小組,自我探索工作坊,模擬招聘等活動。因此,就業指導服務中采用個案工作也好,還是運用小組工作方法也好,都是基于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教會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懂得解決就業難題方法和原則,幫助他們學會社會職業技能,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在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個人、家庭、小組層面,而是要在評估需求的基礎上,匯集社區力量,發揮社會各界的集體智慧、力量合力解決畢業生就業難、難就業的問題,滿足其就業需求和愿望。因為高校畢業生作為一個規模龐大、特點鮮明的就業群體,其就業是社會就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其就業問題,同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不僅與個人及其家庭密切相關,對于和諧校園以及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構建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充分發揮高校、家庭、企事業單位乃至整個社會的力量,共同為大學生就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氛圍。在具體實際工作中,就業指導工作可以運用社區工作方法,積極主動去爭取高校、人社、財政、民政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同時,還要積極爭取外力協助,發動和組織社會團體、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等參與就業指導工作,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有計劃、有步驟的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共性問題。夏辛萍研究指出:“學校要積極倡導社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平臺,又要整合校內教育資源,同時還需整合校外社會資源,讓更多的社會資源為學生所用?!笨梢哉f,運用社區工作方法營造良好就業氛圍時,要針對微觀、中觀、宏觀系統,動員學校、社會、家庭、企事業單位等全員參與就業工作,逐步構建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支持網絡,滿足學生就業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