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璿 葉敏 李荔 李滔 陳燁
(1.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2.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在2020 年1 月,COVID-19 席卷全球,全球累計感染者數百萬,各行各業均受到本次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的教育行業也因此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在這個大背景下,全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為保證正常教學進度的推進,它們紛紛借助“騰訊會議、釘釘、學習通”等網絡辦公教學平臺,全面推進網絡教學工作[1]。雖然網絡教學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但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如:教師難以把控學生實時聽課學習的狀態與效率,在實時教學反饋中存在短板、對學生自制力要求高、學生運用網絡的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有待提高等。對此,本次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及文獻查詢,探察疫情期間影響學生線上學習的因素,對今后網絡教學的開展提出合理建議與策略。
2020 年12 月,本研究展開了在新冠疫情期間關于影響大學生網課學習因素的調查。主要調查對象為湖北省某高校大學生,通過網上問卷,在該校進行抽樣調查。問卷主要含有個人因素、教師因素、網課平臺因素三個方面的內容,從基本信息、上課時長、上課狀態、與老師互動情況、學習質量、實際影響因素等方面。本次問卷調查共收集197 份有效問卷。
2.1.1 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認為在線上通過移動設備上課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加之線上監督力度較弱,自我監管能力差,學習氛圍及學習環境欠缺,線上學習效果不佳。
2.1.2 教師在線教學能力有限
教師受自身對在線平臺教學軟件的使用能力影響,部分年齡較長的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操作和使用在線平臺進行授課,不能將在線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出來。
2.1.3 在線課程形式豐富,互動性高
疫情期間在線課程形式與途徑豐富多樣,學生們可以通過教師所選擇的不同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規定時間上直播課程、根據自己的時間觀看錄播課程、通過交流群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等方式豐富了課程形式,充分彌補了學生線下學習的時間、地域局限性。
2.1.4 平臺建設仍待完善
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各大高校普遍使用“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雨課堂”三大網絡教學平臺。各個平臺的具體服務領域也有不同,根據不同課程的授課方式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從而選擇不同網課平臺與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以錄直播課程為主,輔之以QQ 群、微信群等交流平臺,模式多樣且豐富。但在平臺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兼容性差、系統維護不及時、實時網絡速度慢、平臺使用的難易程度等。在線教學平臺仍處于上升階段,平臺在技術領域仍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高校的網課平臺運營能力有限,運營團隊能力不足,缺乏對網課系統的有效維護,運營設備老舊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各高校在線教學平臺建設隊伍的素質能力參差不齊,缺乏經驗與技能水平[2]。
2.2.1 自身自制力
在疫情期間,各大高校學生采用電子設備進行線上學習,學生是否能專注于課堂,取決于自身是否能抵擋外界的各類誘惑,尤其是來自于手機,電腦等設備的娛樂APP。在調查中,75.63%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身自制力對網絡學習效果影響最大。
2.2.2 學習環境
調查中有57.87%的人認為父母的是否支持能夠影響自身學習的動力,還有部分人認為家庭的雜物活會阻止網課的學習。學生在家參與線上學習,大大弱化了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程度。此時,父母的配合與督促提醒就顯得尤為重要。
2.2.3 自身對課程的興趣度
調查中59.9%學生認為自身對課程的興趣,影響學校教學效果。學生對一門課程是否感興趣,除了該課程的知識內容與教師的教學效果相關,還與這門課程能給予學生的收獲相關。了解到該門課的重要性,就更加有目標、有興趣地去學習和鉆研,形成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3]。
2.3.1 教學風格
81.22%和78.17%的被調查同學認為老師的教學風格和老師的教學方式會影響他們上網課的效果,說明在線上課時,老師的教學風格是影響學生上網課的重要因素。其次,調查中還發現有62.94%的同學認為,老師能否熟練地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也影響著他們是否更加有效果地進行線上學習。
2.3.2 時間安排與課堂互動
在調查網絡課程改進方式時,有71.07%的同學認為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靈活的課程時間安排更有利于同學們進行高效的學習,說明現在線上課程的時間安排不夠靈活,時間安排結合實際情況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網絡課程的優勢。66.5%的同學認為在網絡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還應該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進網絡課程的心理距離,縮短現實距離[4]。
3.1.1 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冠疫情期間,面對著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來獲取和整合學習資源,學會結合學習情境、任務與問題,進行有實際意義的學習。因此,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從而擬定一個學習計劃,做到提前預習及時復習,積極尋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并能適時地總結和實踐,通過總結可以發現遺漏點,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以此有意培養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程興趣度。
3.1.2 借助內外力馴服自身惰性,施加適當壓力
在疫情網絡學習期間,學生應善于激勵自己投入課堂,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娛樂欲望,此時除了進行內在的理性思考,還可以通過制定一個目標或時間計劃表,借助鬧鐘等工具或者父母等他人提醒督促自身的學習進度與任務完成量。此外,還需要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合理分配學習與娛樂時間占比,給予自己適當放松的機會,以緩解自身學習壓力。
3.1.3 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個人因素層面,除了尋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場所之外,還需要創造一個他人配合的環境條件,這一點表現在疫情期間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應該加強與父母等身邊人的溝通。已實現對方對自身學習的理解配合與支持,減輕家庭事務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校也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在校的每一位老師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教學風格。老師發揮個人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同時也要主動適應學習課程平臺使用、信息化資源制作以及設計流暢緊湊地網課授課流程。在時間靈活度方面,學校應結合學生在家中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相應的上課時間安排,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線上上課方式,如直播與錄播相結合,更好地進行高效的線上學習。這樣既可以避免由于網絡、設備等客觀因素所帶來的不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線上討論、暫停、倍速播放、反復播放等不同的操作,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激發學習興趣。
3.3.1 建立健全網絡教學體制機制
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規范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方式與維護,使平臺運營者的職責有所依據,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使他們熟悉掌握在線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教學當中。以充分發揮在線教學功能的優越性[5]。
3.3.2 加強網絡平臺建設資金支持
高校應著眼在線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加強對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更加穩定、更加順暢的在線課程平臺,優化平臺建設隊伍素質與能力,提高錄播課程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