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干強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社科部,河南漯河 462002)
2020 年1 月30 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說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針對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1], 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釆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針對學校如何應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防止疫情向學校擴散、守護師生安康、維護校園穩定是教育系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2]。高校由于學生來源地域比較廣、聚集密度比較大、社會關注度比較高,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不僅關乎疫情防控的全局,更關乎學校和社會的穩定[3]。因此高校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要把維護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當前高校最重要的工作,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
不斷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是高校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4]。應對和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對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高校在治理能力建設中不僅要認真總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還要針對防控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進行深入研究,而且要對防控中暴露出的治理短板和不足,抓緊補齊,不斷完善。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高校在治理能力建設中面臨的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統籌、如何動員、如何管控,真正維護好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病毒擋在校園之外。
除此之外,在排查清楚全體師生的動向和健康狀態之后,引導師生依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組織好錯峰開學,做好返校前、返校中和返校后網絡教學與線下教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內容的銜接,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諸如此類問題都是檢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也是考驗醫學院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醫學院校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做好開學準備工作,要在開學、返校、返校后三個環節上下功夫。“要狠抓校園防控“重點三環節”,即開學、返校、學生抵校后,對返校師生實施風險評估和分類管理,這是貫徹黨中央指示、贏得高校疫情阻擊戰的關鍵”[5]。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保障全校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而提升醫學院校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醫學院校要采取“人盯人”措施,全面摸清、準確掌握學生返校前的健康狀況等信息。
醫學院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首先就要在“盯”字上做文章,要了解所在地疫情,要求返校學生居家隔離,不要參加聚集性活動,每天要檢測體溫。各班級輔導員要按照“全覆蓋、無死角,縱到底、橫到邊”的要求[6],在開學前利用線上線下等多種統計渠道,全面排查學生出行情況,建立檔案管理,每天收集學生的體溫情況、有無發熱咳嗽等癥狀等信息并做好記錄[7],做到全覆蓋、無遺漏等,實行“一人一卡”健康檔案。還要推送學校疫情防控相關信息, 幫助學生及時獲取學校防控疫情信息。
醫學院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還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同于其他高校,醫學院校學生有在醫學實習的實踐教學安排,如何做好實習期間學生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需要醫學院校統籌考慮的工作。因此醫學院校教務處、學生處、學生所在的院系要全面摸排、摸清學生實習實訓的地點、時間安排、工作生活環境、疫情防護措施等具體情況并建賬立檔。加強日常管理,嚴控人員外出,同時做好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和生活保障,帶隊教師每日按時報送實習學生相關信息。
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要樹立“大健康”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發揮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等重要作用[8]。要提前做好師生的返崗返校前防控培訓和學生的心理輔導。醫學院校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在線答題等形式,邀請專業人員對學校領導、校醫、教職工、學校服務人員和全體學生分層次進行各項制度和知識技能培訓,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心理輔導方面,可以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功能,安排具有豐富咨詢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提供網絡心理輔導服務,引導醫學生理性認識、正確對待,增強信心。
醫學院校學生返校過程中如何做到嚴防死守、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考驗醫學院校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要統籌各個環節的防控措施,做到全面、系統、精準。
根據上級部門統籌安排,具備春季開學條件后,醫學院校要組織學生按不同年級、專業等分批、有序返校。學生能否順利健康返校,事關學校疫情防控大局,事關學校春季學期能否正常運行,學生管理部門、各系部及相關部門要形成合力、壓實責任、細化方案,切實做好學生春季學期返校工作。
在返校途中,醫學院校要指導學生盡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條件的可乘坐私家車返校。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返校途中還要做好健康監測,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
在學生返校時,醫學院校要強化陣地意識,嚴格管控學校校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開學時學生本人須佩戴口罩入校,嚴禁家長及家長車輛進入校園,嚴禁帶病或未解除醫學觀察人員返校。建立入校體溫檢測、消毒制度。經測量體溫正常的學生憑健康卡、家長及本人簽字的健康承諾書方可入校、入宿、入班,切實把病毒阻斷在校園之外。
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到多個內容版塊、多個主管部門。醫學院校學生返校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將面臨更大的考驗,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還要放在首位,要把疫情防控與教學工作、學生日常生活、思想引領、心理疏導等工作統籌考慮,要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要把災難當教材,堅定廣大學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要通過上好開學思政第一課,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培養學生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要讓醫學生明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白衣執甲,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使命感、責任感扛在肩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護工作者的職責和擔當。教師要以此引導醫學生提高政治站位,在危機來臨時能夠挺身而出,利用專業知識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
醫學院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期間的治理一定要結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控體系,完善傳染病監測報告機制,及早發現傳染病疫情隱患;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科學、有效處置學校傳染病疫情;還要切實加強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師生自我防護意識。要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開設健康教育課,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學生健康意識。每學期要安排傳染病防控知識健康教育,利用課堂、講座、QQ、微信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染病防控知識教育,內容包括常見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等,提高學生對傳染病的認知度,增強防控意識和應對能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堂服務工作具有師生需求度高、就餐人員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從業人員多、供餐時間長、風險點密集等特征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在食堂管理環節,能否成功防控關系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工作能否正常開展。針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必須科學施策,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堅決打贏食堂安全保衛戰和抗擊疫情阻擊戰,確保師生飲食安全。
總之,醫學院校要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為契機,檢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要突出醫學院校特點,加快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要做到以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中心,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嚴密防控輸入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