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杰/廣西科技大學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在青年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輔導員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的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總則中明確規定:“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為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做出了精準的定位。
角色定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之一。它要求在一定的系統環境下,在一個組合中擁有相對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就是角色定位。角色既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體。隨著新時代的來臨,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與意義越來越重大。輔導員是大學生進入高校以后,所接觸的第一個學習與生活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這一支在高校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隊伍的角色定位十分必要。這不僅涉及到輔導員自身的工作意義,也關系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身心健康發展,更關系到政治素質過硬的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隊伍培養。從《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頒布后,在高校輔導員明確了自身的工作范圍和成長發展層級的同時,更是突顯出了高校輔導員崗位不僅工作涵蓋范圍廣泛,更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升華的不斷深入的過程。因此明確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可以使輔導員對崗位工作和自身發展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和規劃。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傳統的輔導員身份與工作境況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現實問題,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為依托,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精準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就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現狀來看,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混淆不清的狀況比較嚴重。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卻明確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領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研究等九方面,對輔導員在不同職業功能上應具備的能力和理論知識儲備提出了明確要求。輔導員的崗位不僅要求一專多能,更需要堅實的政治素質和優秀的學生階段經歷,他們既有教學工作的要求,有行政管理的要求。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中,輔導員的很難獲得準確的角色定位,導致個人的職業前景或晉升空間也不明朗,引發隊伍的不穩定。
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政策文件要求,輔導員與學生的師生比例為1:200。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教育發展態勢越來越好,高校擴招帶來在校大學生數量穩步攀升,輔導員卻始終因配備難不足導致的工作量激增。一方面輔導員入職要求高,黨員、碩士研究生和學生干部經歷。而另一方面輔導員工作負荷嚴重超標,但是在高校里地位與待遇不高。高校輔導員自身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涵蓋了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新生與畢業生教育服務管理,軍訓,獎助補貸勤,宿舍管理,及其他生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內容。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具備除了教育學外諸如心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加上各高校的建設發展要求在輔導員在招聘的時候,黨員加應屆碩士畢業生是必要條件,這就為輔導員成功招聘增加了難度系數。
輔導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普通任課教師或者校外人員的眼光中,輔導員的角色并不出彩。認為他們與教授相比,文化層次較低,不做科研,是服務型的“后勤”工作人員。學生有問題就找輔導員,學校有任務安排就通知輔導員執行,導致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奔命,難以做出成果,做出業績。
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配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各高校有必要對輔導員職業進行全新的認證和定位。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進行規約,指明他們工作的前進方向和目標,并配合輔導員的工作,提供場地的保障等。輔導員的職責不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引領者,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指導者,就業方面的咨詢者。如何厘清輔導員多重的身份,使之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獲得較強的角色認同感,這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迫切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優秀的科研水平和高質量的師資力量可以打造一所出色的學府,同樣,一名出色的輔導員,可以為一批學生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綜合基礎。尤其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時代不斷向前推進的當下,引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走上正確道路、強化其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輔導員們肩上一個重要責任。盡管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但終究還沒有正式踏入社會,缺少經驗與閱歷,心智尚未成熟,對是非黑白的辨別能力較弱,面對形形色色的文化信息,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對這一問題有足夠的認知基礎上,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這一主題教育的執行者,就是各位輔導員。所謂“良師益友”,在輔導員的工作性質上較為明顯地體現出來。在學生看來,輔導員就是一個萬能的朋友,遇到任何的事情或問題都可以尋求其幫助,輔導員利用這個機會,可以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了,避免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之一便是思想政治的教育者。
相對于學習節奏緊湊的高中階段來說,大學是一個較為自由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空間,一旦走出了制度與規約的束縛,學習需要一定程度的自覺自律意識,才能夠繼續保持相對良好的學習習慣。面對大學里形形色色豐富的社團活動和課余生活,很多的大學生就將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學習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學習是一件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如何讓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中收起心來,投入到正常的學習中去,這是目前許多高校尤其是大城市高校迫在眉睫的考題。必須要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意識,處理好學習與社交活動之間的關系,敲響警鐘,踏踏實實完成本專業課程的學習,為將來自身的就業前途打好基礎,也為社會責任的承擔做準備。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專業任課教師也會整體性地對學生做出學習要求,但由于“一對多”的模式,往往效果不佳,很多學生依然在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喜歡坐在教室后排座位,睡覺玩手機者層出不窮。輔導員的作用在這里就得以發揮。與專業任課教師相比,輔導員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結構,知道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輔導員要找準“學習的引導者”的自身角色,幫助學生端正對待學習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代對大學生的專業水準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實的基礎知識,還需要足夠的實踐經驗。學生必須具備的清醒的頭腦、獨到的眼光,更夠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來選擇恰當的就業崗位。新時代背景下,雖然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的大量工作崗位,這位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但是也給擇業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困惑。面對海量的工作崗位,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許多學生都陷入了迷茫的狀態。因此,輔導員就有必要找準“就業指導者”的身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就業建議,整體性地進行就業擇業教育。在目前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一種全新的就業方式,但這并不代表大學院校可以減少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教育,相反,更應加大力度扶持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各方面的指導建議,能夠有效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穩步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能夠維系社會穩定,提升國民幸福感。輔導員在這一過程中,要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認真負責,堅定不移地將大學生就業教育落到實處,切實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擇業上的指導教育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職能應與時俱進,貼合社會的現實要求,符合大學生的整體期待。因此,各大高校有必要根據新時代新形勢的需求,重新定位輔導員的身份和角色,明確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輔導員獲得更強的角色認同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