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如丹/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黨建工作作為中國社會的一項核心工作,如何應對和順應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新媒體發展,是一個重大而迫切的時代課題。
人民群眾到哪里,黨就要到哪里。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面對新技術新媒體的沖擊,如果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聞新色變,那將會降低黨建工作的力度和效度,背離時代發展的趨勢。
網絡世界已經深入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社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特別是年輕人和高知人群成為新技術平臺、新話語表達、新媒體傳播的忠實擁躉。與此相應的,我們傳統的媒體平臺比如報刊、電視、廣播、圖書等影響已經式微,而且有傳播消息慢,傳播數量少,傳播范圍窄等弊端。我們既不能放棄傳統陣地,更要拓展和鞏固新媒體新技術的陣地,要用新的宣傳平臺、新的話語表達、新的傳播手段做好新時代的黨建工作。
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正在消解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加快建立新型黨建工作方式。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以及基于新媒體、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的種種傳播、社交、工具等平臺、軟件,因為高效傳播、資源分享、超越時空、實時交互、快速反應等能力,可以極大提升黨建工作的效率、質量,極大拓展黨建工作的深度、廣度。
積極利用新技術新媒體的優勢,打造數字化、信息化、移動化的學習教育新路徑,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得更深更廣。一是打造權威學習平臺,形成永不下課的網絡課堂,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強國平臺等自建黨建學習教育平臺的推廣使用,提升覆蓋率和活躍度。在各大媒體網站、客戶端開設專題、專欄、專網,打造“全天候、開放化、菜單式”的學習平臺。二是要積極進軍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平臺,利用好電視、報紙、圖書、廣播、戶外等傳統媒體,全覆蓋式地宣傳黨的政策,展示黨的工作。讓黨員和群眾電視上有黨建節目,手機里有黨建信息,戶外大屏有黨建海報,時時處處看到黨的存在、聽到黨的聲音。三是要創新話語表達,用符合這個時代特別是讓年輕人易于接受的時尚表達來進行宣傳教育,例如短視頻、故事化、圖片化等等。四是要針對不同人群,形成有層次和梯次的教育培訓節奏。對黨的政策方針,首先要通過新聞媒體進行第一波次大眾式宣傳,突出重點,凸顯快速。其次要通過專家解讀、政策闡釋等方式深入剖析,做好解讀,并且要通過短視頻、可視化表達讓政策通俗易懂。第三則是要求各級黨組織做好中心組學習,讀好原文,深刻理解。
新時代的黨建工作特別是意識形態、輿論引導工作,互聯網是必須牢牢占領的陣地。在新陣地上開展新斗爭,必須全面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以及體制機制,具體的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全媒體(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新概念。打造全程媒體,讓黨的聲音突破時空界限,實現零時差、隨時隨地傳播;打造全息媒體,運用好VR/AR、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仿真化、智能化、精確化傳播;打造全員媒體,集成報網端微視屏等各種途徑,運用好區塊鏈等最新技術,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傳播的參與者;打造全效媒體,綜合使用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影像等方式,集成信息、內容、社交、服務等各種功能,給讀者和用戶全面深刻的體驗感、互動感、獲得感。
新技術新媒體已經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支撐。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方網站,作為信息公開、新聞發布、政策闡釋、民意傾聽、網絡舉報的主渠道、主陣地,傾力打造權威發布平臺、宣傳教育平臺、工作展示平臺、互動交流平臺、網絡監督平臺和紀檢監察業務數據庫。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不僅提升了紀檢監察的履職能力,也釋放了合力監督的能量,讓監督網從黨內向黨外、從線下向線上延伸拓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的封閉格局。下一步,要更加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好互聯網,建立健全集微信、微博、官網、客戶端等多渠道的統一平臺,做到線上與線下監管齊頭并進,完善協調機制和監管制度,讓互聯網為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貢獻更大能量。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和微信、支付寶等平臺,可以讓黨建工作更加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如可以建立完善黨員信息系統,實現查詢、統計、組織關系轉接等管理功能。搭建黨建OA系統,對黨委收發文、黨費繳納使用以及辦會辦文等進行流程化信息化處理。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安排支部活動、創意組織活動,把黨建活動從線上搬到線上。可以針對黨員出差、請假等情形,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聯等互聯網渠道繳納黨費。可以運用大數據的提醒功能,對未按期換屆,未按時交納黨費、未完成培訓學時、未按要求參加組織生活的支部或黨員進行提醒。可以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挖掘分析,形成黨建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督促指導、推進工作提供參考。
當前,新技術新媒體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探索越來越深入。但總體而言,仍然存在缺乏重視、缺乏平臺、缺乏人才等眾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改進。
積極落實習總書記對黨建工作新指示新要求,加強學習,充分認識新媒體新技術特別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和優越性。要把新技術新媒體的思維、手段融入到黨建工作中,推動黨建工作有新的提升。特別是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要充分認識黨建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把它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抓緊抓實,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做好跟蹤推進和績效考核。這樣才能真正依托新技術新媒體的優勢,推進黨建基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高效化。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風險與收益如影隨形。新技術新媒體之于黨建工作也是如此。互聯網環境復雜多變,輿論發酵極為迅速,監管難度很大,特別全民麥克風時代,尤其是要加強對黨員自媒體的管理。同時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和易受攻擊性,信息泄露、網絡攻擊等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對黨建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所以,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新技術新媒體條件下的有關責任制度、風險防控制度、應急響應制度,讓新技術新媒體為我所用而不對我所傷。
當前除了極少數統一平臺例如學習強國APP外,黨建工作所依賴的平臺多是微信、QQ、微博等通用工具,這些工具并非專為黨建工作開發,而且存在一定技術和保密風險。一些地方、一些單位雖然自建了黨建信息管理系統,但存在條塊分割、集成性差等問題,在使用功能上也較為單一。建設專用、系統的黨建工作綜合管理系統是大勢所趨,這需要從更高層面統籌規劃,需要更大資金和更高技術投入,需要以更大力度從更廣層面推進資源共享、業務協同。
新技術新媒體有著較高的人才門檻,要求人才具有較強的互聯網思維和專業能力。當前不少地方的黨建工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工作經驗豐富、黨性強,但由于受年齡、專業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對新技術新媒體的認識、重視和應用不夠。要推進黨建工作與新技術新媒體互融共促,首先就要加強融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要拓寬人才選用渠道,特別是要讓年輕人才和專業人才積極投入到黨建工作中,構建堅實的人才支撐。
擁抱、適應、用好新技術新媒體,是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應有之義。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探索,高站位謀劃和推進黨建工作創新,用新技術新媒體的翅膀為新時代黨建工作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