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群 萬 楊 梁 卓/長春工業大學
現代高校教育需要培養滿足社會各行業用人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教育實踐中,高校需要基于社會發展和變化做教育教學的調整和優化。從當前的教育實踐來看,教育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強調其過硬的自身素質,這樣,其在面對具體挑戰、困難的時候才能更加的從容。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學生的價值表現有突出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其發生心理危機的概率會比較高,而心理危機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實踐中,強調教學中的心理危機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要明確吉林省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創新模式,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心理危機。從現階段的研究來看,所謂的心理危機具體指的是個體在遇到了突發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當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反應[1]。從目前總結的資料來看,學生心理危機對學生自我的學習、生活有顯著的影響,甚至還會造成學生心理狀態、精神狀態的病態化發展,所以在實踐中重視心理危機的解決是非常必要的。總之,明確心理危機的具體概念,并對心理危機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與討論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從目前的分析來看,心理危機干預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突出價值。以下是對價值的具體闡述。
首先是心理危機干預能夠有效的緩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使其心理表現更加的健康與積極[2]。從現實分析來看,在發生心理危機的時候,不少學生會陷入其中,通過心理危機干預,有效得到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其心理活躍性會慢慢的恢復,這會為學生的心理狀態調整提供幫助。簡單來講,學生的心理狀態對自身的行為有顯著的影響,所以心理危機對其影響比較顯著。做好心理危機干預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其度過心理難關。
其次是心理危機干預能夠有效的降低心理危機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從現實分析來看,部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心理危機發生的時候其很可能因為心理承受能能力問題出現心理崩潰的情況[3]。通過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干預強調,學生面對心理危機的狀態會有顯著的改善,心理危機對學生的直接心理沖擊會顯著降低,如此一來,心理文集對學生的不利影響會得到控制。簡言之,心理危機對學生的影響顯著,做好干預方法的利用,其影響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中。
大學生心理危機會影響大學教育教學的具體效果,所以在教育實踐中強調心理危機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吉林省高校在教育教學中積極的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創新模式的分析與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以下是對吉林省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相關分析。
對吉林省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實施進行分析發現其主要采用的干預模式為事后型模式,即危機出現后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從現實分析來看,此種干預模式雖然也有效果,但是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1)整體干預效果不理想。從具體的分析來看,事后型干預模式能否發揮效果,關鍵看心理危機的嚴重程度,如果心理危機比較嚴重,學生直接出現了心理崩潰的局面,那么即使進行干預也難以獲得比較好的結果[4]。(2)干預措施不具備普遍性。從現實分析來看,每一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其心理危機出現的原因也不同,所以在干預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做具體的分析,這樣的干預模式不僅時效性比較的差,而且需要做的工作比較多,所以利用此種心理危機干預模式,整體的有效性會比較低。總之,明確心理危機干預實踐的具體問題,這對于實踐工作改善等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心理危機干預對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幫助,所以在教育實踐中需要做好心理危機干預。針對現階段執行的心理危機干預模式,要實現干預模式創新,需要將事后型干預模式轉變為預防型干預模式[5]。所謂的預防型干預模式具體指的是在教育實踐中通過不斷的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改變其應對心理危機的狀態。當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承受水平有顯著的提升,心理危機對其造成的沖擊會明顯的減弱。就心理危機預防創新模式的實施來看,其主要有兩種方式,,以下是對兩種方式的具體概述。
第一是理論教育創新模式。通過理論教育創新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什么是心理危機以及心理危機干預,這樣,其會有基本的概念認知和行為意識,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其表現的會更加沉著。從現實分析來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危機,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事件的怵然出現對學生造成了心理沖擊,而學生事先沒有接觸過類似的內容,所以一時間會不知所措。正所謂“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如果學生對具心理危機有所了解,懂得心理危機發生的基本理論,那么在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其心理應對會更加的沉著、冷靜,危機對學生的沖擊會明顯的減弱,所以加強理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就理論教育的具體加強來看,可以采用兩種方式:(1)專業教育方式,即基于理論理解進行專業的分析教育,讓學生對基本的概念等有全面的了解,這樣,其對相關概念的認知會更加深刻。(2)探索教育模式。在教學中,老師提出相應的概念,有學生進行探索分析,從而獲得基本的理解,這樣,學生也可以實現對相關理論的深入認知。
第二是強調實踐創新。具體指的是通過設置具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不斷的進行學生的挫折心理鍛煉,使其具有更強的承受力,這樣,在突然的心理沖擊面前,其整體狀態會更加的沉穩。就強調實踐創新來看,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實踐中,老師可以設置較多的實踐挑戰項目,比如在教育實踐中,老師帶隊進行對抗訓練或者是組織自我極限挑戰運動,在實踐活動中,不少學生肯定會遇到心理障礙,比如恐高、怕黑等,通過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逐漸克服心理障礙,或者是通過引導盡可能的降低具體事件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這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提升,其心理韌性會進一步增強。在遇到心理危機的時候,學生的抗壓表現等會更加的突出。總之,實踐強調不斷的加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這對于對抗心理危機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的具體價值發揮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從目前的分析來看,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通過教育讓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顯著提升,使其具有比較強的心理韌性,這樣,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對困難的實力會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