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洛陽旅游學校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源于家庭條件較差的家庭或是在中考時考試失利的學生,也有部分學生之所以選擇到中職學校就讀,是由于其在初中階段文化基礎薄弱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等習慣。這些學生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如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自主性差、缺乏科學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計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負責能力較差、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缺乏清晰的定位等。基于此,就需要中職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跟學生們息息相關的課程改革入手,來解決中職學生們面臨的種種問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筆者基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課程改革,除了需要學校方面苦練內功之外,還需要邀請行業專家的積極參與,通過二者的密切合作,來使課程改革向著能力本位的方向發展。中職學校邀請旅游行業企業的業務骨干來學校參與課程改革,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升。實踐型的企業骨干員工或專家往往較為熟悉行業崗位相關的技能要求,更清晰何謂職業能力、何謂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通過對不同能力的專業化解讀,可以使中職學校在進行課程改革時能夠充分結合行業發展區前景來對職業崗位進行設計,提高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能力本位的視角出發,來對旅游專業的課程進行改革,可通過將職業能力、綜合能力等的細化和拆分,來進行新課程的構建和完善。這樣的合作,無疑是校企合作的又一方式,使能力向課程的轉化更為便捷和精確。學校也可以根據行業變化的形式來對課程進行調整和完善,為深化其改革打好基石。
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課程改革,可通過設置課程改革機構來實施。現代課程改革不能隨意為之,而是要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即從多元、客觀、民主等角度出發,來進行課程開發、建設和完善,提高課程建設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對于中職學校旅游專業來說,則要順應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課程論出發,重視院系領導工作,讓專業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并廣泛吸取旅游行業方面的骨干專家,來構建課程改革決策委員或改革機構。此外,該機構還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課程設計的民主性和集中性,保證課程改革能夠在科學有效的基礎上進行。該機構在工作中,應加強對旅游市場的調研和調查,通過走向市場,了解其真實狀況以及行業最新前沿的相關知識,來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過程中,將學生們的意愿融入其中,來使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更接近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也為課程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具體來說,對于那些想要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學校可加強對他們的理論素養的培養;對于那些畢業后就參加工作的學生則可以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也不要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式,來使中職旅游專業的學生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均能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和提升。如此,拔高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實現了對培養規格的分流,這也是對其的第一次分流。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教師可轉變方向,從差別化的目標出發,來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課程內容,通過量身訂做的方式,增加課程內容的個性化,為學生們的全面化和多元化的發展服務。比如,對于那些想要繼續學習和深造的學生,學校可將理論課程的比例提高。通過從學生不同發展方向課程的設置,來讓課程的實施更科學,實現對人才的再次分流,從而讓不同志愿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課程學習內容,符合適用和夠用的原則,使原有的課程體系向更為全面和多維的方向發展。
如中職學校在教學旅游生態環境和保護方面,則可以從培養學生的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出發,兼職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我校坐落在河南省。這里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這些資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資源和包括人文旅游資源。想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建立更為平衡的生態環境體系,需要現在甚至是未來的旅游從業者和當地居民甚至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此,可以說生態旅游的多渠道宣傳和相關教育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課程改革也可以從此入手,來讓生態旅游確實在河南的這片土地上扎根,讓其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和諧、更統一,從而使二者能夠互相影響、相互促進,讓環境保護的意識融入到中職學生的血液中去。
中職學校的旅游專業課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獲得了較為顯著的變化,但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理論和實踐并未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們的能力也出現了斷層。引入微課或翻轉課堂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謂微課是針對某一具體知識點來設計或下載的的教學視頻,具有聚沙成塔的功效。其一般時長為5—10分鐘,雖然很短,但功效和功能不一般。中職旅游專業教師既可以將其應用到理論課教學中,也可以將其應用到實踐教學環節。如教師將其應用到實踐、實訓類課程中時,就可以利用電腦、平板等來播放理論課教學中的為微課教學視頻,這樣借助這樣的小視頻便可以建立理論和實踐的關聯性,使二者融合的更科學。此外,中職學校教師還可以建立微課的教學群系統,使理論和校內實訓教學之間的溝通更為成熟,形成一套完整的機制。
能力本位視角下的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課程改革,需要強大的教師隊伍做后盾,唯有此,才能使他們教出來的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基于此,中職學校可以從雙師型隊伍建設入手,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技能。目前,中職學校在這方面成績顯著,但也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在擔任本專業教學時,對于外聘旅游行業業務骨干較為重視,忽視了對本專業編制內任課教師業務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導致其雙師型教師結構并不合理,學校教師的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的頻度和時間量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可以說,教師到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兼職或掛職鍛煉仍然存在著和教學的矛盾無法化解,“雙師化”隊伍建設很多的時候還只是口號。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要不斷地擴大對本專業課教師的儲備,從而確保他們都有機會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以解決目前雙師型教師教學和到企業兼職的矛盾。此外, 學校還可以提高部分兼職教師的待遇,以此來激勵更多的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兼職工作的教師和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的教師,可向他們提出新的要求如每日匯報自己工作,以建立科學的約束機制。如果學校能夠從這兩方面加以著手的話,那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伐就能大大加快,為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