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霞/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指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高尚道德,不斷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這是大學之道,也是大學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基本目標。藝術專業大學生作為文化傳播的使者,如何引導他們完善人格,樹立正確價值準則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責任重大。
當代藝術專業大學生道德觀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大部分學生愛國守法,崇尚科學,遵守社會公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歌頌和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美德和新時代思想,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道德品質缺失、道德觀念落后的情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考試作弊等現象屢禁不止
高校里,學生的誠信首先體現在其根本的使命和任務――學業上。然而,藝術專業大學生作業與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的現象不僅廣泛存在,而且學生本身并不以之為恥。關于藝術專業大學生作弊情況的問卷調查表明:31.5%的學生認為考試當中的作弊現象很普遍;5.3%的學生認為作弊是取得好成績的捷徑;考試前準備作弊以及考試過程中可能隨機作弊的學生各占36%和21%。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專業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的嚴重性。
2、畢業后不還或惡意拖欠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普通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借款學生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彌補在校學習期間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等的不足,畢業后分期償還,這項政策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然而有些學生卻惡意拖欠學費,不按時歸還國家助學貸款。這種心態和做法不僅影響自身信用、學校聲譽,而且將直接影響學校后面的困難學生申請貸款工作的正常進行,常常讓學校和銀行處于兩難的尷尬境地。
3、虛假的求職簡歷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為了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大學生們可謂煞費苦心。為了在眾多的求職者中引起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獲得面試機會一些藝術專業畢業生不惜偽造求職簡歷,如偽造學習成績、購買各種等級證書、編造在校所獲榮譽獎勵、杜撰學生干部任職以及社會實踐經歷等等。在招聘的各種面試中,吹噓夸大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4、日常交往中缺乏誠信
一些學生編造各種理由向老師、同學借錢,借到錢后就去網吧、迪吧等地方揮霍掉,借錢不還現象比較嚴重;有些學生不愿意上課,便編造各種理由遲到、請假、逃課;在發生矛盾、犯了錯誤時,編織謊言、隱瞞事實;不如實向家長匯報在校期間的表現,給學校所留家庭聯系地址、電話等信息不真實,甚至向學校提供虛假的家庭經濟情況和貧困證明。
1、過于強調自我
現在有非常多藝術專業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存在著缺陷,錯置整體與個人關系,將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的前面,對自己處于社會中的角色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過度追求自我價值和個性自由,弱化了對國家、民族、社會、家庭的責任,缺乏奉獻精神,當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成為一群精致的利已主義者。有些藝術專業大學生從小家里支付著高額的學費學習藝術,錯誤地認為自己學習藝術就是靠“錢”堆出來的,崇尚金錢和享樂。
2、不太關心時事政治
藝術專業大學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礎較弱,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不太關心時事政治,不太關心國家發展,有些人甚至錯誤地認為藝術與政治無關。在政治上,雖然積極要求入黨,但是他們對黨的認識不足,入黨動機不純,把入黨看作求職的資本。部分學生擔任社會職務不是以服務為前提,而是以利益為驅動。
3、集體意識淡薄
大部分藝術專業學生從小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中,過著順心的生活,不太會為他人考慮,也不懂得主動承擔起責任。他們從小參加各類競賽,為取得好的成績,拼命競爭,潛意識中競爭意識往往大于合作意識。他們不懂得關心同學,不注意維護集體的利益,遇到困難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部分學生不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做事情通常以經濟利益為重;幫助同學不是出于友情的因素,而是因為有利可圖;同學之間也是相互不服氣,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有時思想還會很偏激,在遇到與別人意見相悖時,從不認為自己有錯,通常的想法都是別人不懂得欣賞、沒有藝術細胞等等。
1、對父母的培養缺乏感恩之心
大部分藝術專業學生從小四處拜訪名師,對父母的依賴性不強,過早接觸社會,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氣,養成了固執己見的脾氣。進入高校后,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從高度緊張的學習中解放了出來,便開始追求物質享受,放縱消費,或沉迷于電腦游戲,通霄達旦上網,或癡迷于奢侈消費,荒廢了學業。在面對父母訓訴時,部分學生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嫌父母多事,認為父母不懂年輕人的生活。他們只知索取,絲毫不體諒父母的不易。
2、對教師的教育缺乏感恩之心
部分藝術專業學生對待家人、老師、朋友等很冷漠,行為方式和價值觀令人擔憂。課堂上玩手機、吃東西、說閑話,無視教師存在時有發生;課堂后見老師不打招呼,如同陌路已不是個別現象。部分學生把教師幫助看成理所當然,更有些學生因為自己學習不努力導致考試不及時,反而責怪老師監考太嚴、出偏題,甚至通過網絡對老師進行謾罵攻擊。根本不懂“飲水思源”的道理。
3、對國家的培育缺乏感恩之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來的群體意識,是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的綜合體現,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是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高度概括。90后、00后藝術專業大學生生長在和平年代,人生基本上就是從學校走進學校,少經挫折;更因為許多藝術專業學生家境富裕,父母為其遮風擋雨,沒吃過什么苦。因此,他們不識人間煙火,不曉世道艱辛。一些人“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對國家的關懷表現得比較冷漠,對社會資助不思回報;對就業難的問題抱怨社會不公,但又缺乏到基層服務的意識。
藝術專業大學生充滿活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但性格中好以自我為中心,遇事不冷靜易沖動,感性地對待人情世故,行為常打破傳統。因此,對藝術專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結合他們的思想特點,采用符合他們思維方式的辦法對其進行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2014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的要求。何為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指在認可國家價值之后,對祖國懷有的高度認同感、強烈歸屬感、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藝術專業學生除了對專業知識掌握較好以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哲學、史學、經濟、文學、科技等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而這些知識往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通過開展文化講座、課程思政,幫助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和氣質,增強其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勇于承擔和面對,不再逃避。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創作出更多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精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是重視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無不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至高的境界和做人的基本準則。 如何引導藝術專業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各類學校可以因人而異。一是樹立榜樣引導藝術專業大學生崇德向善。榜樣就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是青年學生成長路上的指明燈,引領他們崇德向善,奮發前進。通過學校每年評選表彰優秀團員、優秀團干、三好學生、自強之星等,不僅僅是對榜樣的肯定,更是用他們的先進事跡感召學生,引導藝術專業學生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二是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引導藝術專業大學生學德守德。崇德向善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陶行知曾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當做到知行合一。學校可以通過組織藝術專業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學雷鋒活動和暑期三下鄉等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做新時代優秀道德的踐行者和示范者。三是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親情熏陶引導藝術專業大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如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學資源,找到切入點,通過生動感人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和感恩與黨的情感。學校指導學生與家長做親情溝通,組織學生抽機會和父母互換角色,使其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與其他學科專業學生相比,藝術專業學生學習的重點是創作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看重個性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創作風格和發展方向。這也使得他們的集體協作能力較差。因此,針對這一特點,首先,應利用藝術專業的優勢,指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與專業密切結合的活動,如合唱比賽、舞蹈比賽、辯論比賽、各類晚會等等。這些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通過策劃、組織、參與活動,鍛煉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公平競爭的意識,并從中得到專業的實踐和鍛煉。其次,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人文景點、自然歷史博物館、科技館,參加社會調查、訪談,參與校園文化服務等社會工作,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此外,還應開展以愛國為主題的系列體驗活動,使之成為常態化的專題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進行大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常態化實踐活動。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藝術專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培養藝術專業學生奮發進取、開放包容的心態,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從而為繁榮文化事業、推進文化創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