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西安財經大學
在“互聯網+教育”形勢下高校完善教師培訓方式具有多種優勢,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信息數據能夠借助互聯網得到快速的傳播。高校借助互聯網平臺對教師展開培訓,能夠使培訓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互聯網+教育也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對教師的培養方式展開優化,使得高校的教育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互聯網+教育”形勢下,高校的教師培訓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高校教師培訓的初衷是為了增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開展教師培訓并沒有找準自身的定位,很多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不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而是出于職稱的角度考慮,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學歷。從而導致教師培訓過程帶有很強的功利色彩。培訓的內容和培訓目的很難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多的只是表面形式的培訓,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在當前階段,高校開展教師培訓主要包含兩部分原因,首先是學歷培訓,教師為了取得更好地職業發展,提升自身的學歷而展開的培訓。其次是非學歷培訓,培訓內容更多的是圍繞專業知識展開。由于培訓內容缺乏科學的設計,導致教師培訓很難取得預期的培訓效果,培訓方法的缺陷,導致很多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并未按照相關要求執行,從而導致培訓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教師對于教學培訓缺乏深刻的認識,有的教師更多的只是為了響應高校的管理政策要求,自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培訓時間的角度來說,很多教師由于面臨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難有時間去參加學校舉辦的教師技能培訓,心理層面對于教育培訓的重視程度存在不足,有的教師甚至對培訓產生抵觸心理,影響了培訓的效果。
(一)創新培訓理念,構建線上培訓平臺
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要想完善教師的培訓策略需要創新培訓理念,構建線上培訓平臺。學校管理者需要從思想觀念的角度入手,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技術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信息技術的更新周期也變得越來越短。在這種背景下高校開展教師培訓,需要創新培訓理念,重視對教師展開思想教育,使教師能夠真正意識到培訓的作用和價值,這樣教育這才會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在培訓過程中主動展開知識技能的學習,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學校應該重視培育教師的思想觀念,使他們能夠具有互聯網思維,能夠主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教學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首先自身需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借助培訓增強自身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也更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教師培訓需要借助信息網絡的優勢,結合學校的教學實際,研究制定出信息化培訓平臺,從而增強教師培訓的效果,以此來促進培訓模式的創新改革。對于高校來說,需要借助信息網絡技術,使得培訓過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需求,利用碎片化時間展開技能培訓。高校在構建信息化培訓平臺時,需要重視個性化的培訓內容的制定,圍繞教師的教學需求研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合理利用互聯網中的教育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高校在構建過程中還需要對評價機制展開創新優化,借助信息化平臺對于教師培訓過程展開研究分析,并加入合理的評價內容,將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打造出立體化的培訓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中需要具有素質評價內容,這樣教師也能夠隨時查看自身的培訓進度,以及在培訓過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結合這些問題做出針對性改進,才能實現教師多元化的發展。
(二)豐富高校教師培訓的課程資源
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在教師培訓過程中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課程資源。利用好網絡中的教育資源是高校打造現代化培訓體系的基礎。因此在培訓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線上的教育資源展開整理和分析,結合當前的培訓內容研究設計出全新的網絡課程資源,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培訓課程內容,完善教師培訓體系結構。將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引入到教師培訓過程中,進一步豐富教師的培訓體驗,對原有的課程體系展開創新優化。這樣教師能夠及時的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去解決這些問題,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的教育發展實際,研究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慕課課程,利用互聯網高速傳播的技術優勢,研究制定出全新的教師培訓內容,使得培訓課程能夠吸引更多教師的參與,促進教育知識的傳播。結合高校中的實踐課程,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利用培訓項目為載體,對課程內容展開全面的劃分,這樣教師在培訓過程中也能夠更好的掌握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以視頻錄制的形式展現課堂教學片段。這些微課視頻需要和項目內容展開整合,從而形成完善的課程內容,將微課教學的優勢和慕課教學的優勢有機的結合起來,方便教師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展開自主學習。
(三)完善培訓項目設計,重視教師實踐
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開展高校教師培訓,需要完善培訓項目設計,重視教師實踐。在培訓過程中需要讓教師認識到技能培訓是為了實現更好地創新發展。基于信息化培訓平臺研究設計出適合教師發展的教學項目,從而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更好的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很多教師都比較青睞案例教學法和教學觀摩法。因此,對于高校的管理者來說,在培訓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認識到教師之間的認知差異和興趣愛好,使他們在信息化培訓平臺中都能夠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借助信息化教育平臺,高校可以定期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會議,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展開課程試講,并邀請知名的專家教授針對教師的講解展開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借助信息化網絡組建教師培訓專家團隊,除了院校中的教育專家,還需要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拓展教育專家服務的范圍,并邀請一些教學專家和信息處理專家,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加入,使得教師培訓系統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滿足教師創新發展的需求。對于培訓過程中存在問題,高校管理人員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并對培訓過程中展開反思,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學行為和科學研究方法,從而對教學過程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加深對于科學研究的理解。教學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創新發展的過程,借助信息化平臺和其他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的溝通交流,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高校在教育發展中需要重視對教師展開培訓,借助信息化技術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構建立體化的教師培訓平臺,對教育體制和培訓模式展開創新和優化,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為社會經濟建設培育更多的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