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駒
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倫文鉅小學
小學生正處以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他們的不良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極容易對學生內心形成心理健康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向素質教育理念進行轉變,通過重視身心德育教育,輕智商成績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型,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進行日常學習生活。因此研究學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學生預防和疏導心理疾病是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小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人際交往問題,在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獨立成長度過幼年的學生進入集體學習形式的小學時,總是因為過度外向引發學生之間矛盾,或是過度內向,形成孤僻人格等情況發生。無論是哪種情況的發生,都可能因為難以融入集體而形成社交恐懼。有些學生還會因為教師的不良舉動,對教師的交往之中產生恐懼。教師的不合理舉動還會引發師生關系緊張,最后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
學生在對現代社會教育下,往往鼓勵競爭的教學形式產生許多焦慮。教師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競爭形式來取得教學效果上的提升,這也從側面影響了家長對于教育的態度。[1]家長在盲目的攀比競爭中,為學生增加了許多課外補習內容,教師在互相的指標競爭中,也為學生增加了許多課下補充內容。這些多方位的學習內容增加,使得學生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學習任務中逐漸累積焦慮與壓力,尤其是在進行考核和測試的時候,這種焦慮情緒往往尤其明顯,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考試狀態。考試的結果又反過來作用于平時的更多復習任務,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一方面因為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庭對于孩子的照顧變得周密而安全,這使得小學生欠缺對于挫折的正確認識和經歷。另一方面來說,小學生的年紀稍小,還處于經歷簡單,思想幼稚的孩童時期,空白的精神水平不足以應對過多的挫折壓力。[2]但是隨著小學教育要求的提高,更多更高的要求被教師實踐在平時的課程中,在繁多的考核中難免因為何種問題而遭遇挫折,這時候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細心的提前觀察和耐心引導,就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對于小學生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就是家庭和學校。所以為了預防學生因為一些原因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應該積極與家庭互相溝通,步伐一致的為小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溫馨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就算因為其他原因學生已經產生了心理問題,學校和家長也應該細心觀察,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一旦發現問題苗頭,就應該積極進行疏導。學校應該予以重視,進行心理健康課程學習,設置學校心理咨詢室,班主任每周咨詢輔導等各種形式,全方位的幫助學生家里健全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家長也應該多以學生和學校溝通,做到積極配合,步調一致。
加強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是第一線力量。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培養小學生健全心理的目標,教師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的水平需要得到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該針對該目標對教師進行系統細致的專業培訓,在校內部引入專業精湛,經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坐鎮,讓教師們互相在溝通實踐中逐漸提升教育形式和教育經驗。還要定期開展一些知識講座,讓教師們有時間和平臺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為他教師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另外學校還可以針對有關知識匱乏的家長進行教師的幫帶活動,一方面為教師分擔了壓力,另一方面也讓家長參與到了孩子的成長培育之中,讓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能更密切,及時發現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
教師和家長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課程安排和隨時的咨詢引導,讓學生自身逐漸在學習和經歷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了解基礎的自我疏導工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經歷內,通過體育活動,找他人傾訴等方式進行自我排解,形成正確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基礎,也避免學生對于長期的心理輔導產生心理依賴,從而形成更為復雜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自我疏導工作不僅能夠彌補教師和家長可能存在的遺漏隱含,另一重要方面能夠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成長,健康地面對接下來愈加繁重的學習或工作。這也符合社會國家對于新時代小學生教育的歷史要求。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更多的壓力和更大的競爭不斷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能夠落實新時代素質教育的國家號召,也為了讓國家未來的棟梁健康發展,教師應該同學校和家庭一起,細心教導,耐心陪伴,用真心與熱愛灌溉祖國的未來之木。這不僅是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現代必要趨勢,更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一體養成健康人格的必要基礎,從而為了國家新時代的未來發展輸送全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